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清
【摘要】 ?通過問卷調查研究顯示,校園冷暴力普遍存在。女生比男生更易遭受他人的冷暴力對待。本文主要通過從受暴、施暴和學校三個層面提出“六大”建議與“五大”對策。
【關鍵詞】 ?冷暴力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5.5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9-036-02
一、問題提出
在校做咨詢工作16年以來,發(fā)現(xiàn)人際關系中被人施與冷暴力最為突出。以下是一些學生的訴說:“在宿舍里被人嘲笑自己的缺陷或缺點,取難聽而帶有侮辱人格的外號,甚至用‘長得丑不是你的錯,跑出來嚇人就是你的錯了奚落,往我的傷口撒鹽?!薄八奚崂锉緛砭鸵粋€人不喜歡我的,可是她到處無中生有地說是非,號召其他人一起孤立和排斥我?!薄盀榱吮M量避免受到她們言語的諷刺與嘲笑,每次回宿舍都是速戰(zhàn)速決地解決洗澡與洗衣服的問題,然后回到教室或到外面獨處。晚睡時,往往等到快關燈時才回去睡?!薄?/p>
這些學生雖然沒有被人通過肢體上碰撞、毆打“熱暴力”來欺凌和虐待,但是他(她)們在心靈上遭受到了他人的言語攻擊與傷害、故意無視與排擠的精神虐待的“冷暴力”。
因此,探究減少校園冷暴力的對策對一個學校的安全性來言,就顯得很有必要和意義性了。
本文所研究的冷暴力,只探究我校學生之間交往產生的。
二、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了解男女學生遭受冷暴力的具體情況;運用資料、文獻分析法,探討解決方法。高一、高二、高三隨機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答卷為105份。其中男生有45人,女生有60人。
三、調查結果
1.在“你是否有遭受過冷暴力的經歷?”項目中回答“有”的,其中男生有22個人,占男生總數(shù)的47%;女生有33人,占女生總數(shù)的55%。這數(shù)據(jù)說明女生比男生更容易遭受冷暴力。這跟女生的性格特點有關。
2.在“你覺得冷暴力現(xiàn)象在校園存在的情況?”項目回答中,選擇“非常普遍”和“一般普遍”比例上,曾遭受冷暴力的男生與女生比較,差異不大。沒有遭受冷暴力的男女生在認為冷暴力現(xiàn)象“非常普遍”或“一般普遍”的選擇上有著區(qū)別,其中在選擇“非常普遍”上,男生比女生低13%,在選擇“一般普遍”上,男生比女生高15%。而選擇“較少出現(xiàn)”或“完全留意不到”,無論是否遭受冷暴力的,還是男女比較,差異不大或者沒有差異。
3.在“你受到或覺得冷暴力具體表現(xiàn)如何?”項目回答中,男生受到或覺得冷暴力,前三位為“語言中傷”、“輕視”、“諷刺”;女生受到或覺得冷暴力,前三位為“輕視”、“刻意疏遠”、“孤立、排擠”和“諷刺”。“輕視”意味著小看、不重視對方,甚至討厭,這與在乎別人看法的性格密切相關。在“刻意疏遠”的選項上,男生與女生有較大的差異,相差35%。
4.在“解決冷暴力的方法”項目回答中,男生和女生主要通過“無視”“忍讓”去解決,但是男生選擇“無視”比例比女生高,而女生選擇“忍讓”比例卻比男生高。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是主要通過消極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不用“溝通”積極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有14%男生選擇“其他”,具體描述多為毆打、群毆等熱暴力行為去解決問題。
四、分析結果
1.根據(jù)調查顯示,校園冷暴力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其中一半以上的人表示曾遭受冷暴力。
相對毆打、暴力行為來言,冷暴力較為隱蔽,不容易被人覺察,因此降低外在輿論和懲罰。
2.在遭受冷暴力的人群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遭受冷暴力。
這與女性感情細膩性格有關,尤其是一些性格內向、沒有主見、朋友少的女性,對他人的言談舉止更加敏感。
3.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主要表現(xiàn)為“無視”“忍讓”這些消極的解決方法。
這些解決方式,往往深受儒家思想和父母的影響,為人處世要講求禮讓、忍讓。所以,我們面對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時,往往不會為自己辯解,尋求利益。根據(jù)許多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若父母平時遇到別人不公平輕視、排擠、語言中傷時,不是選擇積極解決問題,而是消極地逃避問題“無視”“忍讓”或不顧后果暴力行為“反擊”,會使孩子在潛意識中進行模仿。
