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胭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苯y編本教材口語交際教學是以各種實踐性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功能、構建語言框架和發(fā)展語言思維能力,從而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言語習慣和交際素養(yǎng)。
關鍵詞:統編本;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口語交際教學是以新課標為依據,以教材中“口語交際訓練”為依托,引導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掌握口語交際知識和技能。然而,一直以來口語交際教學都呈現出“邊緣化”的現象,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基于兒童心理和言語發(fā)展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生活化交際情境,是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創(chuàng)設情境,點燃口語交際欲望
“情境”是口語交際活動的重要構成要素,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材內容為依托,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實際生活的口語交際情境,使其心情愉悅、敢于表達,這樣才能點燃學生的口語交際欲望和交際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表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實物能有效吸引學生眼球。在教學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一課時,利用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能迅速引發(fā)學生表達欲望,交際活動也會變得順其自然。在課堂中,我抱著一個又大又圓的南瓜走進了教室,這時幾個小男孩主動上前說:“老師,我力氣大,在家經常幫媽媽做事情,我來幫您搬吧!”“為什么你們會覺得老師需要幫忙呢?”有的學生回答道:“老師,我看見您彎著腰,臉上還有汗水,肯定搬不動了!”觀察得真仔細,那么有沒有辦法可以讓南瓜輕松地再回到老師的辦公室去呢?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紛紛提出了建議,借此時機,我讓學生分組交流,并選擇小組認為最輕松的辦法來完成“送南瓜回家”的光榮任務,這樣,在實物情境的引導下,交際課進展得熱烈且順利,學生表達欲望得以充分激發(fā)。
二、師生共演,鼓勵學生開口表達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催化劑。在口語交際中,通過師生共演,不僅有利于增強課堂互動氛圍,而且能增強學生開口表達的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表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痹诳谡Z交際《打電話》一課教學時,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和說話內容清晰簡短。為此,開展情景模擬活動:甜甜的語文作業(yè)漏抄了,想打電話給果果咨詢作業(yè)。如果接電話的人是果果媽媽,你應該怎么說呢?由教師扮演果果媽媽,學生扮演甜甜和果果。一開始,學生并不太愿意說,于是為了調動興趣,讓班級中比較活躍的學生先和教師進行情景模擬,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認可和鼓勵,這樣學生變得不再約束,在打電話和接電話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要把表達的內容說完整,同時也要認真傾聽,理解說話人的目的和要求,并通過不同的句式語氣,表達不同的情感。
三、指導方法,掌握口語交際規(guī)律
根據學齡前兒童語言學習規(guī)律,小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但在日常交往中,這種交際往往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主要體現缺乏對信息接收的能力和不能準確傳遞信息。因此,有必要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指導,使其掌握口語交際的規(guī)律和方法,從而獲得能力、習慣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口語交際中呈現與實踐相關的概念、事實及策略,有利于調動已有的認知和學習經驗。在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一課教學時,從口語交際能力構成要素,重點培養(yǎng)學生聽話能力、說話能力和交際習慣。為此,通過朗讀和比較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不同場合中語言的區(qū)別。小蘭:小麗,請你幫我一個忙吧!小麗:有什么事情?小蘭:這道題目實在太難了,你能不能給我講一下?小麗:好的,沒有問題。來,我們一起看題目!很明顯,小蘭和小麗的對話是圍繞“請你幫個忙”這個話題而展開的,小蘭向小麗發(fā)出了兩次求助信息,但從句子語調和類型來看,完全不同,通過朗讀,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祈使句和陳述疑問句之間的差別,同時也了解了“請你幫個忙”的交際方法及規(guī)則。
四、結合閱讀,遷移口語交際訓練
“以讀促說、以說促理解”是語文課堂中運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模式。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語言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階段,由于缺乏語言素材和生活經驗,在進行口語交際時不易表達完整的意思。因此,結合閱讀教學,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遷移口語交際訓練,使讀說相得益彰。
在口語交際《做手工》一課教學時,在本單元中學生已經學過了《曹沖稱象》這篇課文,為此,首先引領學生對故事中主人公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曹沖是個聰明的人,因為他想到了稱象的方法,那么,他是如何稱象的呢?首先他將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沉下去多少,然后沿著船舷畫一條線,接著,將大象趕下船,往船上搬運石頭,直到船沉到線的位置,這時,只需稱過石頭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學生對于整個過程說得非常清楚,那么,在其表述中,用到了哪些關鍵詞呢?“先”“然后”“接著”,可見,用上這些詞語能幫助我們條例清晰地表達一件事情。此時,再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手工制品講一講制作過程,大大降低了口語交際實踐難度,也為學生語言表達提供給了借鑒途徑。
口語交際是我們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新教材背景下,只有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積極尋找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策略,增強“生活處處皆可口語交際教學”的意識,創(chuàng)設各種口語交際實踐活動,讓學生成為口語交際教學的踐行者,從而幫助他們獲得口語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根.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初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8):117.
[2]王麗敏.讓表達積累樂趣: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