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陳笑迎,吳金燦,賈曉鈺,王 鑫
(1.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理工學院,河北 滄州 061100;2.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shù)學院,天津 300450)
黃曲霉毒素(AFT)是一類化學結(jié)構(gòu)類似的化合物,主要分子型包含B1,B2,M1,M2,G1,G2 等,是已知化學物質(zhì)中致癌、致畸、致突變最強的一類物質(zhì)[1-2]。黃曲霉毒素B1(AFB1)以毒性和致癌性最強作為黃曲霉毒素的代表物,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花生、玉米、稻谷、小麥、花生油等糧油及其食品,且以南方高溫、高濕地區(qū)受污染最為嚴重[3-4]。黃曲霉毒素B1 的急性毒性是氰化鉀的10 倍,砒霜的68 倍,慢性毒性可誘發(fā)癌變,致癌能力為二甲基亞硝胺的75倍,比二甲基偶氨苯高900 倍[4]。
目前檢測食品和飼料中AFB1 含量的方法可以概括為三類:生物鑒定法、儀器分析法和免疫層析法[5]。生物鑒定法是通過生物體實驗來驗證樣品的毒性部位和毒性機理,為判斷AFB1 是否存在提供佐證。但生物鑒定法的專一性不強,靈敏度較低,一般只能作為化學分析方法的證實試驗。而且,此方法的費用較高,所需時間較長,也需要有特殊的操作技巧。儀器分析法多用薄層色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來檢測AFB1[4],測定結(jié)果準確,所以應用也比較廣泛,但缺點是所需的儀器設(shè)備多,操作繁瑣,所需時間長[5]。免疫層析法是一種固相標記免疫測定技術(shù),其中以固定有檢測線和質(zhì)控線的條狀纖維層析材料(硝酸纖維素膜)為固定相,以測試液為流動相。原理是將標記抗體固定于硝酸纖維素(NC)膜上,檢測時利用毛細管作用,樣品沿膜向前移動,當移動至固定有標記抗體的區(qū)域時,樣品中相應的抗原與該抗體發(fā)生特異性反應,在檢測區(qū)域顯示一定的顏色[6-8],從而實現(xiàn)特異性的免疫診斷。免疫層析法獨有的特點是單份測定、方便快捷、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結(jié)果準確,不需要大型儀器設(shè)備、幾分鐘內(nèi)就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到實驗結(jié)果,并且能夠保存,因此也越來越受到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關(guān)注[9-11]。
利用免疫層析技術(shù)競爭法的原理,在現(xiàn)有膠體金檢測卡的基礎(chǔ)上[12],用一種新的材料膠體碳代替膠體金,建立一種簡便、快速、準確的免疫檢測方法,研究影響其性能的各個條件,使膠體碳試紙條更靈敏,更具有實用價值和經(jīng)濟意義。
