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胡雄
摘 要:進一步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水平是當前農村教師培訓工作的重點。文章立足縣情,依托“國培計劃”項目縣送教下鄉(xiāng)培訓平臺,從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路徑三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教師隊伍建設;“國培計劃”;送教下鄉(xiāng)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5-21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5-0114-02
一、引言
“國培計劃”堅持以“著力解決農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 為導向。湖南省宜章縣(以下簡稱“我縣”)為全面提高鄉(xiāng)村教師隊伍素質和農村教育教學的質量,縮小城鄉(xiāng)教育的差距,以“國培計劃”項目縣送教下鄉(xiāng)培訓為抓手,對加強農村教師隊伍素質的建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有益的探索。
二、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015年,“國培計劃” 首批項目縣正式啟動。為了了解我縣鄉(xiāng)村教師隊伍現狀,筆者分別深入了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四個學段的鄉(xiāng)村學校開展調研。調研采取聽課、問卷、座談等方式進行,共推門聽課45節(jié)次,發(fā)出《鄉(xiāng)村教師培訓需求調查問卷》654份,召開座談會16場。
(一)職業(yè)倦怠嚴重,教師參培積極性不高
受到教師待遇、職稱評聘、學校機制、工作壓力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進取意識淡薄,工作上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缺乏激情,工作積極性難以調動,教學責任感銳減,抱著一種應付的態(tài)度。“干好干差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腳踩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的思想,教師職業(yè)倦怠感嚴重。這些對教師的個人專業(yè)成長,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都有嚴重影響。教師普遍反映,農村中小學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工學矛盾相當突出,農村小學幾乎是包班制,因怕耽誤教學任務不太愿意走出去參加培訓。校長為了保證穩(wěn)定和維護正常的教學次序,不太愿意把自己的教師送出去培訓,更多希望教師參加“送教下鄉(xiāng)和送培到?!边@種“家門口”式的培訓。
(二)培訓方法單一,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
教師普遍反映,當前的培訓大多還是采用“教師講,學員聽”的方式,集中講座式培訓居多,其他培訓方法應用得很少,缺乏互動與交流。培訓內容上也是陳舊老套,十分公式化,過多注重教育教學理念和理論方面的知識灌輸,沒有真正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沒有通過典型的教學案例把抽象理論的知識具體化,培訓的操作性、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
(三)教學理念陳舊,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好
教師新課程理念沒有入腦入心,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操作中,還是采用單邊注入、滿堂灌、一言堂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教學氣氛不濃、教學方法簡單、教學手段落后、課堂教學組織零散等。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把握或處理教材的能力不強,不會靈活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把握不準確,教學方法單一。特別是過于重視課堂預設,嚴格控制教學進程,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忽視了師生互動和學生參與。
三、送教下鄉(xiāng):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路徑
教師培訓工作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手段。針對我縣農村教師隊伍現狀,采用“送教下鄉(xiāng)”模式,用3年時間對全縣的鄉(xiāng)村教師進行一次有計劃、有目的,全員參與的系統(tǒng)培訓。
(一)加強組織領導,凝聚培訓合力,夯實培訓基礎
爭取領導重視是前提。任何項目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領導的關心和支持。項目啟動前,吃透政策,主動作為,精心制定中長期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發(fā)展規(guī)劃,得到縣委、縣政府高度關注。例如,縣委書記親自為項目縣送教下鄉(xiāng)培訓作出批示:“用好國培計劃,造福宜章孩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制定下發(fā)《宜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宜章縣“國培計劃”項目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h教育局專門成立項目實施工作小組,并要求各培訓基地校和各送培中小學校都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專人負責此項工作??h教育局認定八所基地校為全縣校本研訓示范基地。主動與本地高?!婺蠈W院和湘南幼專溝通和聯(lián)系,較好地構建了高校、縣教育局、縣級培訓機構、一線學校四位一體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支持服務體系。
