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征
摘 要 本研究通過文獻探討和問卷調(diào)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文化背景、調(diào)查群體的不同等,修訂和編寫適合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應對方式量表》,并進行信效度檢驗。經(jīng)統(tǒng)計檢驗表明,新編制的《大學生應對方式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對了解當代大學生在應對不同事件時采取何種方式,給予其適當情況下的指導,提高其面對復雜狀況的適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 應對方式 信度 效度
中圖分類號:G645?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85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 Scale Based on Localization
RUAN Zheng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004)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aiming at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urvey groups, this study revised and compiled the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 scale suitable for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este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statistical test shows that the new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style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how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respond to different events, give them guidance under appropriate circumstance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complex situations.
Keywords coping style; reliability; validity
0引言
應對是當個體遭受外在或者內(nèi)在壓力時,為了減輕自身所受到的負性影響,而進行的內(nèi)在認知過程與外在行為過程。它作為人體健康與外界刺激中的橋梁與紐帶,在影響人們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在該領域內(nèi)的研究已不勝枚舉,但是國內(nèi)的研究相對起步較晚,并且欠缺成熟。
現(xiàn)代社會競爭壓力大,處在學校的大學生雖然尚未步入社會,但也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根據(jù)相關機構(gòu)統(tǒng)計,當前我國高校在校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人數(shù)比例在20%左右,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無法正確有效地應對學習、人際關系及環(huán)境適應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對大學生來說,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有效應對不同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價值。編制大學生應對方式量表,了解當代大學生在應對不同事件時采取何種方式,給予其適當情況下的指導,提高其面對復雜狀況的適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社會文化背景對于應對方式具有重要影響,中國大學生的應對方式與其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必定有所差異。我國擁有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傳統(tǒng)文化觀念早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在潛移默化中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目前我國國內(nèi)學者,如肖計劃、解亞寧、姜乾、梁寶勇等已開發(fā)了不少測量應對方式的量表,但至今仍沒有十分成熟權(quán)威的測量大學生應對方式的量表。而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應對方式與成人、與青少年之間的差異也是不容忽視的。但是目前國內(nèi)尚無專門針對中國大學生這個群體的應對方式問卷。因此,立足于中國文化背景,編制適合中國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應對方式量表是十分必要的。
1實證研究分析
1.1量表初測
本研究根據(jù)姜乾金(1993)、解亞寧(1998)、韋有華、湯盛欽(1997)、黃希庭、余華、鄭涌等(2000)、肖計劃(2004)的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大學生面對問題時主要會采取調(diào)整心態(tài)、轉(zhuǎn)移、解決問題、求助、抱怨、逃避、聽之任之(妥協(xié))、幻想這幾種應對方式。編制的《大學生應對方式量表》初稿共49個項目,八個維度。要求被試對自己面對壓力、挫折或煩惱時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評估。量表按“從不、偶爾、經(jīng)常、總是”四級評分,當項目描述的行為從不發(fā)生時賦予分值“1”,偶爾發(fā)生賦予分值“2”,經(jīng)常發(fā)生賦予分值“3”,總是發(fā)生賦予分值“4”。即得分越高說明越常采用這種應對方式。
1.2正式取樣施測
本研究對蘇州市230名高校在校生進行施測,發(fā)放的問卷總數(shù)為230份,回收的具有統(tǒng)計學有效性的問卷數(shù)為195份,有效回收率84.8%。其中男生110人,56.4%,女生85人,43.6%;大二年級學生稍多,其他三個年級人數(shù)相當;理工科(56.9%)的大學生稍多于文科(42%);來自城市和農(nóng)村的大學生基本各半。這些大學生以獨生子女為主(72.8%);父母大多健在(父99.0%,母100.0%);大多未離異(96.4%);父母文化水平以高中(中專)、初中為主;大多來自民主和睦的家庭。
1.3項目分析
對前測結(jié)果進行項目分析,首先計算每個項目與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若有相關較低的項目應予以剔除,結(jié)果顯示各項目與量表總分的相關均達到了顯著水平;另一方面,選取總分較高的項目作為高分組(前27%),總分較低的項目作為低分組(后27%),檢驗兩者的平均數(shù)是否有顯著性差異。根據(jù)項目分析的結(jié)果,24、26、31、34、38、39、46題七個項目未達到顯著水平,應予以刪除。
