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春輝/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夸美紐斯作為世界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在歷史上首次對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認識進行了科學的總結(jié),[2]他的“泛智”教育思想至今仍被視作教育思想史上的無價瑰寶。“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全部藝術”這一論述也是對其“泛智”教育思想最為精髓的總結(jié)。想要探尋“泛智”教育思想的內(nèi)涵,首先需要了解其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
“泛智”教育思想的產(chǎn)生有其必然性。對這一思想的內(nèi)涵進行研究和評析,首先需要了解夸美紐斯的個人經(jīng)歷和社會環(huán)境,多元分析其產(chǎn)生的原因。
1592年,夸美紐斯出生于捷克,早年失怙的他在兄弟會的資助下得以完成大學學業(yè)。大學畢業(yè)之后,夸美紐斯在西歐進行了短期的旅行,這讓他切實了解到當時歐洲民眾最真實的生活。在三十年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夸美紐斯始終關懷著兒童的教育,以極大的熱忱獻身于教育事業(yè),并開始研究教育改革問題。而后的三十余年,夸美紐斯經(jīng)歷了無休止的戰(zhàn)爭和失去至情至愛之痛,顛沛流離的戰(zhàn)亂生活是他無情批判國家與社會不平等現(xiàn)狀的現(xiàn)實根源,同時也展現(xiàn)著他熱切渴望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訴求。
在黎撒棲身的13年(1628-1640年)時間里,夸美紐斯積極從事教育實踐,在教育理論研究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yè),期盼通過改良教育來改善社會環(huán)境,在彌留之際仍然對尚未完成的“泛智論”著作而頗感惋惜。縱觀夸美紐斯的一生,彰顯著一位民主教育家的虔信、愛國與不屈,面對生活的重創(chuàng),始終保持著不懈的奮斗精神,也正是這段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造就了夸美紐斯偉大的教育思想。
夸美紐斯生活的時代正是文藝復興運動發(fā)展得如火如荼的時代。人們在科學與藝術的外衣之下開始探索人的價值,并以此來反對教會對人性的壓制和禁錮。[3]挑戰(zhàn)封建教會統(tǒng)治的意識也逐漸萌發(fā)。社會環(huán)境翻天覆地的大變革,必然對教育的發(fā)展提出全新的要求,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各種矛盾交織的特點也體現(xiàn)在了他的教育思想之中:
1、人文主義思潮與落后的傳統(tǒng)思想
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后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深受人文主義精神的熏陶和教育世俗化時代特征的影響。[4]他以種子和燈火為喻,認為人生來便已具備萬物,只需要接受適當?shù)慕逃憧上硎艿阶陨砗褪篱g所有的稀世珍藏??涿兰~斯的教育思想飽含著對人這一主體的尊重和期盼,除了肯定人的本性價值之外,他還根據(jù)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自然需要提出了諸多反對灌輸、提倡尊重的教育方法,但同時他所生長的環(huán)境又決定了他的教育思想中不可避免的帶有傳統(tǒng)的腐朽氣息。一方面,夸美紐斯認為人是自然界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事物,一方面他又認為人有所仆從,人的終極目標不在于追求現(xiàn)世的幸福,而在于與一切完善、光榮與幸福的極致相結(jié)合。這種落后的傳統(tǒng)思想與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潮相悖,相互矛盾的觀念使得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中充斥著世俗與神圣、進步與腐朽之間的對抗。
2、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與教育研究的方法
