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宇 李碧云
摘 要:檔案編研是對檔案信息資源利用開發(fā)的過程,本文認為以“主客體價值論”驅動檔案編研工作,可建立檔案形成者、編研者、使用者的有機聯系,以充分發(fā)揮檔案的價值。檔案工作者需深入調查研究,全面熟悉業(yè)務流程,從用戶使用角度捕獲特定需求,加以定制開發(fā)形成編研成果,發(fā)揮檔案的經濟及社會效益。本文以 “檔案助推《工程標準工程量清單》”為例,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以“主客體價值論”驅動檔案編研的具體實施方法,該編研成果為項目概預算提供了依據,促進對項目的質量、進度及成本控制,充分展示了檔案工作者對企業(yè)和社會的價值。
關鍵詞:檔案價值;檔案編研;主客體價值論
1 研究背景
檔案編研是檔案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是檔案部門以館藏檔案為主要對象,以滿足企業(yè)或社會利用為主要目的,在對檔案資源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其實質就是將一系列原始、靜態(tài)、零散的檔案信息條理化、系統(tǒng)化,使其潛在的檔案信息以全新形式展示出來。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fā)展的今天,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環(huán)境下,檔案編研工作需要借助信息化工具,從紛繁海量的數據中精準提煉有效信息,強有力地支持并助推業(yè)務工作,在此背景下,編研工作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征而顯得尤為重要。
以本公司為例,傳統(tǒng)的檔案編研重點是對檔案自身內容的提煉,而對檔案使用者的需求關注較少,編研成果與需求用戶匹配度欠佳,瀝盡檔案人員心血完成的編研成果“束之高閣”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筆者通過對“主客體價值論”理論探究,將檔案本身與用戶需求有機結合,使檔案工作者融入到業(yè)務流程,熟悉業(yè)務規(guī)則,設身于用戶場景開展編研工作,所完成編研成果真正做到了為用戶所用,檔案也因此煥發(fā)了二次生命。
下文將以“檔案助推《工程標準工程量清單》”(《以下簡稱“標準清單”》)為例,論述“主客體價值論”驅動檔案編研的理論基礎和具體實施方法。
2 “主客體價值論”驅動的檔案編研的理論基礎
檔案界對于檔案價值概念研究大致分為“客體價值論”、“主體價值論”和“主客體價值論”三種理論觀點。
“客體價值論”認為檔案價值是檔案本身所固有的、內在的, 檔案價值與人們的利用需求無關?;凇翱腕w價值說”編研活動,重點關注對檔案本身內容的加工和提煉,是客體檔案構成要素的重新組合,而對檔案使用者的需求關注較少,編研成果與需求用戶匹配度欠佳。
“主體價值論”也叫做“利用決定論”,該理論觀點認為,檔案價值是由主體即檔案利用者及其需要決定的,主體需要的程度和狀況直接決定著檔案價值的大小[1]。西德的齊麥爾曼認為:需要者對文件的需求越大,文件的價值就越大[2]。美國的米徹爾則根本否認客觀的價值標準?;凇爸黧w價值說”編研活動,忽視了檔案自身價值,把檔案使用者的需求作為了檔案價值判斷的標準。
“主客體價值論”認為,主客體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檔案價值是主體對客體的需要,客體對主體的意義所構成的特定關系,檔案價值是由檔案客體和主體及其需要所共同組成的,“客體價值說”側重于對檔案及其屬性的研究,“主體價值說”則注重于對主體及其需要的探討,雙方構成了一種互補關系?!爸骺腕w價值論”合理地吸納并融合兩種理論思想的精華,形成較為全面、科學的檔案價值概念。
3 “主客體價值論”驅動的檔案編研實施方法
