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涼州區(qū)黃羊鎮(zhèn)九年制學校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及創(chuàng)新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學生進入信息時代掌握的必備工具。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加入任務驅動學習模式能讓學生在不斷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對知識的把握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自主研究探索和團隊協作進步。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給學生布置教學任務的方式來引發(fā)學生開展問題的思考,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研究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能力。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任務發(fā)布、小組探究、總結反饋、學以致用幾個環(huán)節(jié)來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各種任務的驅動下開展實踐學習,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任務驅動教學法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活動參與以學生為主。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學習主體是學生,當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學習任務后,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對問題進行研究,并嘗試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法。二是活動展開以引導為主。教師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活動過程中往往需要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通過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當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困難時,教師都應及時引導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開展自我學習,從而完成最終目標。三是任務完成以合作為主。要想更好地完成這一教學模式中的各種任務,單靠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很多情況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都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實現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成員中的學生共同努力后才能最終完成某一任務的目標。
1.使學生真正成為信息技術學習的主體。長期以來,盡管人們已經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的“主體地位”一直沒有顯現出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通過設計層層遞進、由易到難的導學單和任務單的形式,分層次遞進式驅動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和嘗試自己的操作技能和設計能力,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并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解決問題;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觸發(fā)自己的設計并付諸于創(chuàng)意中,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
2.讓學生的信息知識真正實現向技能方向的轉化。信息技術學科具有實用性強的特點,通過任務驅動學習由易到難的任務學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們在每一個任務的實際操作中掌握技巧,在不斷提升操作任務的要求中,學生的挑戰(zhàn)性得到不斷的強化和刺激,持續(xù)地體驗到自己完成任務的成功感和獲得感。課上沒有足夠時間完成的學生們在課后的醞釀中會想到更好的方法,并在課后積極主動地去操作驗證自己的想法,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實踐,學生們的操作技能得以提升,應用和設計思路也越來越寬闊。
3.通過信息共享、技術共享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能力進行分組,通過小組協作的形式高效快捷地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內成員間操作技能強的學生帶動技能弱的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小組間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可以互相學習交流,對自己小組的成果也可以相互評價和改進。此外,有時教師對學習任務進行模塊化的分割,需要每一個模塊完成組的同學進行協作,更好地完成任務的組合,這樣的任務驅動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1.信息技術知識獲取中采用任務驅動學習。初中信息技術的學科中包含了需要學生們了解和識記的基本知識點和互聯網的相關知識,這部分知識單純地讓學生讀背可能效果不是很明顯,而且僅僅通過教材的介紹對知識點還不能完全吃透。通過任務驅動教學的形式學生可能除了對課本中介紹的知識有了解有掌握以外,還會對課本知識點延伸的內容有所涉獵,課前教師下達了需要識記和了解的知識點,并布置在課堂中匯報自己對知識點的收獲,這樣學生首先就要對需要掌握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理解上存在哪些困惑,需要用哪種方式解決這個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思考選擇最快捷的方式:查閱有關的書籍資料;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和通過網絡交流軟件求助他人。解決完難題需要對匯報的資料加以整理,這就對相關的編輯軟件的熟悉和操作技能又提出了要求,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們學習了獲取知識的技能,又掌握了文件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而在交流匯報中又能通過交流共享獲取到相關的其他知識,長時間的積累會讓學生收獲豐富的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
2.信息技術授課操作中采用任務驅動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工具課,操作性強,注重訓練操作技能,這也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工具軟件的操作不熟悉,多次操作達不到目標時就會出現煩躁情緒,而大多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演示和講解較多,再加上教師要求僅僅按照他的演示過程制作,把學生自主發(fā)掘工具使用技能的興趣鎖定了。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引入把教師信息課需要學習操作的任務進行分解,首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了解將要學習的軟件涵蓋哪些功能,學生在了解的過程中就會去研究他的安裝和使用,還有的學生會更進一步去探索他們的操作方法。其次,對于學生獲取的技能知識要給他們一個展示的舞臺,讓這些學生介紹、演示和指導其他的學生共同完成。最后,教師通過一些由易到難的作品設計任務驅動,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碰到的難點可以通過教師輔助、網絡視頻學習和與其他學生交流的方式解決,這樣的形式不但能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而且能釋放學生對設計的思考,更能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的喜悅,持續(xù)地充滿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3.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實踐中采用任務驅動學習。當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制訂了學習計劃并組織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開展完相應的學習活動后,并不代表整個教學活動的結束,而是代表下一階段學習活動的開始。在初中范圍內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的知識,更是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的經驗積累豐富自身創(chuàng)新實踐意識。因此,當學生學完基礎知識后,教師應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一些富有實踐意義的教學任務,鼓勵學生根據任務中的要求開展實踐活動。為了更好地保證實驗過程中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這一階段還應將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們通過自主研究的方式獨立完成研究任務,為此,教師在這一階段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過程中應注意檢驗方式的多樣化。第二,為了滿足不同學生對相同知識點所形成的不同認識,教師應設計出多個不同類型的任務供學生們自由選擇,通過自由選擇、共同完成的方式實現小組學生共同達標。第三,在引導學生開展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學習和反思,鼓勵學生將開展任務過程中的一些與課文中不同的現象和結果記錄下來,并通過深入研究的方式進行分析[1]。比如,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對于信息知識和網絡資源的獲取中就會發(fā)現有的網絡資源不允許下載,有的不允許復制,這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帶著問題去了解信息安全、信息發(fā)布以及網絡安全的問題,自然而然就會遵守信息技術的公約和網絡安全的公約,進而提升學生的信息安全素養(yǎng)。
4.信息技術學習成果展示中采用任務驅動學習。當學生成功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開展成果展示活動,通過個性化展示的方式讓更多學生了解自己活動小組成員在開展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收獲。在成果展示階段采用任務驅動學習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布置一系列個性化的成果展示任務,讓學生了解成果展示的重要性。第二,在布置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應附帶一些基本的教學激勵措施,提升學生參與任務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找到屬于自己獨特的成果展示方式。第三,在成果展示過程中,教師同樣需要給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任務[2]。比如,給學生布置參觀過程及感受記錄的任務,鼓勵學生在參觀其他同學作品的過程中積累學習經驗。又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創(chuàng)意成果展示方式的任務,鼓勵學生通過不斷轉換成果展示平臺的方式讓學生結合實際內容開展自由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總之,信息處理能力包括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判斷能力及信息表達能力等,信息技術學科這一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不僅要學會處理信息技術知識,更要利用信息技術處理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中的運用,讓不同的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訓練培養(yǎng)了他們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技能;讓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的思路的設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體驗了自己成功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