意圖建立科學教學法體系的愿景與研究方法上的單一,是夸美紐斯教育思想中的又一矛盾??涿兰~斯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在學校無益之事上浪費了最美好的青春。為了不讓腐朽的教育繼續(xù)殘害學生,夸美紐斯開始著手建立一套科學的教學體系:使學生能夠多學的同時,教師還不必勞心費神。他認為,自然的秩序是教學的主導原則,教學體系的建立應當以自然為借鑒,于是,夸美紐斯便通過觀察和比較,提出了以自然為啟示和佐證的教學法。例如:植物在幼小的時候容易修剪、移植,對人本性的塑造也應該在嬌弱的時候進行;萬物在春季生長,教育也應實施于人世之始——兒童時期等。這種類比歸納的方式,使得以往零散的有益教學經(jīng)驗逐漸整合成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法從經(jīng)驗向科學發(fā)生轉(zhuǎn)變。但同時,因為完全依賴于邏輯演繹的方式導致教學法研究脫離經(jīng)驗實證,走向了思辨[5],其教育思想始終缺乏說服力。
3、教育為生活準備與教育為永生預備
夸美紐斯的教育思想中隱含著“教育準備生活說”的影子,他肯定人對現(xiàn)世生活的美好追求,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盡快對自己人生活動有所準備,以便為自己預備一道幸福生活的保障。此外,夸美紐斯還指出,一個人的整個生活全視早期的教育為轉(zhuǎn)移,教育應當使人學到生活中所需的一切事物,使人在面臨困難時不至于因為一無所知而犯下錯誤。在分科教學上,他也強調(diào)“務使不學無用的知識”,生活實用性成為了考量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標準,從這一層面來看,夸美紐斯是支持教育準備生活的。但同時,夸美紐斯又認為世間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種預備,其目的是使靈魂利用身體作中介,去為死后的生活預備各種有用的事情。教育確乎人人需要,但是教育在現(xiàn)世生活中的意義,只是為死后的永生積攢所必須的理性的靈魂而已。由此,夸美紐斯便否定了教育的生活價值,教育成為了為永生預備理性的工具。這種模糊不定的教育目的觀,使得夸美紐斯教育思想在教學實踐的運用中常常面臨著“將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的疑問。
“泛智”教育思想是夸美紐斯教育思想體系中的核心,是他進行教育研究、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所在。[6]所謂“泛智”,就是指所有人通過教育而獲得全面、廣泛的知識,并使智慧得到普遍的發(fā)展。[7]可以看出,“泛智”教育思想至少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一是教育對象的普及化。夸美紐斯反對中世紀教育排斥女性、窮人的教育現(xiàn)狀,他認為每個人所要經(jīng)歷的生活不同,需要準備的知識也就不同,因而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是應對未來生活的一種必要的準備。此外,夸美紐斯認為即便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不論貧窮還是富有,聰明還是愚笨,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在他看來,“任何一個人的資質(zhì)愈遲鈍、愈弱,他就愈需要幫助,使他盡可能去掉粗野的愚魯和遲鈍”。只有人人都接受教育,社會和國家才能夠得到改良。
二是教育內(nèi)容的全面化。在十七世紀的中歐,德行與虔信作為教育最重要的內(nèi)容,在當時卻最被忽視,對智性的培養(yǎng)也只是空洞無用的口號,由于使用的教學的方法通常都是嚴酷、粗暴的,以致于學校變成了恐怖場所,變成了兒童才智的屠宰場??涿兰~斯不滿這種教育現(xiàn)狀,主張學校應使用適當?shù)姆椒ㄌ峁﹥?nèi)容全面廣泛且具有實用價值的教育。他認為,所有來到世上的人,都要知道人生旅程中遇到的任何東西,都能夠?qū)λ鞒鼋∪呐袛嗖⑵溆糜谡數(shù)挠猛?,因此,一切人應在學校中受到與人有關的一切事物的教導,[8]只有這種“百科全書”式的周全的教育,才能夠培養(yǎng)在學識、德行和虔信三個方面完滿的人。
“泛智”教育思想從“人人皆可受教”和“人人皆有受教之必要”兩個方面論證了人人都需要教育的觀點,這一觀點的提出為當時推廣大眾教育、改革封建等級教育和普及統(tǒng)一的學校教育制度提供了理論支撐。[9]此外,“泛智”思想中通過效仿自然提出的以尊重兒童為前提的教育觀念,不僅深深影響了后世的教育學家,[10]更為近現(xiàn)代諸多民主教育思想的誕生孕育了土壤。“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迄今已有300余年的歷史,但其對世界教育發(fā)展的價值和貢獻未被時間抹去分毫,其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