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松
摘 要:班級管理是學校工作的基礎,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建設良好班集體的需要。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其管理理念、能力和方法等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因此,日常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切實做到以學生、文化和反思為本,促進班級和諧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班級管理;健康發(fā)展;方法
一、要以學生為本,體現生命關懷;
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靈深處。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說起。“以生為本”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情感激勵的管理模式,體現的是一種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關懷。
班主任在人格上和學生是平等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班級管理中,首先要學會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始終以一種飽滿的熱情和質樸的真情對待學生,以全身心投入的態(tài)度處理班內發(fā)生的每一件事,要積極地去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教育時機的到來,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自尊心和學習熱情;其次必須努力克服個性、心理、品質中的弱點,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地優(yōu)化自己的情感,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綜合能力,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勵學生。同時,我們還要相信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要善于發(fā)掘,耐心雕琢,欣賞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思維和道德榮辱感,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二、要以文化為本,注重人文構建;
俗話說:“環(huán)境造就人?!?人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以文化為本,就是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構建生動、活潑富有人文氣息的班級文化,讓這種隱形的課程資源,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于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成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班魂”,它雖是無形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班級管理中,必須注重“硬”和“軟”兩種文化建設:一是“硬”文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班主任要有效地運用空間資源,創(chuàng)設具有教育性、開放性、生動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環(huán)境,力求樸素、大方,適合學生,突出班級特點,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給他們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二是“軟文化”。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制度建設是班級“軟文化”的核心。班主任要積極引導學生根據班情制訂一系列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堅持“依法治班”,突出精神風貌、價值觀念、作風態(tài)度等具有人文氣息的條款,給制度以靈魂,使班級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良好局面。
三、要以反思為本,提升管理智慧;
波斯納說過,實踐加反思等于專業(yè)成長。反思對促進班主任專業(yè)成長具有重要作用。以反思為本,班主任可以不斷總結自己班級管理的經驗與不足,借鑒和吸收他人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進而提升自己的班級管理智慧。
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yōu)秀班主任的成長過程離不開反思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班主任要掌握反思的技巧和方法:一是要撰寫教育日志,把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出現的、記憶最深刻的事件進行總結和分析;二是撰寫教育案例,把真實生活引入班級管理,向學生展示典型思想、行為、感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是撰寫教育敘事,把教育中有現實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反思教育過程中的成功和失誤,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此外還可以通過同伴互助,相互溝通與交流,反思自己的態(tài)度、方法等。這樣就能在反思中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們的班級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韓曉慧. 怎樣做好班級管理工作[J]. 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1):247-247.
[2]曲建濤. 班級管理漫談——來北京家訪的那些日子[J]. 學周刊, 2016, 23(23):7-8.
[3]李明營. 淺談班主任工作藝術[J]. 新西部月刊, 2009(5):17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