納米碳粉: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VC 底板、結(jié)合墊、吸水紙、樣品墊、硝酸纖維膜:上海金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吐溫-20: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黃曲霉毒素B1 牛血清白蛋白偶聯(lián)物:南京都英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美國sigma 公司分裝;羊抗鼠IgG、黃曲霉毒素B1 單克隆抗體:山東綠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旋渦混合儀: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BIODOT 點膜噴金儀:上海西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實研電爐有限公司;冷凍離心機:美國Thermo Electron;H-600 透射電鏡:日本日立公司;超聲儀器:上海生析超聲波儀器有限公司。
1.3.1膠體碳的制備
利用粒徑為20 nm、30 nm 和50 nm 的碳粉分別制備濃度為0.02 g/L、0.05 g/L、0.10 g/L、0.20 g/L的膠體碳。方法:稱取相應質(zhì)量的碳粉溶解于超純水中,超聲至碳粉完全溶解,液體均勻。
1.3.2抗體的標記
需要確定加入的K2CO3和AFB1 單克隆抗體的最佳量。
AFB1 單克隆抗體的最佳標記量:試驗采用氯化鈉沉淀法確定AFB1 單克隆抗體的最佳標記量:分別取已準備好0.5 μg/mL 的AFB1 單克隆抗體0 μL、0.5 μL、1.0 μL、1.5 μL、2.0 μL 加入1 mL 膠體碳溶液中,3 h 后各加入0.1 mL 濃度為100 mg/mL氯化鈉溶液,混勻后靜置24 h。膠體碳容易發(fā)生沉聚,能保持膠體碳不發(fā)生沉聚的最小AFB1 單克隆抗體為最佳標記量[13-14]。
K2CO3最佳加入量的確定:取5 支離心管分別加1 mL 膠體碳,用1% 的K2CO3溶液調(diào)節(jié)pH 值至7.0[15],再分別加入0 μL、1 μL、2 μL、3 μL、4 μL K2CO3溶液,最后加入AFB1 單克隆抗體的最佳量,碳標抗體經(jīng)濃縮在NC 膜上與抗原結(jié)合,通過膠體碳試紙條的出線情況來確定K2CO3的最佳用量。T線與C 線應都顯色,T 線顯色顏色比較深,C 線顯色顏色比較淺。
1.3.3標記抗體的純化
標記后的抗體以離心速度5 000 r/min,離心溫度4 ℃,離心時間30 min,進行低溫高速離心純化。離心后將管底可以流動的黑色沉淀轉(zhuǎn)移到另一個離心管中,再加入400~500 μL 的重懸工作液,充分混合,使膠體碳顆粒分布均勻,具體加入量視沉淀情況而定。其中重懸工作液為1%海藻糖(蛋白保護劑)、0.5%BSA(穩(wěn)定劑)、0.1% 吐溫-20(表面活性劑)的磷酸緩沖(PBS)溶液。
1.3.4結(jié)合墊的水化、封閉處理及噴碳
結(jié)合墊材料選用Ahlstrom8964 玻璃纖維膜,使用前要進行水化、封閉處理,其目的是減少標記后的抗體在結(jié)合墊上的殘留。處理液為0.01 mol/L PBS緩沖液,內(nèi)含1%BSA 和5%蔗糖。首先選擇合適大小的結(jié)合墊條,然后放入結(jié)合墊處理液中充分浸濕,拿出,在37 ℃條件下的烘箱中干燥2 h,將重懸好的膠體碳用移液槍均勻地噴在處理好的結(jié)合墊上,使膠體碳能更好的吸附,再放入干燥箱中干燥約10 min 后拿出,觀察試紙條的出線結(jié)果。
1.3.5檢測線(T 線)抗原和質(zhì)控線(C 線)羊抗鼠IgG最佳包被濃度的選擇
