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藝暉
【摘要】 學校教育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效合力之作,對于小、初、高學校孩子來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尤其至關(guān)重要。如何協(xié)調(diào)好這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讓他們能最大程度的輔助孩子健康成長,從而保證孩子的學習,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高,是我們始終應該關(guān)注并研究探討的話題。
【關(guān)鍵詞】 家校合作 身心健康 合力 綜合 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2-196-010
首先,家校合作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
家庭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家庭的生活狀況、家庭成員之間的關(guān)系、家庭成員的職業(yè)性質(zhì)、精神境界、文化修養(yǎng)、心理素質(zhì)等,都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未來接受社會行為規(guī)范形成社會行為方式,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同等資質(zhì)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狀況的原生態(tài)家庭中,對一個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不能小覷。
一個刁鉆,狹隘的家長是養(yǎng)不出一個胸懷博大的孩子,相反,一個民主友愛的家庭,也養(yǎng)不出刁鉆、刻薄的孩子。我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模仿父母的性格和行為,很多看似是孩子的問題,其實絕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家長造成的。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孩子身上這樣那樣的毛病,或多或少的影響和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比如,與同學相處時,吝嗇計較而遭到同學的排斥;比如,在集體活動中特立獨行,難以融入而鮮被集體關(guān)注;比如,遇到困難,不能想辦法去解決,而是采用極端的手段;再比如,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好,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建議等等,孩子身上的種種這些,或多或少能夠在其成長的環(huán)境中找到些許影子。
由此看來,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關(guān),作為校方,能夠處理好家校合作關(guān)系,適當給予家長引導,能夠最大程度的幫助孩子找到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從源頭上慢慢梳理,利用家校合力幫助孩子慢慢克服,從而逐漸達到相互輔佐著幫助孩子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其次,家校合作是學生文化知識學習的需要。
學生復習、寫作業(yè)過程通常需要在家完成,這使得家庭成為學生學校學習延續(xù)的主要場所。學生在校期間接受老師養(yǎng)成好的學習品質(zhì)習慣的教育,比如:放學后,第一時間回家,洗手換衣后,第一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等,當孩子離開學校后,不能完全執(zhí)行時,需要家校合作的力量來幫助孩子完成,慢慢的養(yǎng)成自我、自覺完成的習慣。沒有良好的家校合作,往往會使熱了半截的學校教育涼下來半途而廢。
我們經(jīng)??梢钥吹?,有的家庭在孩子幼小的時候,不把學校教育當回事兒,孩子放學后,先是跟著大人去串門、宴請,回到家已經(jīng)深夜,只能草草洗涮睡去,第二天精神萎靡不說,作業(yè)也忘到九霄云外,長此以往,不僅學習成績大打折扣,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養(yǎng)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當升到高年級時,就顯得非常吃力。
除此之外,學生的很多好的學習品質(zhì),都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氛圍的依托,比如,學校倡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有的家庭,父母下班后,在處理完成家庭瑣事后,拿起的是一張報紙或一本書籍,而非手機或電子屏前的游戲;比如,一個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不一定裝飾豪華,而是在沙發(fā)、茶幾處收集幾本時事雜事或幾本經(jīng)典原著,讓孩子隨時隨處都有可以感受閱讀的環(huán)境;比如,家庭成員共讀老師給的閱讀書目,讀完后開展家庭討論會,你一言我一語,一起說說小說中的人物,不知不覺中,即加深了親子關(guān)系,又利用家校合作幫助孩子養(yǎng)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了孩子文化學習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見,家校合作是學生文化知識學習的需要。
再次,家校合作是使學生學會做人的需要。
有人說,家庭教育是最直接的因材施教。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組成單位,是學生和學校、社會接觸的橋梁,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礎(chǔ)。對學生而言,家庭教育不但開始的最早,而且時間也最長,因此,家庭教育的影響最持久,最廣泛。在家庭中,學生能得到生理發(fā)育所需要的必要照顧,從而懂得人世間最初的愛與被愛;能夠體會到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從而得到將來與外人交往的和諧與友善;能夠?qū)W習到必要的生活經(jīng)驗,從而學會在集體中生存所必須的自我照顧和解決困難的能力。
家校合作可以促進學生從家庭小單元走向班級、學校、甚至社會大單元中。家庭中的謙讓、和諧就是學校里的互助和分享;家庭中的承擔和包容就是學校里的責任和擔當;而家庭里的理解和愛就是學校里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家庭和學校的相互配合相互正能量的影響,孩子才能在做人的路上越走越穩(wěn)當,越走路越寬。
最后,家校合作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需要。
學校教育的方向和理念目標,一定要讓家長心里明了,我們經(jīng)??梢钥吹剑瑢W校在每學期的家長會上,老師向家長們闡述學校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內(nèi)容,以及主題教育活動,目的都是為了盡最大努力讓家長們能夠在學校大方向的旗幟引領(lǐng)下,利用自己的能量資源,從側(cè)面協(xié)助、促進學生個體綜合能力的更大提高。
比如在清明節(jié)假期期間,學校組織學生們利用假日祭祖探宗。有的家庭,認真對待,學生先通過前期準備、探訪,記錄下問題并確定行程要達到的目標,接下來,一家人進行祭祖活動探究,一趟祭祖活動下來,不僅讓孩子知道中華名族的孝道,還懂得了落葉歸根祭祖溯源的道理。孩子在接下來的分析報告中,更是通過自己的探訪以及家庭的討論,制作出了圖文并茂的探訪分析報告。相比沒有家庭支持的孩子和草草打個電話下載個文檔了事的孩子來說,這一次的鍛煉不僅是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次提高。
綜上,學校教育的力量雖然是最基本、最主要、是其他教育無法取代的教育方式,但如果沒有了家庭教育的輔助,沒有了家校形成的合力,就會大大的削弱了學校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見,家校合力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