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球
摘 要:幼兒園美術教學是整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從繪畫、手工、美術欣賞幾個角度入手。幼兒美術以其特有的可視形象和色彩,將自然和社會中的美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通過鮮明的形象展示,使幼兒用更具感染力的方式認識和了解周圍的世界。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學;指導策略;思考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能對幼兒的成長帶來積極影響。幼兒園美術教育作為對學前兒童開展美術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在擔負起幼兒美術啟蒙教育的同時,讓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美術教育對幼兒成長起到的作用
(一)美術教育對幼兒觀察、想象、操作能力的影響
認識事物的基礎是進行觀察,只有通過觀察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想象是將外部世界重新組合在一起的重要思維意識;操作則是表現(xiàn)手段,是再次認知的過程。
幼兒在進行繪畫活動的時候,需要靈活地運用三者。如,教師帶領幼兒繪制“春天”主題圖畫的時候,先帶領幼兒做“春天在哪里”的游戲,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讓幼兒觀察天空、花叢、草坪并尋找春天到來后的變化。有的幼兒提出春天到來萬物復蘇,能看到小草發(fā)出綠色的嫩芽;有的小朋友提出春天到來能看到小鳥,然后教師在幼兒整理完自己的思緒后,帶領幼兒朗讀《春姑娘來了》這首詩歌,并用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將自己所思、所想的事物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再次展現(xiàn)出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培養(yǎng)幼兒思維意識的同時,讓幼兒的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二)美術教育能開發(fā)幼兒智力
美術教學中新奇刺激的圖畫能促使幼兒更好地感知事物的外形和結構,并通過想象思維不斷地深化幼兒頭腦中的圖畫感。教師在教學中教幼兒繪制火車的時候,先讓幼兒思考火車車廂的形狀,幼兒在教師語言的指引下能回憶起火車車廂是大面包的形狀,有的幼兒甚至能用長方形描述火車的車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在繪畫的時候需要手腦并用,通過動手操作能讓幼兒的大腦更為活躍,幼兒的手在不斷操作的過程中,能形成肌肉群,讓手指和手腕配合好,這能更好地調節(jié)幼兒的協(xié)調能力,強化幼兒手指的靈活程度。如帶領幼兒進行貼紙活動的時候,幼兒先要觀察自己需要的圖形,然后用剪刀剪下不同的形狀進行拼接組合。
二、幼兒園美術教學的指導策略與思考
(一)以情感為誘因,激發(fā)幼兒的想象能力
現(xiàn)階段幼兒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十分重視理性教育而忽視感性教育,部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為了活動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并將活動目標看成是評價該活動的標準。其實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出現(xiàn)了偏離,過于關注幼兒作品畫得像不像、顏色好不好,很少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
在幼兒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是關鍵,幼兒好的情感需要后天培養(yǎng),不是依靠先天獲得。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中,若是能運用語言、圖畫、音樂、表演等直觀的藝術展示方式,可以更好地刺激幼兒的感官,更好地引發(fā)幼兒的情感共鳴,更好地深化幼兒的情感體驗。當幼兒進入這種情緒中,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意識才能更好地展現(xiàn)出來,自然的想象能力才能真正地體現(xiàn)出來。幼兒憑借自己的情感進行藝術欣賞和重組,甚至進行藝術的再次創(chuàng)作,才是在藝術中體現(xiàn)自我的終極表現(xiàn)。
例如,教學中教師帶領幼兒開展“樹葉裝飾畫”的活動,教師先用語言誘導幼兒的情緒,再用實物引發(fā)幼兒的想象。教師先讓幼兒思考如果今天去旅游想要去什么地方,如何去,并用黑色的筆進行路線的標注,然后思考通過何種方式去世界各地旅行。
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誘發(fā)幼兒的想象能力,先讓幼兒思考如何去樹葉上旅行,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思考如何去樹葉上旅行。其實教師提及去樹葉上旅行幼兒就感覺很好奇,教師讓幼兒開動腦筋思考樹葉里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樹葉能組成何種圖案。想象是可以飛翔的思維,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用情感來帶動想象,讓孩子的思維能飛起來,讓孩子的心也能飛起來。
(二)提供必要的技巧支持
幼兒美術教學中有兩種極端現(xiàn)象的存在,一種很重視理性思維,輕視感性思維;另外一種很關注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忽視培養(yǎng)幼兒的技能。幼兒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關注幼兒如何去玩耍。
情感教學中十分重視想象的過程,但也不能忽視幼兒自身的體驗,幼兒教師在關注幼兒美術技能發(fā)展的過程中,要讓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將自己的想象落實到紙面上,通過淋漓盡致的藝術表達行為,給幼兒傳授更多的繪畫技巧,讓幼兒能在繪畫的過程中感知各種思維意識的變化。
例如,幼兒教師帶領幼兒開展“趣味裝飾畫”的時候,教師盡量將情感培養(yǎng)和技能培養(yǎng)兩者結合在一起。教師先要按照規(guī)則進行教學,通過基本的畫作解讀、畫作分解、分割畫面幾個步驟,將裝飾畫分解開來后更好地展示給幼兒。其實在傳統(tǒng)思維中“打直線”這類平直的分割方法能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但是幼兒在初次學習這種切割方法的時候,要想全面地掌握這種直線切割有些困難,且教師強行使用強化訓練的方式不可取。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進行適度的改變,先要給幼兒展示全部畫作,然后分成不同的區(qū)域,在大區(qū)域中分離出來一個小區(qū)域,鼓勵幼兒完成每個小區(qū)域的任務,將任務分解開以后幼兒完成的時候不會感覺太困難。