T 線使用的抗原的黃曲霉毒素B1 牛血清白蛋白偶聯(lián)物(AFB1-BSA),用碳酸鹽緩沖(CBS)液將包被抗原稀釋5 個梯度分別為0.05、0.10、0.15、0.20、0.30 mg/mL;同樣用CBS 緩沖液將羊抗鼠IgG 分別做1:2、1:5、1:10、1:20、1:40 倍稀釋,用稀釋好的抗原和二抗在NC 膜上劃線,兩線相距5 mm,37 ℃干燥30 min,然后與處理好的膠體碳結(jié)合墊等材料組裝成試劑條,用PBS 溶液點樣,觀察顯色程度,C 線顏色不宜太深,否則檢測樣品時顯色不明顯,需產(chǎn)生足夠強的顯色信號同時不宜過淺,T 線選擇顯色較深的濃度,最后選擇顯色情況最好的濃度作為最佳包被濃度。
1.3.6試紙條的使用方法及結(jié)果判定
用滴管吸取待測樣品在試紙條的樣品墊處點樣,點樣量為2~3 滴,5~10 min 后觀察顯色情況。若是陰性結(jié)果(見圖1 中a),則在檢測區(qū)有兩條黑色條帶,T、C 線都顯色;若是陽性結(jié)果(見圖1 中b),則在檢測區(qū)域有一條黑色條帶,T 線不顯色,C 線顯色;若點樣后,C 線不顯色,結(jié)果都視為無效(見圖1中c)。
圖1 反應結(jié)果顯示與判斷示意圖
通過觀察膠體碳溶液的顏色和均勻度。良好的膠體碳溶液應該整體均勻,顏色為黑色或者較黑色稍淺,且在室溫下放置幾天后顏色、均勻度基本不變。若制備的膠體碳放置幾天后底部出現(xiàn)沉淀,上層澄清或有漂浮物,表明制備的膠體碳不成功。由透射電鏡圖(圖2)看出相同濃度的20、30、50 nm 的膠體碳粒徑逐漸增大,粒徑為50 nm 的膠體碳容易聚集在一起,所以在放置幾天后易形成沉淀。而20、30 nm 的膠體碳相比較而言,30 nm 的分布更均勻,顯示膠體碳顆粒的外部形態(tài)比較規(guī)則,大部分顆粒呈現(xiàn)均勻分散的圓形,有利于結(jié)合抗體的形成,同時有助于自身以及碳標抗體的穩(wěn)定。
圖2 不同粒徑膠體碳的透射電鏡圖
根據(jù)氯化鈉沉淀法,加入1.00 μL、0.50 μg/mL的AFB1 單克隆抗體時膠體碳溶液沒有發(fā)生聚沉,而加入0 和0.50 μL 蛋白的膠體碳底部都產(chǎn)生了沉淀。在1.00 μL 的基礎(chǔ)上再加10%,即1.10 μL 為最佳蛋白標記量。
膠體碳在加入相同濃度不同量的K2CO3溶液后,基本無變化。而碳標抗體經(jīng)濃縮在NC 膜上與抗原結(jié)合后,結(jié)果顯示加入1.0 μL K2CO3制成的AFB1 膠體碳試紙條顯色最好(見圖3)。
圖3 碳酸鉀最佳加入量的確定
通過將稀釋好的抗原和二抗與其它材料制成的試紙條的顯色情況(見圖4),可以看出,C 線顯色情況最好的是3 號試紙條,即最佳二抗稀釋倍數(shù)為1:10。對于T 線,1、2、3 號顯色情況相差不多,相比之下,3 號檢測線略微深一些,所以最佳抗原濃度為0.20 mg/mL。
圖4 T 線抗原和C 線二抗最佳包被量的確定
3.1.1靈敏度試驗
采用梯度稀釋的方法來檢測靈敏度,用含AFB1 的競爭品質(zhì)量濃度為1 ng/mL、2 ng/mL、3 ng/mL、5 ng/mL、10 ng/mL、20 ng/mL 的陰性PBS 點樣于同一批試紙條,觀察顯色結(jié)果。
如圖5 所示,ABF1 濃度2 ng/mL 時,T 線條帶顏色很淺但沒有完全消失,而ABF1 濃度為3 ng/mL時,肉眼觀察T 線不顯色C 線顯色,所以該試紙條的檢測限為3 ng/mL。為證明結(jié)果準確性,另外再做兩批次試紙條和同樣的梯度稀釋,得到的結(jié)果相同。
圖5 試紙條靈敏度測試結(jié)果
3.1.2特異性試驗