打造優(yōu)秀團隊是核心。組建結構合理、覆蓋面廣、優(yōu)質高效的培訓團隊也是項目實施的前提條件之一。根據送教下鄉(xiāng)的實際需要,按照培訓者與農村教師1∶30的比例,以縣域骨干教師、名優(yōu)教師、培訓機構教師、教研員為主體,采取個人申請、單位推薦、差額遴選、綜合考查等程序,精選出“素質高、能力強、業(yè)務精、講奉獻”的教師組成縣級教師培訓團隊,并下文予以通報。對鄉(xiāng)村教師培訓團隊成員,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制定《宜章縣鄉(xiāng)村教師培訓團隊管理和考評辦法》,每年對縣級教師培訓團隊成員培訓任務完成情況和滿意度情況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進行動態(tài)調整。
撥付足額經費是保障。為保證“國培計劃”送教下鄉(xiāng)項目的正常實施,縣財政應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嚴格按照不低于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工資總額的1.5%的比例預算全年教師培訓經費??h教育局要求各學校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經費總額的8%的比例用于本校教師培訓和校本研訓的費用開支,并把培訓經費使用情況列入年終綜合目標績效考核。
(二)精心設計課程,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激發(fā)培訓活力
為確保送教下鄉(xiāng)的課程設置更富有針對性,我縣把調研作為確定培訓主題的重要手段。為了找準主題,避免培訓主題多而雜、大而空的現象,每個學科組培訓團隊都深入調研,通過聽課、座談等方式,確立本組培訓的大主題,而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再確定環(huán)節(jié)小主題,包括專家講座的內容都要為主題服務。
在培訓內容設置上,堅持“貼近鄉(xiāng)村、貼近一線、貼近課堂、貼近實際”四貼近原則。圍繞主題精心設計示范教學、同課異構、交流討論、匯報交流、專家講座、培訓團隊點評、學員成果展示等多門培訓課程。在示范教學環(huán)節(jié),采取培訓團隊成員與學員同課異構、學員分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匯報分享小組討論情況、學科專家、培訓團隊成員點評等方式,進行多層面、全方位的培訓學習,切實提升參訓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在研課磨課環(huán)節(jié),每個培訓點都確立一個培訓主題,遴選不同類型的課題,進行“備課、研討、反思、上課”“再修改、再研討、再反思、再上課”二段式四環(huán)節(jié)的研課磨課培訓。在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要求每位參訓教師必須完成8~10分鐘的成果展示,展示的形式有片段教學、課例設計、微教學故事、培訓感悟等。整個培訓課程設置既有省市專家的引領,又有本土專家的示范;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實踐教學;既有案例剖析,又有互動研討;既學習了他人經驗,又展示了自我風采。在各項目推進過程中,學員學習參與率達100%。
(三)強化考評管理,延伸培訓鏈條,檢驗培訓實效
在送教下鄉(xiāng)過程中,實行組長負責制,每組都形成“培訓團隊+管理團隊”共10人為一組的高效組合團隊。班主任進行全程跟蹤和簽到管理,充分利用電話、短信、QQ、簡報等方式對學員的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的指導、督促和檢查。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明確學習任務,對學員研修作業(yè)組織評分和評獎,優(yōu)秀成果匯集成冊或刻制光碟。每次培訓結束后,對授課教師和專家進行教學測評,對每個學員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并及時反饋到所在單位??h教育局和項目組對送培單位、承辦單位、學員分別進行綜合考核,考核結果納入學校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和個人年度考核內容。項目組按照20%的比例評選優(yōu)秀學員報省國培辦,并頒發(fā)優(yōu)秀學員證書。培訓結束后,經常保持與參訓學校校長和參訓學員的溝通與聯(lián)系,及時了解參訓學員回校后培訓成果的運用情況和專業(yè)提升情況,不斷反思和完善培訓工作規(guī)劃和培訓實施方案。
四、取得的效果
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凸顯五大培訓效果:一是收獲了大批量的學員研修成果。二是提升了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的課堂教學水平和能力。通過聆聽專家授課、示范觀摩、交流研討、成果展示,每位教師都參與聽課、評課、備課、磨課、上課和反思等教育教學活動,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技能,有效地促進了農村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三是打造了一支優(yōu)秀的縣級培訓隊伍。通過到高水平院校置換脫產研修,通過參與“送教下鄉(xiāng)”培訓的課堂診斷、示范教學、研課磨課、評課點評等活動,有效提升提高了團隊成員的理論素養(yǎng)和課程實施能力,打造了一支“能上課、能評課、能策劃、能研究、能開講座”的“五能型”縣級培訓團隊。四是推動了教師培訓機構的專業(yè)發(fā)展。培訓者通過參與項目的策劃、方案的制訂、項目的組織與管理,有效地提升了培訓者業(yè)務素質和水平,有效地提升了教師培訓機構的專業(yè)化水平,實現了專業(yè)人做專業(yè)事。五是豐富了縣級培訓和校本研訓的課程資源。我們將示范課、優(yōu)秀展示課、優(yōu)秀點評課、專家講座制作成視頻資料;將學員各類優(yōu)秀研修成果匯集整理,在“宜章教育信息網”開設專欄予以展演,供全縣中小學教師適時點擊學習,給全縣中小學提供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培訓資源。
五、結語
自“國培計劃”送教下鄉(xiāng)培訓以來,我縣不斷積累總結經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值得進一步去實踐和思考:一是在實踐交流上,宜多采取觀課議課、經驗分享等方式讓學員廣泛參與,充分交流;二是在時間安排上,要精細化調研,從培訓點學校實際出發(fā),科學合理地安排培訓時間;三是在專家聘請上,要圍繞培訓主題,有針對性地聘請接地氣的專家;四是在課程設置上,要圍繞主題,突出重點難點共性問題,把送教下鄉(xiāng)培訓與校本培訓進行有效的融合,形成常態(tài)化研修機制。
參考文獻:
[1]黃佑生.“國培計劃”:為教師培訓導航[J].湖南教育(上),2010(10):32-33.
[2]高文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探索[J].華人時刊·校長版,201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