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迎春
(安徽省合肥市錦繡小學,安徽合肥 230601)
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也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直接影響。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學習漢字的途徑,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開展閱讀訓練,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小學生閱讀教學也發(fā)生了變化。但當前部分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數字化閱讀上,忽視了充滿童趣的紙質閱讀。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不僅可以使學生積累文字、掌握語法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1]。但當前,無論是語文課堂上的閱讀,還是課外閱讀,小學生的閱讀速度都較慢,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的詞匯量較少,在閱讀中會出現(xiàn)辨字困難,以及不能正確的斷詞、斷句等問題。閱讀速度較慢,學生就不能按規(guī)定時間完成教師的閱讀任務,從而影響教師上課的正常進度。
小學生的閱讀速度慢、閱讀不流暢等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閱讀訓練較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訓練,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環(huán)境中接受閱讀訓練。首先,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把各種閱讀形式融入語文閱讀教學中,如分角色進行朗讀、小組合作朗讀等,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開展朗讀比賽等。其次,講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加入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到為人處事的道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有所改變,即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課文進行閱讀,對不認識及不理解的字詞進行預習,把文中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記錄下來并進行分析,在初步理解的情況下再對課文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在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后,教師還應不斷增加閱讀的強度。小學生的閱讀訓練要循序漸進,從簡單到復雜,如果難度過大就會影響學生對閱讀的熱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簡單、易讀、易懂的文章供學生閱讀,使其能夠順利地完成閱讀任務。在閱讀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意義深刻的句子進行記憶與抄寫,使其嘗試理解句子含義;之后引導學生對文章段落進行理解,讓學生在理解文章重要知識點的基礎上,對文章層次段落進行理解。最后,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理解,并把句子段落的知識點進行連接,使學生對文章進行綜合性的理解。這種從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能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2]。
在指導小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還應該注意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質疑。同時,教師還要教會學生產生質疑的一些方法,使學生敢于對閱讀內容產生懷疑,并且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對于學生不同的見解,教師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并引導學生交流和討論,使其在交流討論中自主解決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采用靈活、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向學生介紹有效的閱讀和學習方法,使學生自主發(fā)掘文章深層次的思想,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閱讀完寓言《“公正”的狐貍》后,學生提出了各自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狐貍欺騙了小猴、小熊,獨自占有了一碗水,太狡猾了;有的學生卻認為狐貍很聰明,它用智慧為自己爭得了珍貴的水資源;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如果小猴、小熊能互相信任,水就不會被小狐貍騙走。對于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應先給予鼓勵,然后再引導他們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閱讀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一種情感體驗,學生對于閱讀應當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不同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使其學會閱讀。
小學生入學學習語文,先學習生字詞,再學習造句,最后學習寫作。當學生具備閱讀能力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把閱讀文章后的感悟以讀書心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讀書心得的記錄能夠很好地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所記錄的深刻感悟和閱讀心得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同時,教師應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與鼓勵,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增加對讀書心得的書寫動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閱讀,并逐漸提高閱讀的質量。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幫助,特別是家長的幫助。家長在家庭生活中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在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提高閱讀效果。家長應該為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并以身作則,使閱讀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為了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家長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應該選擇多種閱讀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好奇心理和對不同事物的探索精神,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而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師應和家長配合,挑選符合學生成長需要的閱讀教材。同時,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訓練,選擇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適當增加學生的閱讀強度,以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發(fā)表見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積累和讀書心得的書寫,在培養(yǎng)其閱讀的能力的同時,提高其語文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