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茜 周淑芬 田野 張?zhí)锾? 郭勤 李輝 張廣莉 陳哲 郭成山
【摘要】 目的 調查深圳寶安地區(qū)痛風患者對痛風疾病知識的認知現(xiàn)狀, 為開展痛風患者的管理教育提供依據(jù)。方法 326例就診于深圳市寶安區(qū)人民醫(yī)院風濕免疫科門診且診斷為痛風急性期的患者為研究對象, 向其發(fā)放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問卷分為人口學信息、對痛風診療知識認知兩部分。研究分析患者的人口學特點、臨床特點、認知特點, 對影響認知的相關因素進行回歸分析。
結果 此次共發(fā)放問卷326份, 回收有效問卷287份。大部分患者知曉痛風的發(fā)病機制(Q1: 93%, Q3: 78%);大部分患者知曉痛風急性發(fā)作的癥狀(Q2: 92%);少數(shù)患者知曉痛風急性發(fā)作的處理(Q4: 25%);慢性痛風的管理和預防知曉率參差不齊, 其中極少數(shù)患者了解降尿酸藥物使用時間(Q5: 67%, Q6: 89%, Q7: 89%, Q8: 14%, Q9: 61%);大部分患者知曉痛風的并發(fā)癥(Q10: 71%)。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 年齡、病史、性別、文化程度為痛風相關知識知曉度的影響因素 (P<0.05)。結論 深圳寶安地區(qū)痛風患者對痛風相關知識呈碎片化, 在痛風急性發(fā)作的處理、慢性痛風的管理和預防方面認知度較差, 年齡、病史、性別、文化程度顯著影響患者對痛風相關知識的認知。
【關鍵詞】 痛風;認知;問卷調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74
痛風是一種尿酸鹽晶體沉積在關節(jié)、軟組織內所致的炎性關節(jié)病, 其發(fā)病主要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及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 嚴重時可導致關節(jié)破壞、腎功能受損[1]。隨著病情的進展, 痛風發(fā)作越發(fā)頻繁, 可出現(xiàn)持續(xù)的頑固性痛風。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痛風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升高。痛風已引起國家的高度關注, 政府部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開展防治工作, 但由于對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缺乏了解, 宣傳教育缺乏針對性, 防治工作經(jīng)常流于形式[2]。
本研究對深圳寶安地區(qū)痛風患者進行痛風相關知識調查, 評估本地區(qū)痛風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現(xiàn)狀, 并對其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為痛風在本地區(qū)的防治提供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7月~2018年10月深圳市寶安區(qū)人民醫(yī)院風濕免疫科門診診斷為痛風急性期的326例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患者符合201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歐洲抗風濕病聯(lián)盟(EULAR)痛風分類標準中痛風急性期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①繼
發(fā)性痛風;②其他炎性關節(jié)病;③認知功能障礙;
④各種因素致不愿配合調查的患者。
1. 2 調查方法 采用現(xiàn)場調查的方式, 使用統(tǒng)一標準問卷, 由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8名風濕科醫(yī)生負責問卷調查的實施。本次調查采用10問題調查問卷[1], 該問卷易度指數(shù)4.7, 易讀度85.4%, 信度系數(shù)0.811, 效度系數(shù)0.792, 信效度良好。問卷內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人口學信息, 包括一般狀況、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個人史、家族史、痛風病史等;第二部分為關于痛風發(fā)病機制、急性痛風發(fā)作的癥狀和處理、慢性痛風的管理和預防、痛風的并發(fā)癥共10道選擇題。每例患者均被要求當場獨立完成調查問卷, 對問題理解不清者可向調查人員詢問, 不知道問題所涉及相關知識時可不作答, 不作答時均按照回答錯誤計算。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人口學信息 本次調查共派發(fā)問卷326份, 有效問卷287份, 回收率88%。完成問卷的287例患者的具體人口學特征見表1。
2. 2 臨床特點 287例患者中, 病程<5年者224例、占78%, 病程≥5年者63例、占22%。有痛風石者20例、占7%, 無痛風石者267例、占93%。每年發(fā)作次數(shù)≥2次者135例、占47%, 每年發(fā)作次數(shù)<2次者152例、占53%。有合并癥者180例、占63%, 無合并癥者107例、占37%。見表2。
2. 3 認知特點 大部分患者知曉痛風的發(fā)病機制(Q1: 93%, Q3: 78%);大部分患者知曉痛風急性發(fā)作的癥狀(Q2: 92%);少數(shù)患者知曉痛風急性發(fā)作的處理(Q4: 25%);慢性痛風的管理和預防知曉率參差不齊, 其中極少數(shù)患者了解降尿酸藥物使用時間(Q5: 67%, Q6: 89%, Q7: 89%, Q8: 14%, Q9: 61%);大部分患者知曉痛風的并發(fā)癥(Q10: 71%)。見表3。
2. 4 痛風相關知識知曉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痛風相關知識調查問卷共10道題, 答對1道題得1分, 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月收入、醫(yī)療付費方式、病史、每年發(fā)作次數(shù)、痛風石、BMI這些變量與答題總分做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 年齡、病史、性別、文化程度為痛風相關知識知曉度的影響因素 (P<0.05)。見表4。
3 討論
目前我國痛風的患病率在1%~3%, 并呈逐年上升趨勢[4]。痛風對患者生活質量有顯著的負面影響[5, 6], 也會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7]。對于痛風患者, 如果規(guī)范治療、定期隨訪, 絕大多數(shù)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8]。但目前來看, 痛風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 即使有適當?shù)闹委煼桨福?患者在急性期緩解后, 后續(xù)隨訪治療往往不遵醫(yī)囑。藥物依從性被認為是改善痛風患者健康結果的關鍵, 有證據(jù)表明痛風患者可以通過適當?shù)慕逃岣咭缽男訹9]。有研究持續(xù)隨訪痛風患者并提供慢性病進展的咨詢、生活方式、自我管理建議, 5年后, 通過問卷調查顯示, 持續(xù)性降低尿酸鹽目標達標率高達90.7%[10]。