1.4探索性因素分析
為了進一步明確問卷的結(jié)構(gòu)因子,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用主成分分析的提取方法對剩下的42個項目進行檢驗,檢驗結(jié)果表明,KMO指標(取樣適當性)為0.828,Bartlett球形檢驗統(tǒng)計量為3412.011,p至小于0.001,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對該樣本進行因素分析是有效的。
根據(jù)碎石圖與方差解釋的百分比,抽取了八個公共因子,累計貢獻率為51.28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轉(zhuǎn)法,得到旋轉(zhuǎn)因子負荷矩陣。將負荷值小于0.40和荷值較接近還有因子歸類不當?shù)捻椖縿h除后,共保留了39個項目。第一個因子有6個項目,反映了個體通過想象的方法擺脫實際生活中的煩惱,可命名為“幻想”(F1);第二個因子包括5個項目,反映了個體面對問題不積極主動應對,采取放任其發(fā)展或妥協(xié)的態(tài)度,可命名為“聽之任之(妥協(xié))”(F2);第三個因子有6個項目,主要體現(xiàn)了個體采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看待面臨的挫折和問題,可命名為“調(diào)整心態(tài)”(F3);第四個因子包括五個項目,主要體現(xiàn)了個體面對問題時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應對方式,可命名為“求助”(F4);第五個因子包括4個項目,主要涉及一些積極面對問題的行為,可命名為“解決問題”(F5);第六個因子的4個項目主要涉及了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來忘卻煩惱的一些行為,可命名為“轉(zhuǎn)移”(F6);第七個因子有5個項目,主要反映了個體面對問題采取抱怨他人和外界因素的行為,可命名為“抱怨”(F7);第八個因子由4個項目構(gòu)成,主要涉及個體面對困難時表現(xiàn)出的逃避行為,可命名為“逃避”(F8)。其中幻想(F1)、聽之任之(妥協(xié))(F2)、抱怨(F7)、逃避(F8)四個因子屬于消極應對方式,調(diào)整心態(tài)(F3)、求助(F4)、解決問題(F5)、轉(zhuǎn)移(F6)屬于積極應對方式。
1.5大學生應對方式量表的效度分析
1.5.1結(jié)構(gòu)效度
根據(jù)結(jié)構(gòu)效度檢驗標準,如果一個問卷各因素與問卷的相關度在0.30-0.80之間,各因素之間的相關度在0.10-0.60之間,則表明其結(jié)構(gòu)良好。經(jīng)檢驗,本量表均達到了該要求,說明該量表結(jié)構(gòu)效度良好。
各因素間相關在0.12-0.41之間,相關中等偏低,說明該量表的區(qū)分效度良好;各因素與量表總分的相關在0.43-0.68之間,相關中等偏高,且顯著性水平良好(p<0.001),說明各因素均能較好地反映量表要測查的內(nèi)容,有較好的聚合效度。
1.5.2內(nèi)容效度
本量表在以往研究者研究結(jié)果的基礎上,參考了周圍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意見后,確定了量表的各個項目。肖計劃等人(2004)認為應對方式包括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六個維度,并將其歸納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合理化應對三種應對方式。這與本量表的內(nèi)容基本一致。編制問卷期間,通過詢問周圍的大學生遇到困難、挫折事件時會如何應對,發(fā)現(xiàn)他們主要會通過尋求幫助,尋求解脫,不去理會煩惱、走一步算一步,暫時拋開煩惱、想辦法解決問題,也可能會抱怨周圍的人,將錯誤怪到他人或者環(huán)境等外界因素上。這與本量表的8個因素(幻想、聽之任之(妥協(xié))、調(diào)整心態(tài)、求助、解決問題、轉(zhuǎn)移、抱怨、逃避)較為一致。另外,本研究分析了各項目與其相應的因子總分的相關,結(jié)果顯示相關都較為顯著(p<0.01),說明這些項目能較好地反映與其相應的因子所要測量的內(nèi)容。以上都說明了本量表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
1.6大學生應對方式量表的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同質(zhì)信度和分半信度來考察大學生應對方式量表的信度。整個問卷及各因素的信度系數(shù)均高于0.70,說明該量表是可信的。
2總結(jié)
本研究在對國內(nèi)外有關大學生應對研究的綜合分析基礎上,根據(jù)大學生應對方式的表現(xiàn)特征,構(gòu)建了8個大學生應對方式的維度,并初步編寫了49個項目的應對方式量表初稿進行小樣本預試。經(jīng)項目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嚴格篩選,最終形成了由39個項目組成,包括幻想、聽之任之(妥協(xié))、調(diào)整心態(tài)、求助、解決問題、轉(zhuǎn)移、抱怨、逃避8個因子的正式量表。經(jīng)統(tǒng)計檢驗表明,新編制的《大學生應對方式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夠用于后續(xù)研究的正式實測。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專題研究項目(2018)課題編號:2018SJSZ292
參考文獻
[1] 丁鳳琴.國內(nèi)大學生應對方式研究進展.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11):1046-1049.
[2] 黃希庭,余華,鄭涌等.中學生應對方式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學,2000.23(1):1-5.
[3] 姜乾金.“應對”研究近況.中國臨床醫(yī)學,1999.27(11):656-657.
[4] 梁寶勇等.關于應對的一些思考與實證研究:應刺的概念模式與效果估價.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7(3):188-190.
[5] 梁寶勇.應對研究的成果、問題與解決辦法.心理學報,2002.6:643-650.
[6] 劉鳳娥.大學生應對方式問卷的初步編制.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7] 李文靜.大學生羞怯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生活事件、應對方式的關系.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8] 韋有華,湯盛飲.大學生應付活動的研究.心理學報,1997.29(1):67-73.
[9] 韋有華等.大學生應對活動的測驗研究.心理科學,1998.3:321-330.
[10] 肖計劃,許秀峰.“應對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研究.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6.10(1):164-168.
[11] 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