4.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受冷暴力主要表現(xiàn)為“輕視”“諷刺”“語言中傷”。不過,女生除了以上三種主要表現(xiàn)外,還有“刻意疏遠”“孤立、排擠”。
由此可看出,女生比男生更渴望在群體中,得到他人的關注。否則,女生就不會利用“刻意疏遠”“孤立、排擠”這些手段來達到精神虐待“非自己人”了。前人的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合群。這與人的生理特點和社會角色有密切相關。
五、建議與對策
(一)對遭受冷暴力學生的教育建議
1.接納自己不足,寬恕別人無知
惡意給身體有缺陷或者長相不好的同學取外號,是學生間最常見的冷暴力。現(xiàn)階段的高中生又尤其在乎、重視同伴的評價,這跟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有關。所以,這些蘊含著歧視的外號,就像一把利刃地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別人的嘴巴,我們管不住。但是,倘若我們能夠樂觀接納自己身上不完美的一面,那么我們就不會因為別人的無知、沒修養(yǎng)而跟他們斤斤計較,也不會因為別人冷眼譏諷而影響我們正常的生活。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會有些缺陷,有些人是外顯的,而有些人是內隱的。對于一些取笑他人的缺陷而忽略本身缺陷的人,這些人是可笑的,同時也是無知的。所以,我們不必與之多費口舌,因為我們與他們是不同類,因此原諒他們的無知。
2.及時化解問題,誠心尋求諒解
當被同學實施冷暴力時,首先要冷靜,自我分析自己是否存在被誤解或者處事不妥。若確實是因為自己的過失而給對方帶來痛苦,及時親自或尋找雙方信任的第三者,在一個合適的時機進行解釋和尋求諒解,以免造成更大的誤會,影響彼此學習的情緒和生活秩序。解釋時,要真誠和尊重對方,客觀地說明原因,切勿帶有火藥味的語氣莽撞地拷問對方。
3.主動與人交往,培養(yǎng)良好人緣
調查發(fā)現(xiàn),易受到冷暴力的侵襲的學生,一般都是性格內向,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的。在眾人面前,而顯得較為孤僻。由此,受到他人的排斥、刻意疏遠、輕視等冷暴力對待。通過訪談和資料搜索,發(fā)現(xiàn)人緣好的人,一般較少被人排斥、刻意疏遠等冷暴力形式。因此,要勇于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多學習一些為人處世的技巧,比如說真誠贊美他人、開誠布公的善意批評和幫助他人等。
(二)對實施冷暴力學生的教育建議
1.將心比心,尊人尊己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不希望被人隨意踐踏自尊。同樣,被你施與精神虐待的人,也希望得到你的尊重。因此,我們要學會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想想問題,體驗被人排斥、漠視的感受。正所謂“無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要想得到他人尊重,就要尊重他人。換句話來說,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及時化解,寬恕他人
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學生是因為之前受到他人的誤解而引起冷暴力的。若被人誤解了,我們可以向對方說明和解釋清楚,切勿因為被人誤解了,就使用冷暴力的方法。這樣做,一方面給人感覺你無能和小氣,另一方面可能因為你的精神虐待,導致你的同學或朋友精神受折磨,甚至走上一條不歸路。這樣的結局,將來對你的正常生活或多或少帶來負面的影響,甚至深受精神折磨和良心的拷問。其實,對他人施暴的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施暴。經常對他人施暴的人,心理健康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深受影響,甚至會扭曲人格,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對他人仁慈,就是自己仁慈。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3.促“妒”求“進”,自我完善
