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麗
摘要:新課程改革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讀和寫的訓練巧妙結合起來,以閱讀的訓練來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以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來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作為語文課堂的主導者,必須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落實讀寫結合,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4-0076-0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痹娛ザ鸥Φ倪@句詩從根本上點明了讀與寫之間微妙的關系,也為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指明了目標。實踐證明,科學的讀寫結合不僅能夠達到雙重的教學效果,更能夠達到“1+1>2”的教學目的,為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能力打下堅實的根基?;诖耍疚恼J為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采用以下讀寫教學策略。
1.扎實閱讀訓練,提升悟寫能力
寫作能力是檢驗小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的試金石,不少小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通病,那就是語言匱乏,流于形式,作文沒有構思,反而跟流水賬一般。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就是因為他們?nèi)狈懽魉夭牡姆e累。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提升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優(yōu)化小學生的語文素材,教材是一大法寶。教師應該將讀和寫結合起來,扎實閱讀訓練,提升悟寫能力。一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科學閱讀教材內(nèi)容,在讀的過程中隨時將優(yōu)美語言、新學詞匯等記錄下來,養(yǎng)成良好的認真記筆記的習慣,以便為作文寫作打下夯實的根基。作為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閱讀訓練,不僅僅要重視好課文內(nèi)容,同時也要注重好教材中的引申材料以及相關資料等。另一方面,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閱讀的過程中,還應該鼓勵學生充分感受和感知文字中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中,教師引導學生充分感受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真情實感,在閱讀中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然后結合自身所感所想來進行寫作讀后感。同時,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家鄉(xiāng)的實情,巧妙貫通教材與生活實踐的關聯(lián)性。
2.以讀促寫,寫中促讀
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普遍不高,這與他們?nèi)狈ι罱?jīng)驗有關,也與他們?nèi)狈φZ文素材有關。作為寫作的基礎,閱讀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诖?,教師應該積極推動讀寫結合,在閱讀中來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寫作中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優(yōu)化。一方面,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在閱讀結束后,進行仿寫訓練。如教師在講解完課文內(nèi)容后,篩選出課文中的核心段落,引導學生在把握段落的中心思想、寫作結構以及修辭手法后,進行相應的仿寫。比如作者用若干個排比句來贊嘆自己的家鄉(xiāng),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作者的手法來贊美自己的家鄉(xiāng)。當學生在寫作中品味到閱讀的重要性后,反而能夠激發(fā)他們主動開展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改寫或者擴寫訓練。相比仿寫,改寫或者擴寫訓練,能夠讓學生在寫作時重新回歸閱讀,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找到改寫或者擴寫思路,繼而再全身心投身于閱讀實踐中。小學語文課文有一些源自長短篇小說的節(jié)選片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文章的結論進行改寫或者擴寫。教師指引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nèi)容,必要時可以借助于背景資料以及手頭資料等來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等等,在此基礎上進行積極且富有意義的改寫和擴寫。通過這種反向訓練,能夠在寫作中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能力。
3.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xiàn)讀寫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實踐證明,若教師采用灌輸性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也很難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寫作?;诖?,教師有必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可以巧妙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播放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影像資料,引領學生以形象直觀的視頻圖像等來認知課文內(nèi)容,并用課文學到的方法進行寫作訓練。例如,以多媒體觀看《萬里長城》后嘗試采用自己的語言來為家人介紹萬里長城,吸引他們在假期進行實地游覽和參觀。通過這樣的任務教學法,使得學生不再認為作文是一種壓力,而是主動將其視為一種趣味性的體驗活動,那么他們自然能夠全身心跟隨教師的引導來認真寫作。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可以采用其他趣味性的方式。比如書信、郵件、詩歌等等,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積極寫作的動力,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讀寫結合。
4.延伸課外閱讀,奠定讀寫基礎
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科學開展讀寫結合,教師絕不能僅僅依靠語文教材,而應該首先拓展自身的語文視野,依托于傳統(tǒng)媒介、新興媒介等來不斷推動課外閱讀的有效開展。比如,教師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鼓勵他們利用周末閱讀家中的報刊,然后結合報刊內(nèi)容來寫300字的感想。為了加強對課外寫作訓練的反饋與考核,教師需要學生將報紙及作業(yè)同時提交,并在課堂上來講解自己所感所想的“創(chuàng)作歷程”。再比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讀寫活動。教師利用某一堂課,將學生帶至圖書室,明確規(guī)定學生的必讀書刊以及選讀書刊。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引導他們結合所讀內(nèi)容來自由寫作,不限題目、不限字數(shù)、不限格式等。通過這樣讀寫結合活動,學生的閱讀視野得到了擴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強化。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科學開展讀寫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實現(xiàn)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1] 花曉燕.淺談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新課程,2017(7).
[2] 孫愛蘭.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