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曉丹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qū)西寧小學,廣東廣州 510000)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德師風,為師之本”。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要立德樹人,一線教師就要做到完善自我,擁有美好的心靈品質。如何立德,如何完善自我,這是一個關于終身學習的話題,也是一線教師必須自覺踐行的事情。只有不斷完善自我,才能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尋找到職業(yè)幸福感,成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教師是一份特殊的職業(yè)人群,之所以特殊,就在于他們面對的是一群未成年人,每天所做的工作都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不斷重復,是一份良心工程。而且,這個工程沒到退休那一天都不會止步。怎么才能做到每天能量滿滿地踏上三尺講臺?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守住初心,矢志不渝地錘煉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從自律做起,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淬煉心智,凈化心靈,最終完善自我。
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也就是說,教師要有良好的品德,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意念真誠;要使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要從格物做起。由此可見,要想成為一名師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教師就得自覺抵御一切外來誘惑,在加入教育隊伍那一刻起,學會修其身、煉其志。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修正言行,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讓自己逐漸變得更美好。人生匆匆數(shù)十載,要學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職業(yè)幸福感,讓教育工作成為修煉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這樣才能守住初心,教育生涯才會變得有趣且有意義。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外面的物質誘惑實在太多,教育工作者必須自覺自愿恪守初心,且要有一種使命感做好教育工作。“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師德是教師核心素質的基本要求。當決定踏入教育這一行,教師就要有這種心理準備,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未成年人,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根本不能在這個行業(yè)立足。教師每帶一個班集體,不僅要對他們的學業(yè)負責,還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除在日常工作中處理一些煩瑣的、大大小小的班務工作外,教師還得抽出時間與學生家長溝通。現(xiàn)在,學校有很多資料收集的工作,各項與教育相關的抽查、檢測已讓教師忙得分身乏術,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教師就沒有足夠的耐心、恒心、愛心來驅動自己往前走,班級就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根植于一個字——愛。我們歌頌教師的偉大,源自他們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無私的愛。不了解教師這一份工作的,都很羨慕教師的兩個假期,其實,他們并不了解教師這份工作的艱辛。教育是一份良知工程,教學質量可以量化,但平時瑣碎的工作并沒有一把尺子可衡量,所以教師需要有奉獻精神才能帶好班。每天踏上三尺講臺,教師必須帶著十二分的熱情與激情才能融入學生的世界中,融入教學工作,來不得半點松懈。在40分鐘的課堂上,教師既要有思維的火花碰撞,又要呈現(xiàn)出生機與靈動,做到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它的難度并不亞于其他任何一份職業(yè)。因此,教師必須有仁愛之心和樂于奉獻的精神,教育之路才能越走越遠[1]。
這是大數(shù)據(jù)時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學工作需要輔以新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教師的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因此,教師必須在信息時代孜孜以求,不斷更新與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熟練操作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讓課堂教學活動吸引學生。另外,教師應多讀書,讀好書,提升個人修養(yǎng),完善個人知識結構。除了讀本專業(yè)的書,教師還要多關注其他領域的知識,特別是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方法與方式,這樣才能做到融會貫通,更好地提升業(yè)務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的教育理念層出不窮,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師應當錘煉專業(yè)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要做“四有”好老師,其中一點就是要有扎實的學識,因此,從踏進教育事業(yè)開始,教師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及外出培訓學習,拓寬教育視野,更新知識儲備,緊跟課改步伐,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如果仍然停留于“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樣的觀念是遠遠不夠的,這種需求已不適合當今飛速發(fā)展的社會,教師只憑著以前那點知識“混日子”已經根本不可能,而是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當今,對教師的要求應該是“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只有流動的水才有鮮活的靈感,才有更高的價值,所教的學生才更有生命的靈動,閃動著智慧之光。
孔子曰:仁者無敵,智者無憂,勇者無畏。其實,這句話在教師的教育生涯里,應該是這樣詮釋的:對學生更為仁愛,對教學更有智慧,遇到困難能勇往直前;就算不能做到春風化雨般的溫潤,尚未達到誨人不倦、循循善誘的教育境界,但起碼要做到踏踏實實地、兢兢業(yè)業(yè)地做好這份工作,要有敬畏之心,從而把教育事業(yè)做好。
教育成敗取決于家庭、社會、學校三方。學校應該協(xié)調爭取各種社會力量,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一主兩翼”的互動教育網絡,全面實施現(xiàn)代化的學校教育。家長要轉變觀念,密切關注孩子的思想動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促進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成長。教師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其要結合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增強其道德情感,走近學生,走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學素材,引導學生行為,激勵學生情感,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風氣,使班集體保持一種精神飽滿、積極向上、人人爭當先進的積極態(tài)勢。同時,教師要加強同班主任和各科教師之間的工作經驗交流,探討培養(yǎng)與管理學生道德的方法。教育家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睂W生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所以,教師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首先要用愛溫暖學生,用情激勵學生。當學生與教師心心相印時,教師再給他們講道理,他們才會心服口服。這對教師來講十分重要。它告訴我們在什么樣的時機中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時,教師還要有海納百川般的胸懷、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堅如磐石的意志,這樣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2]。
現(xiàn)代教育需要愛與智慧同行??鬃拥摹叭收邿o敵”之所以會流芳百世,就是告訴世人愛才是教育之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仁愛之心才會感染學生、感染家長。教師有了這種大愛無疆的人格魅力,才能被家長和社會認同,每一個教育驛站的風景才會更為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