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除了對一些弱勢群體施冷暴力外,還有對一些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裕的、成績好的、深受老師和同學喜愛的學生。施暴的學生往往虛榮心和妒忌心很強,很想成為眾人的目光的焦點,但是并沒有過人之處,能力不如人。通過語言中傷等方式來詆毀他人正面的形象。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得到暫時的心理平衡,但是不及時治療自己的“紅眼睛“疾病,必然會影響自己的人生。妒忌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也可以使人喪失人性偏離正確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催人奮進。正視自己的不足,化妒忌為動力,努力去改變可改變的事情,使自己的人生發(fā)展更好。這比我們沉淪著詆毀他人,更加容易成為眾人信服的對象。
(三)防止校園冷暴力的教育對策
1.加強同理心教育,體會他人感受
施暴的人,往往對他人的痛苦感受力極低,缺乏同情心、內疚感和悔恨感。通過同理心教育,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和情緒調控能力,另一方面加強學生體會他人的感受,從而有效地防止冷暴力和其他傷害他人行為的發(fā)生,讓一些身上存在缺陷的學生得到應有的尊重,讓那些能力不足成績欠佳的學生也得到衷心的幫助和關懷。
2.加強心理素養(yǎng),提高應對能力和韌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不時爆發(fā)出一些新的因素導致了學生間的冷暴力的發(fā)生,老師和父母不可能隨時都保護學生和孩子,不受精神虐待。只有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因此,要加強心理素養(yǎng)教育,使學生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和應對人際摩擦的能力,才是硬道理。學生雖然沒有出社會,但是在學校里,也會遇到各種困難或人際矛盾。由于不懂如何應對,往往采用“眼不見為凈”的“鴕鳥政策”。結果,問題隨著忽視的時間越長,而變得越來越嚴重。
3.加強法律意識,減少出現(xiàn)頻率
按照香港學者黃成榮校園欺凌行為的四個類型:肢體欺凌、語言攻擊、孤立排擠、強索恐嚇,校園冷暴力也屬于校園欺凌的行為。目前,北京、廣東、天津、河南、湖北等地方發(fā)布或出臺了專門的治理方案。通過學習這些方案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知道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否則需要付出法律的責任,從而以減少出現(xiàn)冷暴力的頻率。
4.搭建疏導平臺,構建安全校園
搭建放松室,讓心情低落的學生能夠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宣泄不良情緒;開設心理咨詢室,讓心理迷惑的學生能夠在專業(yè)人士的幫助下,走出心靈困境、愉悅生活。當發(fā)現(xiàn)有學生故意拉幫結派地孤立、排斥某個同學時,要及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施暴的學生采用以柔制剛的迂回戰(zhàn)術進行教育。因為現(xiàn)階段的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較強,若采用采用過激的批評教育,反而適得其反。
5.開展集體活動,促進團結合作
通過活動,比如“宿舍節(jié)”“女生節(jié)”“男生節(jié)”,給予他們一個相互了解的機會,解除誤會,增進友誼。開展集體活動,一方面向學生倡導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灌輸一種“合作中競爭”的雙贏理念,另一方面借助活動有“輸贏”的契機,促進學生內部團結合作,冰釋前嫌,同心協(xié)力,爭取勝利。
無論是社會還是學校,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瓦解“冷暴”,我們的校園將會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
[ 參 ?考 ?文 ?獻 ]
[1]熊熊,戴江雪.校園冷暴力遏制途徑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525):87-89.
[2]鄭開誠,張芳德.校園暴力溯源級及其防治對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2,18(2):2-4.
[3]陳振宇.教育冷暴力下的思考[J].科教論壇,2004,(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