試紙條的特異性通過檢測AFB1 的結(jié)構(gòu)類似物AFB2、AFG1、AFG2、AFM1 及赭曲霉毒素B、玉米赤霉烯酮、伏馬菌素來確定,檢測3 次不同批次的試紙條。反應結(jié)果如圖6 所示,與對照試紙條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試紙條檢測AFG1、AFG2 的結(jié)果為陽性,而檢測其它毒素結(jié)果都為陰性。所以結(jié)果說明該試紙條對黃曲霉毒素有良好的特異性[12]。
圖6 試紙條特異性測試結(jié)果
3.1.3重復性試驗
隨機抽取20 條試紙條做陰性實驗,結(jié)果顯示C線均顯示出黑色且顏色深度幾乎無差別;但是有2條試紙條的T 線黑色較淺,其余18 條試紙條T 線顯示出深黑色。再隨機抽取20 條試紙條做陽性實驗,結(jié)果顯示T 線均不顯現(xiàn);C 線均顯現(xiàn)黑色且顏色深度基本一致。由此可以判斷試紙條的重復性為98%。
3.1.4穩(wěn)定性試驗
將試紙條分別放在4 ℃、室溫37 ℃的條件下保存,一段時間后做陽性檢測和陰性檢測。為保證結(jié)果的準確性,所以要檢測3 批試紙條。從陽性檢測和陰性檢測的結(jié)果來看,4 ℃、室溫條件下保存一個月,37 ℃條件下保存7 天,試紙條均有效,但在37 ℃下保存長時間的試紙條條帶顏色變淺。通常試紙條在37 ℃下保存1 d 相當于4 ℃下保存1.5 個月[13]。據(jù)此推算該試紙條在4 ℃下保存期至少為10 個月。
對花生油進行AFB1 添加實驗,添加濃度為0 ng/mL、1 ng/mL、2 ng/mL、3 ng/mL、5 ng/mL,添 加AFB1 后的樣品分別用競爭ELISA 法和膠體碳試紙條進行檢測。比較兩種方法的檢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ELISA法中除空白對照組為陰性外,添加組都為陽性。而使用試紙條檢測時,添加濃度低于2 ng/mL 時為陰性;但添加量為2 ng/mL 時,T 線黑色較淺;當添加的濃度≥3 ng/mL 時,結(jié)果為陽性,試紙條的檢測限雖不及ELISA,但足以檢測AFB1 是否超標。
使用現(xiàn)有的不同粒徑的納米碳粉制成不同濃度的膠體碳溶液,膠體碳標記AFB1 單克隆抗體經(jīng)純化后吸附于玻璃纖維素膜上,將T 線和C 線在NC膜上劃好,干燥后與處理好的樣品墊、有碳標抗體的結(jié)合墊、吸水紙組裝成試紙條。
在進行試紙條的工藝優(yōu)化時,發(fā)現(xiàn)膠體碳的最佳粒徑為30 nm、最適濃度為0.20 g/L,0.1 mol/L 的碳酸鉀溶液最佳用量為1.00 μL,濃度0.50 μg/mL的AFB1 單克隆抗體的最佳標記量為1.10 μL,檢測線包被抗原最佳濃度0.20 mg/mL,質(zhì)控線羊抗鼠IgG 稀釋倍數(shù)為1:10,比較適合用于AFB1 膠體碳試紙條的制備。
通過檢測AFB1 膠體碳免疫層析試紙條的各種性能,結(jié)果表明該試紙條的靈敏度為3 ng/mL,該試紙條對黃曲霉毒素有較好的特異性;在重復性試驗中,重復性高達98%且沒有出現(xiàn)假陰性的情況,在4℃條件下可保存至少10 個月。通過AFB1 膠體碳試紙條和ELISA 兩種方法對樣品進行加標試驗可以發(fā)現(xiàn),膠體碳試紙條的靈敏度不及ELISA,所以這也是免疫層析技術(shù)所要突破的問題。
本課題研究了AFB1 膠體碳試紙條的研制方法,包括試紙條的原料選擇、試紙條的組裝、條件優(yōu)化、性能測試等一系列步驟。得到一條比較合適AFB1 膠體碳試紙條的制備途徑。并且制得的AFB1膠體碳試紙條可以快速準確的判斷出食品中的AFB1 是否符合標準規(guī)定,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