本調查顯示, 大部分患者知曉痛風的發(fā)病機制、痛風急性發(fā)作的癥狀、痛風的并發(fā)癥, 與王斌等[11]調查結果一致。只有少數(shù)患者知曉痛風急性發(fā)作的處置、慢性痛風的管理和預防, 極少數(shù)患者了解降尿酸藥物使用時間。2017年的專家共識中指出[12], 痛風患者降尿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需持續(xù)用藥, 以免增加腎臟和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有研究發(fā)現(xiàn), 患者疏于慢性痛風的管理和預防, 很少認識到藥物依從性差會導致痛風復發(fā)[13]。本研究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 年齡、病史、性別、文化程度顯著影響痛風患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 具體表現(xiàn)為男性、年齡越小、病史越長、文化程度為大專及以上的患者對痛風相關知識的知曉率較高。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在于, 年輕患者對于痛風知識的更新可能更容易獲得, 且年輕患者的記憶力、理解能力較佳, 有證據(jù)表明, 許多老年患者不了解風濕科醫(yī)生以書面或口頭形式提供的疾病相關信息[14], 或離開醫(yī)院診室后, 回憶不清醫(yī)囑信息[15];病史越長的患者可能更加深知痛風病變的慢性持續(xù)性和反復發(fā)作的嚴重性, 有研究發(fā)現(xiàn), 患者對痛風的嚴重性和慢性的誤解, 會導致治療依從性差[16];另有文獻報道[17], 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對痛風的認知程度低, 治療依從性差。
綜上所述, 深圳寶安地區(qū)痛風患者對痛風相關知識呈碎片化, 在痛風急性發(fā)作的處理、慢性痛風的管理和預防方面認知度較差, 年齡、病史、性別、文化程度顯著影響患者對痛風相關知識的認知, 風濕免疫科醫(yī)生可以結合相關影響因素, 開展針對性教育以提高痛風患者對疾病的認知, 改善患者病情。
參考文獻
[1] Coburn BW, Bendlin KA, Sayles H, et al. Target serum urate: do gout patients know their goal? Arthritis Care Res, 2016, 68(7):1028-1035.
[2] 尹如蘭, 王鳴軍, 徐蓉.痛風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水平及影響因素研究分析.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 2020, 9(3):29-34.
[3] 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20, 36(1):1-13.
[4] 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 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 中華內科雜志, 2016, 55(11):892-899.
[5] Chandratre P, Mallen CD, Roddy E, et al. “You want to get on with the rest of your lif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gout. Clin Rheumatol, 2016, 35(5):1197-1205.
[6] Spaetgens B, Tran-Duy A, Wijnands JMA, et al. Health and utilities in patients with gout under the care of a rheumatologist.Arthritis Care Res, 2015, 67(8):1128-1136.
[7] Rai SK, Burns LC, Vera MAD, et al. The economic burden of gout: a systematic review. Semin Arthritis Rheum, 2015, 45(1):75-80.
[8] Fisher MC, Rai SK, Lu N, et al. The unclosing premature mortality gap in gout: a gener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Ann Rheum Dis, 2017, 76(7):1289-1294.
[9] Fields TR, Batterman A.How Can We Improve Disease Education in People with Gout? Curr Rheumatol Rep, 2018, 20(3):12.
[10] Abhishek A, Jenkins W, La-Crette J, et al. Long-term persistence and adherence on urate-lowering treatment can be maintained in primary care-5-year follow-up of a proof-of-concept study.Rheumatology (Oxford), 2017, 56(4):529-533.
[11] 王斌, 李向培, 宋維亞, 等.痛風患者痛風知識認知調查.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 2018, 12(8):390-394.
[12] 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共識專家組.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中華內科雜志, 2017, 56(3): 235-248.
[13] Spaetgens B, Pustjens T, Scheepers L, et al. Knowledge, illness perceptions and stated clinical practice behaviour in management of gout: a mixed methods study in general practice.Clin Rheumatol, 2016, 35(8):2053-2061.
[14] Buchbinder R, Hall S, Youd JM. Functional health literacy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ttending a community-based rheumatology practic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06, 33(5):879-886.
[15] Barton JL, Trupin L, Tonner C, et al.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health literacy, and trust in physician are associated with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J Rheumatol, 2014, 41(7):1290-1297.
[16] Johnston ME, Treharne GJ, Chapman PT, et al. Patient information about gout: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xist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J Rheumatol, 2015, 42(6):975-978.
[17] Sheng F, Fang W, Zhang B, et al. Adherence to gout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of Chinese patients. Medicine (Baltimore), 2017, 96(45):e8532.
[收稿日期: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