(三)給幼兒構建繪圖空間
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繪畫的時候需要從內容、構圖、上色等方面開展教學,對幼兒進行過多的指導對幼兒水平的提升意義不大。
幼兒美術情境教學中需要給幼兒提供更大的構建空間,需要根據(jù)幼兒的創(chuàng)設能力盡可能地激發(fā)幼兒的想象能力,通過自由創(chuàng)作讓幼兒不斷地進行感受。如,幼兒教師準備一張白紙,在上面隨便畫上一筆后,讓所有幼兒都在上邊填上一些內容,幼兒教師不要進行過多的干涉,而盡可能為幼兒創(chuàng)設繪畫空間,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并將其用畫筆呈現(xiàn)出來。幼兒開始進行繪制的時候僅是添加小的東西,有的幼兒添加一些花草,有的幼兒添加一個人物,有的幼兒添加一個腳印,但有一位幼兒將整個畫作直接囊括在茶壺中,讓紙張上的畫作直接以茶壺圖案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幼兒教師要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用空間思維來完成畫作,不要局限在平面畫作的練習中。幼兒的思路由此打開后,幼兒教師讓幼兒在樹葉上、在雞蛋殼上、在紙盒上創(chuàng)作,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并讓幼兒用現(xiàn)有的空間解讀世界,將自己心中的美好事物全部展現(xiàn)在各種空間世界里。
有的幼兒在雞蛋殼上創(chuàng)作,也有的幼兒在雞蛋殼內部創(chuàng)作,繪制了一只剛剛出生的小雞,將自己的創(chuàng)意展現(xiàn)出來。其實這一階段的幼兒思維很活躍,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考環(huán)境,鼓勵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思考。還有幼兒在紙盒上面作畫的時候,在紙盒的兩端畫兩個小人,通過紙盒上部的空間進行連接,好像兩個遙遙相望的人。幼兒教師看到這個創(chuàng)意以后可以指導幼兒在上面畫上星空,這樣紙盒的上部空間全部得到利用。
(四)多元化評價幼兒作品
幼兒美術教學階段教師普遍用“好”“不錯”“漂亮”這種比較簡單的評價,流于形式的粗淺評價不能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在評價作品的時候,幼兒教師也要對幼兒的創(chuàng)作場景進行關注。幼兒教師對幼兒的評價要有較高的認知度,不要使用簡單的評價敷衍幼兒。雖然幼兒年紀尚小,但是他們對教師的評價很在意,甚至能分辨出教師評價的用心程度,他們若是理解了教師的評價,相信能更好地了解作品中蘊含的情境,也能更好地了解其中蘊含的故事內容,這能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熱情。
教學過程中多元化教學評價的開展,對保持幼兒創(chuàng)新發(fā)展意識有積極影響。
首先,教師可以開展師生互評,讓幼兒教師和幼兒相互進行評價,幼兒評價教師的作品,教師評價幼兒的作品,兩者相互間的評價,能讓教學的有效性獲得提升。其實幼兒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的時候先要讀懂幼兒繪畫中的故事,并讓幼兒在故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實際情況,以更好地保障幼兒的再創(chuàng)作熱情。多元化評價模式,能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意識,也能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
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要合理地引導幼兒進行畫面的布局,讓幼兒清晰地了解到“畫得大”“畫得多”“畫得滿”的畫看起來更為漂亮。在一幅畫作中幼兒“畫得大”,能更好地表達幼兒的情感。所以選擇教學主題的時候,在材料投放上面盡量讓幼兒畫得“大”一些。譬如,在繪制青蛙坐在荷葉上面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荷葉讓幼兒觀察,大的畫面能將荷葉上面的紋路都展示出來,幼兒在觀察和繪制的時候會更輕松,細致的展示方式讓整幅畫的質感更佳。
選擇“畫得多”的內容時,幼兒教師帶領幼兒繪制各種形狀的卡車、轎車、面包車等,各類元素顏色不同、外形不同,且有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幼兒通過觀察能畫出形態(tài)各樣的汽車。幫助幼兒建構“畫得滿”的想象,幼兒對作品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可以從線條的角度出發(fā),也可以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當然很多幼兒對于“畫得滿”沒有明確的概念,但通過想象,幼兒能理解畫得滿代表的是滿滿的有美感的作品。如,教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展示小雞吃蟲的畫面,幼兒教師鼓勵幼兒在想的過程中進行繪制,草地上有很多的小雞,這里有,那里也有,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將小雞的各種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不知不覺中呈現(xiàn)出飽滿的作品。
繪畫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通過點、線、面的繪畫基礎展示,讓幼兒對繪畫有簡單的了解,使幼兒能在初步掌握繪畫技巧的同時,更好地對繪畫進行深度了解。通過自由觀察,了解造型基礎,可以在鼓勵幼兒自由發(fā)揮的前提下,讓幼兒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啟娟.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教學及指導策略[J].祖國,2017(12):221-222.
[2]孫瑩瑩.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指導策略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2018(9):21-22.
[3]王啟娟.淺談幼兒園美術活動教學及指導策略[J].智者,2016(7):41-42.
[4]石蕾.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中教師的指導策略[J].家教世界,2015(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