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岳
摘 要:青少年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未來發(fā)展的希望,對于全世界來說,是新世紀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我國青少年的法律教育水平如何,直接影響了依法治國的方針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效果。對青少年的法律教育進行目標明確的逐步發(fā)展,培養(yǎng)青少年成為知法、守法的新一代,這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有著重要且特殊的意義。
關鍵詞:法律教育;青少年;未來發(fā)展
引言:
在黨的十八大中,“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條基本治國方針被明確提出,而實現(xiàn)這一偉大方針的基本條件就是我國公民的素質和法律觀念都應達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在學校課堂中的法律教育也一直被國家有關教育的文件和法規(guī)強調。青少年時期是成長發(fā)育中最珍貴、最個性鮮明的時期,青少年在心理方面、生理方面、人際關系方面和社會生活方面的思想都會逐漸成熟,但同時這也是一個危險期,如何對其進行法律教育,增強其法律意識,應明確以下三個問題:
一、對青少年進行法律教育的目的
(一)預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最大的原因是其對法律的不了解或是不能清楚認識到觸犯法律的嚴重后果,當未成年人誤入歧途時,成年人最應該做的就是想辦法減少此類事情的發(fā)生。貝卡利亞曾經(jīng)說過“預防犯罪,最可靠的但也是最艱難的措施就是完善教育?!蓖ㄟ^有效的法律教育,能夠使青少年擁有法律觀念,明白觸碰法律的后果,從而達到預防其產生犯罪心理的目的。
(二)培養(yǎng)青少年守法意識
培養(yǎng)法律專業(yè)人才并非是對青少年進行法律教育的目的,在讓未成年人了解法律條文規(guī)定的同時,向其傳達法律精神和規(guī)則意識才是最終目的。教師和家長應使未成年人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享受自由,并在自身行為準則的引導下能夠通過高效率且理性的方式處理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二、現(xiàn)階段青少年法律教育的狀況
根據(jù)青少年犯罪事件的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犯罪事件的根本原因都來源于青少年的原生家庭。一些青少年家長由于自身素質較低導致不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對孩子出現(xiàn)的原則性問題也不能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有一部分家長自身的道德素質低下,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不能保持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且處理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導致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養(yǎng)成錯誤的思維方式。有的家長則是對孩子違反社會規(guī)范的小事不及時進行糾正和正確引導,導致小問題不斷發(fā)展,最終演變成為觸犯法律的大問題。另一方面,有些青少年是由年邁的祖父、祖母等親人照顧,家長不能在孩子身邊進行扶養(yǎng)和教育,這種情況同樣容易導致法律教育的缺失。
三、對青少年進行法律教育的途徑
(一)挖掘有關律法資源,培養(yǎng)青少年法律意識
校園課堂和教材內容是青少年接受有關法律教育的主要方式,現(xiàn)今的思想品德課程中有許多關于法律的內容,例如《刑法》、《憲法》、《民法》等多種基礎法律條文。在教材中許多的法律和法規(guī)都是根據(jù)青少年心理成長的規(guī)律進行編寫,相比較傳統(tǒng)教學中枯燥乏味的說教,這種整合了許多鮮活案例、運用生動的圖文資料和具體情景的編寫方式更能幫助青少年對法律進行認知,運用針對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法律案例會使法律教育更加便利,更容易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其對法律事件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真正做到寓教于學、寓教于樂。
(二)完善法律課堂,提升法律學習的效果
毋庸置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青少年學生對“填鴨式教學”普遍都持有反感態(tài)度,在課堂上如何完善課堂教學,改變學生對法律理念的思維方式使其能夠更加立體化地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最終形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是教師們應該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可以以鞏固課堂教學為基本目的,通過提升法律素質和掌握法律知識兩個基本條件相融合、法律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相融合的兩種方式,以校園課堂作為法律教育的主陣地,開展有關法律的教學活動。
(三)以校園德育為基礎,擴寬法律教育的途徑
青少年教育對國家來說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學校和教師作為青少年的向導應發(fā)動家長以及全社會人民對青少年法律教育進行關注,對學校的教育活動都應該給予積極的態(tài)度,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體的法律教育平臺,為未成年人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氛圍,從而促進其健康茁壯地成長。在平時進行法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邀請當?shù)毓?、法院、司法局等工作單位中擁有一定法律教育?jīng)驗和優(yōu)秀思想品德的業(yè)務人員為法律輔導師,定期為學生們做法律報告,運用發(fā)生在身邊的真實事例對其進行鮮活地講解,幫助青少年加深違背法律就會得到嚴重后果的印象,使其能夠提升分辨正義光明和陰暗齷齪的能力,提高維護法律的自覺性和保護自身利益的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并沒有簡單且快速的方法,因此,青少年法律意識的提升是一個長期且不間斷的系統(tǒng)工程。通過挖掘法律資源、完善法律課堂和擴寬法律教育途徑等方法能夠有效地提升法律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興旺.淺論公民意識培育中的青少年法律教育的基本問題[J].法制博覽,2019(19):29-30.
[2]馬東岳.當代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法律意識形成潛在性影響[J].傳播力研究,2018,2(31):180.
[3]李鑫,李新權.我國青少年法律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