萬志杰
(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十一小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大課間時段相對于學生在校時間而言是相對休閑放松的,利用這段時間舉行豐富多彩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也是小學體育教學的課程范疇,可以有效落實新課改關于小學體育教育的課程目標。有效開展大課間活動不但可以借助科學的體育健身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還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學業(yè)壓力,從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暫時解脫出來,繼續(xù)保持充沛的學習動力。從大的方面來說,長期開展有效的大課間活動,還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增強體育運動興趣,建立終身運動的體育理念。
1.1 體育活動缺乏新意,學生不感興趣。在如今大課間活動的種種問題中,最明顯也是最普遍的一點便是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比較單一,而且久久未曾更新,這就導致學生對大課間活動難以提起興趣,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時也往往應付了事,這樣完全無法發(fā)揮大課間活動的作用。說起大課間活動,教師首先想起的是課間操。課間操雖然確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一方面課間操獨大的現(xiàn)象嚴重限制了學生的選擇范圍,不利于學生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興趣,另一方面,其內容長期得不到更新,越來越不符合學生的要求,就導致了學生體育運動積極性的逐漸喪失。在兩方面的作用下,大課間活動的作用就更難發(fā)揮了。
1.2 活動開展組織渙散,活動秩序混亂。在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許多現(xiàn)狀問題中,急需改變的一點是活動組織渙散。一些教師不太重視大課間活動,不能自始至終認真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大課間活動時常演變?yōu)閷W生的自由活動。長此以往,大課間活動的秩序和場面就十分混亂。學生在活動時互相干擾,缺少相互協(xié)調,不能充分地利用好大課間活動的場地。活動組織不力的后果就是學生在活動時全憑心情,不能積極投身于體育運動,活動的時間和質量得不到保證,運動情況不夠科學合理,導致不能充分發(fā)揮體育活動的運動價值。時間長了,大課間活動成為一盤散沙,其活動效率就會降低。
2.1 引進多種新型運動,培養(yǎng)學生興趣。想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發(fā)揮大課間活動的積極作用,教師首先就要解決體育活動缺乏新意的問題,如在大課間活動中引進多種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體育運動。教師對體育運動的引進可以分為兩點進行,第一點就是增加體育運動的數(shù)量。由于學生很多,每個學生的喜好興趣不是完全相同,因此教師必須保證有足夠類別的體育運動供學生選擇,從而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第二點是教師要注意對已有的體育運動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很多體育運動有著多年歷史,其活動形式早已固定。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依然固守已有的體育形式很可能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對體育運動的形式進行適當創(chuàng)新,使之更符合如今小學生的要求。這樣一來,學生對大課間活動的積極性就被充分調動起來,大課間的作用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發(fā)揮。例如,在數(shù)量的增加上,教師可以在已有體育運動的基礎上引進乒乓球、羽毛球等,并為之配備足夠的設施和場地。這樣一來,那些喜愛球類運動的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從而心甘情愿地加入大課間體育活動。而在形式的創(chuàng)新上,教師可以以課間操為例子,或者將課間操變?yōu)橥瑯舆m合學生鍛煉的太極拳形式,或者將課間操變?yōu)榱餍幸魳废碌暮唵挝璧浮T谶@兩點都做到之后,學生多種多樣的興趣愛好基本都能得到滿足,學生在課間運動中獲得樂趣,對體育運動就會產(chǎn)生好感,體育意識也就會慢慢培養(yǎng)起來。
2.2 加強課間活動組織,做到師生同樂。想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發(fā)揮大課間活動的積極作用,教師要針對大課間活動組織散亂的問題對大課間各種體育活動的范圍進行規(guī)劃,并以身作則,親自引領學生進行活動,做到師生同樂。教師應該從思想上對大課間體育活動重視起來,深刻認識到大課間活動對學生成長的積極作用,并在此過程中發(fā)揮帶頭作用,以身作則帶領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此外,教師還要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種類豐富的基礎上對各類運動場地進行合理規(guī)劃,從而保證學生在進行不同體育活動時相互之間不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例如,教師可以親自參與到大課間體育活動中,或者帶領學生進行一些課間操運動,或者和學生進行一些對抗性的運動,如乒乓球等,從而讓學生感到教師對大課間運動的重視。教師還要對各類體育運動的場地范圍進行劃分,讓跑步的學生不會擾亂做操學生的陣容,讓打乒乓球的學生不會受到踢足球學生的干擾。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各自進行各自的運動,互不干擾,大課間活動的體驗就得到了充分保證,學生的運動熱情也就更加高漲。
總之,體育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和強化心理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當前大部分學校在大課間都會開展體育活動,而教師則需結合學生學情制定科學合理大課間活動策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大課間活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