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穎
摘要:閱讀教學在語文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通過有效閱讀,學生不僅能夠拓展視野,更能夠促進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yīng)該不斷強化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教學情況通過不斷轉(zhuǎn)變教學方式提升閱讀教學效率。本文通過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相應(yīng)的優(yōu)化策略,為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1-0092-01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的位置,通過高效的閱讀體驗,學生能夠進一步提升個人生活情操,在生活和學習中開展良好的體驗。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心里波動較大。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釋放壓力,情感宣泄的空間。葉圣陶先生曾將曾經(jīng)說過,閱讀就是要去領(lǐng)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閱讀的標準就是了解文章。通過對人物情感的感受,學生在體味中不斷進行心靈的升華,并最終形成高尚的情操,因此閱讀對于學生學習和生活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教師應(yīng)不斷強化閱讀教學方式,本文通過分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出相應(yīng)的優(yōu)化策略,為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1.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缺失。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起到一個引導者的作用。教師的教學思路影響學生的思考方向和情感的體驗,然而通過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中明顯缺乏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思維鍛煉。在對教材講解時,沒有自己的見解,只是生搬硬套別人的教學思路,閱讀教案形式化。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也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體驗很差,長時間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1.2 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學習體驗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效果。受傳統(tǒng)應(yīng)試教學的影響,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在課堂上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者知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受到嚴重的影響,也不利于學生閱讀思維的培養(yǎng)。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
2.1 強化主體地位,關(guān)注學生的體驗感悟。
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嚴重影響整個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能夠通過學生的表現(xiàn)獲得更加準確的教學反饋,并進行教學方式的動態(tài)調(diào)整,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在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在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精神和情感的同時,也要能夠讓學生學會去表達自己的感受,通過品讀文本,不斷提升學生閱讀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九年級《孔乙己》的教學中,孔乙己的命運悲劇源于當時的封建的社會背景。在學習了該文之后,教師應(yīng)該注重學生的感悟,讓學生學會情感的內(nèi)化。比如教師可以以“孔乙己在21實際“為習作主題,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對孔乙己人物的內(nèi)心進行體驗?!比绻钤诋斚拢蛟S會是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式,這源于對該人物不同角度的剖析。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教學形式,為學生進行閱讀思考提供了無限可能。
2.2 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閱讀方法。
“教“與”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模式,教師授課方法帶給學生好的體驗,則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并促進整節(jié)課堂的高效開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教會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例如怎樣透過淺顯的文字去整合文章信息,怎樣在閱讀中做到有取有舍。
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針對一些典型的情感體驗較差的篇章,教師可以采用舉例分析的形式對文章進行全面的探討。同時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進行授課,比如信息化與語文閱讀的結(jié)合-“微課“,通過該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另外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上的指導,無論何種文章體裁,教會學生掌握賞析式、整體式、聯(lián)想式等多種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質(zhì)疑、學會探索。在高年級《我愛這土地》的教學中,同樣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通過讓學生對”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這句進行反復(fù)的朗讀,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蘊含的感情,加深理解。
2.3 提出問題引導,加速理解消化。
思考是理解文本的開始,只有對文章進行更深入的探究,才能夠真正的理解文章所傳遞出的價值觀念。針對重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
例如,在《孔乙己》中,命運的根源導致了該人物的人生悲劇,學生在對該內(nèi)容的理解上可能不會那么透徹,此時直接拋出問題“孔乙己的個人性格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通過抽絲剝繭,將對性格的分析引入到了對封建制度的分析上,加深了學生對文中情感的理解。對于學生的分析要進行適當?shù)目偨Y(jié)歸納,并在有爭議的地方,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討論環(huán)境,讓學生敢于發(fā)言,敢于表達,最終通過思考獲得更加深刻的閱讀體驗。
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實際的情感體驗,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通過問題引導更加深入地掌握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價值,為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奠定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 謝麗梅.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2):78.
[2] 姜麗敏.初中語文生本化閱讀課堂教學研究[J].《東西南北:教育》,2018(5):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