“主客體價值論”驅動下的檔案編研更加關注主客體結合,強調檔案工作者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運用互聯網思維,充分運用信息化工具,以項目參與者的身份,熟悉業(yè)務規(guī)則,融入業(yè)務流程,置身于用戶場景開展編研工作,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思維模式的轉變是“主客體價值論”驅動下編研工作實施前提?;ヂ摼W時代為人們的日常信息傳播方式帶來的巨大的變化,檔案編研是信息的重要整理方式,在互聯網技術的沖擊下,檔案工作者急需提升對時代變化的敏感度,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思維開展編研工作;另一方面,檔案工作者思維不僅局限于檔案管理領域的知識,還要拓展到學習業(yè)務規(guī)則,熟悉業(yè)務場景和使用者需求,為編制符合用戶精準需求的編研成果打好基礎。
“主客體價值論”需要檔案工作者掌握業(yè)務規(guī)則,熟知檔案產生的背景和流程,從形成者和使用者的角度考慮檔案利用需求,從而實現客體檔案和主體用戶的關聯和互動,實現檔案產生者、利用者、鑒定與編研者關系的平衡。
2)元數據的捕獲是“主客體價值論”驅動下編研工作實施基礎。元數據是關于數據的數據,或關于數據的結構化的數據,是各種以電子形式存在的信息資源的描述數據,它記錄了電子文件在形成、使用、保管等方面的信息,對電子檔案開發(fā)利用有著重要的價值,精準捕獲元數據可以給下一階段的編研工作帶來事倍功半的作用。
3)系統(tǒng)工具的運用是“主客體價值論”驅動下編研工作實施利器。互聯網時代數據呈現出幾何級增長趨勢,海量數據收集、提煉、篩選工作讓傳統(tǒng)的手工編研方式難以應對,系統(tǒng)工具的運用在編研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借助系統(tǒng)工具不僅可以降低人因失誤,還能提升工作的時效和質量。
4)成果的適用性確認是“主客體價值論”驅動下編研工作實施保障?!爸骺腕w價值論”驅動下的編研工作尤其會關注確認環(huán)節(jié)。編研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在編研成果初稿完成后,還要就項目的特征、工作內容等對編研成果進行有效性驗證,確認是否完全適用,如不滿足用戶需求,還要對內容進行修改或補充,精準匹配用戶需求后再正式發(fā)布。
4 “主客體價值論”驅動的檔案編研實施效果分析
1)搭建了主客體溝通橋梁,深度挖掘檔案信息資源,充分發(fā)揮了檔案的價值。通過運用“主客體價值論”,搭建了檔案產生者和利用者之間的橋梁,使得檔案價值的發(fā)揮更加符合利用者需求,促進了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為項目三大控制提供了依據。
2)促進主客體深度融合,提升了檔案工作者業(yè)務水平和項目管理水平。檔案工作者從項目成立伊始就參與到項目組,深入融入業(yè)務,精準選擇清單編制所需要的一手資料,通過檔案的關聯關系追溯工程材料、單價、設備等相關聯影響工程量的元素;同時,為切實理解業(yè)務需求,還不斷學習工程建設管理知識、項目管理知識、合同管理知識、財務管理知識,在編研過程中檔案業(yè)務水平和項目管理水平不斷增強。
3)“主客體價值”理論指導下的編研成果得到廣泛認可,激發(fā)了檔案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標準清單》編研成果在項目管理和檔案管理領域均取得了榮譽,多項榮譽的取得為新形勢下檔案工作者如何找準檔案工作服務中心工作切入點提供了范例和參考,提升了公司全員對檔案的重視程度和檔案工作者的地位,也進一步激發(fā)了檔案工作者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以“主客體價值論”驅動檔案編研工作可有效彌補傳統(tǒng)以客體檔案為核心的編研方式的局限性。檔案管理人員要在熟知技術和管理流程的基礎上,掌握文件記錄的產生范圍,熟知關鍵記錄內容,以服務利用為目標,通過多種連貫而有效的方式管控,為建安工程造價控制和精細化管理奠定了基礎,也提升了檔案工作者在企業(yè)的價值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斌.論檔案價值概念[J].檔案,2000年.
[2]黃坤坊.歐美檔案學概要[M].檔案出版社,1986年.
作者簡介
雷宇(1982-),女,副研究館員,從事工程竣工文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