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猛
【摘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解決學生寫作的“米”成為當前作文教學的首要問題。如何實現(xiàn)學生作文有內容可寫、有靈感可現(xiàn)、有情感可抒?作文教學中可引入活動觀念,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為突破口,于活動中獲取寫作素材,并在教師指導下,依據(jù)活動體驗實現(xiàn)文章的寫成。對活動作文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教學策略和教學指導四方面對“活動作文”教學進行具體研究。
【關鍵詞】活動作文 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教學策略 活動指導
活動作文是指以學生自身體驗為寫作內容的作文?;顒踊魑慕虒W能夠實現(xiàn)現(xiàn)場活動、現(xiàn)場體驗、現(xiàn)場指導、現(xiàn)場寫作,充分利用小學生喜歡活動的天性,在活動中解決作文素材問題,促進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學與做、學用相融合的活動化作文,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內驅力。
一、活動作文教學模式
(一)游戲活動模式
游戲活動是小學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模式。真正有趣味性的游戲,不僅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真正享受學習的快樂。不僅如此,游戲活動模式還能使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進而寫出流暢的語言。如在執(zhí)教“有趣的乒乓球”寫作時,教師就可以先組織學生開展一場乒乓球比賽,讓學生之間通過分組的形式,兩兩進行對打,其他的同學則站在一旁進行加油。勝出的一方則會受到相應的獎賞,這樣就使得原本沉悶的課堂就變得活躍起來。之后,學生在寫作時,就能根據(jù)自己在游戲中的真實感悟,進行作文的寫作,從而實現(xiàn)玩中學、學中玩。
(二)情境體驗模式
情境體驗模式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使得學生身臨其境、感興趣的情境,制造生動的活動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認真體驗和細致觀察,經(jīng)歷感知、理解、運用、表達四寫作過程,最終拓寬思路、快樂寫作。如在執(zhí)教“今天我當家”時,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家庭的場景。如安排學生分別擔任家庭中的各項角色,讓學生親身體驗準備衣服、買早餐、做飯等一系列活動。同時,學生在體驗當家的過程中,也應該準備好紙筆記下自己的感悟。當學生經(jīng)過親身體驗后,他們就會明白家長的艱辛,其之后的活動作文的寫作,內容將不再空洞,情感也會更加真實。
(三)社會實踐模式
社會實踐模式是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社會了解現(xiàn)實生產生活過程,促進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的體驗和認知。如組織學生體驗摘草莓的樂趣,由草莓園主向學生介紹草莓的品種和采摘方法,細心觀察草莓的葉子、花朵、果實,進行草莓采摘品嘗,并評選出金牌、銀牌、銅牌草莓。學生將自己的活動感受記錄夏磊,完成了一篇鮮活靈動的習作。
二、活動作文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活動
活動作文教學第一步是引領學生進入特定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波瀾,引發(fā)學生思維震蕩,激發(fā)學生真情實感,為學生現(xiàn)場提供寫作素材,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
開展活動是作文教學的主要部分,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便是掌握寫作材料的過程。活動開展的愈成功,學生愈投入,收獲的材料愈多,對客觀事物擁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寫作細節(jié)愈詳細、愈具體。學生參與活動之感受,經(jīng)語言文字稍加工整理,習作之門便自然為之打開,習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感、言之有情。
(二)用心體驗,相互交流
活動開展的真正目的在于讓學生獲得某種啟示、某種思想,情真意切、文質兼美的文章需要用心體驗,感受事物內在的本質,才會產生真摯、深刻的情感。用心體驗是將活動引向深入的關鍵一步,是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的環(huán)節(jié)。
相互交流是作文的本質,說真話、說實話、講心理話都在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意表達。學生通過相互交流,思想相互碰撞激發(fā),大腦高度亢奮形成思想風暴,才會將自己獨特想法予以表達,才會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詞語。
(三)真實表達,課堂評改交流
表達成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將自己所做、所見、所聞、情感體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教師應注意減少對學生的束縛,學生可隨自己興趣自主命題,寫自己想寫,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避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虛假作文”,探尋作文真善美的真諦。
文字初稿已經(jīng)形成,可要求學生進行互評互改、朗讀欣賞、提出不足、探討修改,讓學生成為習作批改的主角,各種批改方法合理應用,促使作文以至完善。最后,通過口頭和書面廣義發(fā)表,增強學生的“成功感”,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三、活動作文教學策略
(一)活動與認知相沖突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顒优c認知相互沖突,才能激發(fā)學生大腦中類似生活的認知記憶,將眼前活動中參與觀察體驗的表象轉化為有意義的意象,活動才有可能促進一種見識、一種生活閱歷,經(jīng)過才有可能轉化為經(jīng)歷。因此,教師應善于抓住或制造多元化的矛盾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創(chuàng)設“口欲言而不能”的教學情境,充分挖掘活動價值,及時引發(fā)和捕捉認知沖突。
(二)活動與情感相糾結
學生活動中,在真情自主的參與中,能夠獲得高峰的情感體驗,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并網(wǎng),喚醒懵懂的思想。發(fā)自內心的真切實感與個性化的思想能夠成為習作表達的原動力,成為兒童當下習作的具體立意與敘述的主線。凡是經(jīng)歷有趣味有意義的活動,學生便會“情動而辭發(fā)”,使習作成為學生主動傾吐情感、個人表達的過程,學生往往會在構思中求新,力求發(fā)揮自己的最佳水平。
(三)活動與習作相匹配
活動與習作相匹配,努力激活兒童言語表達。兒童語言就是兒童生活的記錄?;顒幽軌蚣せ顚W生生活與情感的記憶,喚醒表達欲望,刺激大腦語言神經(jīng)元活躍,促進原先閱讀積累的好詞佳句和表達方式以最迅速的方式與學生固有的天然語流融合,以最具個性的靚麗的語流質量在課堂流淌。
四、活動后的寫作指導
作文的過程需要經(jīng)過生活——意識、意識——文章的雙重轉化。教師對學生觀察的引導、情感的激發(fā)以及思維醞釀方面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首先,教師可采取回放活動照片或活動視頻方法,喚醒學生頭腦中的記憶,回想起活動中感受深刻的亮點,消除觀察中的盲點,增強學生的表達欲望和表達的正確性?;蛘邔討B(tài)觀察、感受分解,逐段逐幀播放,增強學生觀察的細致度、體驗度和想象力度,為作文的細節(jié)描寫做好有效鋪墊。還要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感受寫作,為活動作文灌入靈魂,促使學生活動作文得到有效升華。如可采取刺激學生好奇心、尊重學生獨特感受、以“情”育情、放飛想象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感受,感受活動中的喜怒哀樂,并將其付諸于寫作中。
作文不應該是“閉門造車”,而應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而活動作文注重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情感體驗,促使學生不再視作文為洪水猛獸,增強了學生作文內容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使得枯燥的作文訓練出現(xiàn)了多姿多彩、生動活潑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王騰騰.小學活動作文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改進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4.
[2]褚麗英.小學活動作文探究[J].寫作,2015,(05)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