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軍,劉春芳
【摘要】目的:評價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最佳治療方案。方法:抽選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間收治4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分析樣本,隨機劃分為研究組(n=20,分型針灸治療聯(lián)合推拿)、對照組(n=20,推拿),對比分析兩組相關指標。結果:對比兩組治療后癥狀積分、VAS評分、臨床療效,研究組更具優(yōu)勢(P<0.05)。結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療效顯著,可全面推廣。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針灸;推拿
【中圖分類號】R246.9?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4.236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骨科門診各類疾病中發(fā)病率位居前列,其主要病理特征為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內部髓核組織突出,并刺激竇椎神經與神經根組織,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腰椎疼痛及肢體麻木等癥狀,隨病程時間延長可合并下肢癱瘓或膀胱直腸癥狀,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較為嚴重[1]。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多采用保守治療方案,針灸、推拿均屬于中醫(yī)特色治療技術,其主要優(yōu)勢為操作簡便且無副作用。為深入系統(tǒng)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治療方案,本研究擇取本院患者為分析樣本,評價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的相關問題。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間收治4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分析樣本,隨機劃分為研究組(n=20)、對照組(n=20),全部患者經腰部CT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同意參與研究,兩組基本資料如下表1。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腰椎推拿治療干預,具體操作方案包括(1)腰椎松解:醫(yī)師指導患者在推拿床上方保持俯臥體位,利用手掌對脊柱雙側近腰椎區(qū)域實施反復按揉,操作中需逐步增加按揉力度,由上至下完成5-6次按揉。(2)加壓推拿:完成腰椎組織按揉后,醫(yī)師需通過按壓確定患者腰部疼痛最嚴重位置,并利用肘關節(jié)鷹嘴區(qū)域對該位置實施按壓,并對腰部組織中梨狀肌與筋膜組織實施放松性推拿。(3)穴位點按及俯臥牽抖:以患者坐骨神經走行方向為基礎,確定阿是穴位置后對其進行按壓。指導患者雙手緊握床頭部位,醫(yī)師雙手提起患者單側足踝部,并帶動下肢抖動,使下肢肌肉組織充分放松,并實施加力伸拔牽引,完成操作后行對側下肢相同方法治療。同時將雙側下肢抬起,使床面與患者骨盆處于分離狀態(tài),反復多次抖動。每日均需完成1次推拿治療,單次治療時間為30min,共治療10次。
研究組患者行腰椎推拿聯(lián)合針灸治療,腰椎推拿治療方案同對照組。依據(jù)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分型標準及中醫(yī)穴位經絡理論實施針灸分型論治,如患者為腎虛型[2],選穴包括丘墟、懸鐘、阿是穴、陽陵泉、風市等穴位;如患者為風寒濕型,選穴包括阿是穴、委中、承山、殷門、昆侖、腎俞;如患者為血瘀型,選穴包括腰陽關、氣海、阿是穴、大腸俞、腎俞等穴位。依據(jù)患者臨床癥狀適當增加穴位,如患者小腿后外側疼痛嚴重,需增加光明穴;如患者大腿后外側疼痛嚴重,需增加秩邊穴。針灸治療期間患者需保持側臥體位,疼痛側肢體處于上方,對上述穴位直刺進針,得氣后采用提插捻轉手法行針3-5min。點燃艾條插入針柄上方,與皮膚組織距離約3cm,使患者感受針柄傳入溫熱即可。上述穴位針刺留針時間約30min,艾灸治療時間為30min,每日治療1次,共治療10次。
1.3評價標準
依據(jù)《中醫(yī)病癥診療標準》評估兩組治療后癥狀積分及臨床療效,利用VAS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疼痛程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計算各類數(shù)據(jù),本次研究中計量資料為(x±s),檢驗方法為t,計數(shù)資料為(%),檢驗方法為x2,如P<0.05,則組間有差異。
2? 結果
對比兩組治療后癥狀積分、VAS評分、臨床療效,研究組更具優(yōu)勢(P<0.05)。如下表2。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發(fā)病機理為腰椎間盤退變,加之勞損、寒濕侵入、外傷等因素影響,導致腰椎組織中纖維環(huán)結構破裂,內部髓核失去束縛后溢出,刺激周邊神經根,導致腰部疼痛及麻木等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期間需恢復神經根與髓核正常解剖位置,緩解神經組織壓迫,疏解粘連組織,并調控椎間盤內部與外部壓力,維持結構穩(wěn)定,改善氣血運行狀態(tài)。
中醫(yī)理論中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痹癥及腰痛,其發(fā)病的核心因素為氣滯血瘀及經絡不暢,部分患者合并腎氣虧虛,導致相關癥狀持續(xù)加重,治療需調理氣血運行,疏通瘀堵的經絡。推拿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常規(guī)方案,通過按、揉、?等手法的綜合運用能夠緩解局部組織疼痛,調理氣血運行,疏通淋巴及血液循環(huán),加速炎性物質排出,并可逐步恢復神經根與突出物間正常的解剖位置,繼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針灸屬于特色中醫(yī)治療模式,本研究通過對特定穴位的針刺可恢復督脈通暢度,使其能夠發(fā)揮調解人體陰陽平衡的作用,有效傳輸氣血精髓至腰部組織,使筋骨獲得充分濡養(yǎng),進而達到活血理氣及通絡止痛的臨床效果。同時,本研究將艾灸與針刺相結合,通過針柄傳輸艾條燃燒產生的溫熱,可祛除體內寒濕,疏通瘀堵的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進而實現(xiàn)良好的止痛效果。聯(lián)合應用針灸推拿治療能夠實現(xiàn)二者的協(xié)同,可實現(xiàn)內部經絡及外部肌肉組織的同步刺激,有效改善氣血運行,松解粘連組織,其療效優(yōu)于單一推拿治療。
匯總分析研究中的各項資料,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療效、VAS評分及癥狀積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可認為針灸聯(lián)合推拿可緩解疼痛,改善相關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針灸聯(lián)合推拿治療療效顯著,可全面推廣。
參考文獻:
[1]閔毅.中藥熏蒸聯(lián)合針灸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9,19(A3):241-242.
[2]郭向軍,翟佳濱.推拿配合夾脊穴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1):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