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富春 李佳新
摘? 要:文章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國內(nèi)外語類14種核心期刊2014-2018年間發(fā)表的52篇有關外語翻轉課堂的文章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主要從發(fā)展趨勢、研究對象和研究環(huán)境、研究方法和研究內(nèi)容3個方面回顧了國內(nèi)外語翻轉課堂的概況。統(tǒng)計結果顯示:(1)國內(nèi)外語翻轉課堂的研究在最近五年呈穩(wěn)步上升趨勢。(2)研究對象主要包含大學生和研究生,中小學生和其他群體鮮有涉及;研究環(huán)境為正式課堂環(huán)境。(3)研究方法以實證研究為主,非實證研究為輔。(4)研究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課程設計、效度檢驗、理論研究和師生因素。
關鍵詞:外語;翻轉課堂;研究趨勢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5-0062-03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52 articles on foreign language flipped classroom published in 14 domestic foreign languages core journals from 2014 to 2018,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4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research object and research environment,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review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foreign language flipped classroom,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flipped classroom research.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1)The study of domestic foreign language flipped classroom has shown a steady upward trend in the last five years; (2)The research object mainly includes college students and graduate student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other groups rarely involved; (3)The research method is mainly empirical research, supplemented by non-empirical research; (4)The research content mainly focuses on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applicati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eacher-student factors.
Keywords: foreign language; Flipped Classroom; research trends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模式,目前在國外已有比較成熟的理論與實踐基礎,近些年在我國教學領域逐漸發(fā)展起來。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主體是學生,教師是課堂的指導者。本文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統(tǒng)計分析了外語類14種核心期刊有關外語翻轉課堂的論文,回顧了2014-2018年國內(nèi)外語翻轉課堂研究的總體趨勢,以期厘清目前翻轉課堂研究的發(fā)展趨勢,為外語翻轉課堂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擬回答以下問題:
(1)國內(nèi)外語翻轉課堂研究在最近五年的發(fā)展趨勢是什么?
(2)目前國內(nèi)有關外語翻轉課堂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環(huán)境如何?
(3)其主要的研究內(nèi)容是什么?
二、數(shù)據(jù)收集
通過中國知網(wǎng)進行高級檢索,筆者分別在主題、篇名、關鍵詞和全文輸入“翻轉課堂”和“翻轉”作為關鍵詞,在14種核心期刊中檢索,截止時間為2018年12月。最后共搜索到58篇核心期刊文獻。在系統(tǒng)閱讀后,筆者對其進行篩選,去除書評、會議總結和無關論文,最后選定符合主題要求的52篇文獻作為研究樣本。
三、結果與討論
(一)總體趨勢
從圖1可以看出,國內(nèi)外語翻轉課堂研究呈現(xiàn)穩(wěn)步上升的發(fā)展趨勢。2014年國內(nèi)相關研究文獻僅3篇,但在2018年與其相關卻有16篇文獻,這表明有關翻轉課堂的研究已經(jīng)得到了更加廣泛的關注。
(二)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與研究環(huán)境
1. 研究方法
根據(jù)高一虹等(1999)有關研究方法的分類標準:分為實證研究和非實證研究。在52篇文獻中,有39篇文獻為實證類研究;實證類研究比例高達75%。
從表1可以看出,從2015年起,實證類論文的數(shù)量逐步高于非實證類,且非實證類論文數(shù)量逐年減少。2018年發(fā)表的16篇文獻中,只有1篇屬于非實證類文獻。這表明目前國內(nèi)有關外語翻轉課堂的研究實證類研究占主導。
2. 研究對象
依據(jù)徐錦芬和曹思凱(2010)的分類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中小學生,大學生及研究生,混合群體?;旌先后w是指參加語言培訓班的年齡差距大,母語背景不同,外語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以及語言教師。對國內(nèi)文獻研究對象進行分類統(tǒng)計后,筆者發(fā)現(xiàn)有46篇文獻是以大學生及研究生為研究對象,其余文獻沒有較明確的研究對象。所以近5年有關翻轉課堂的研究均以大學生和研究生為研究對象,鮮有研究涉及到中小學生和混合群體。
3. 研究環(huán)境
研究環(huán)境分為正式課堂環(huán)境和非正式課堂環(huán)境,正式課堂環(huán)境是指正規(guī)學校內(nèi)完整的傳統(tǒng)課堂,非正式課堂環(huán)境是指各類語言強化培訓班,沉浸式學習的語言夏令營,網(wǎng)絡課堂及語言實驗室等。經(jīng)過分類統(tǒng)計后,52篇文獻都是基于正式課堂環(huán)境的研究,而目前國內(nèi)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未應用到非正式課堂環(huán)境中。
(三)研究內(nèi)容
基于每篇文章的摘要和內(nèi)容,最后確定了四大研究主題:(1)課程設計;(2)效度檢驗;(3)理論研究;(4)師生因素。
1. 課程設計
研究者們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重構出各類新型的教學模式,以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王娜,陳娟文和張丹丹(2016)對傳統(tǒng)課堂進行解構并在此基礎上重構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建立了大學英語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翻轉課堂,為英語有效學習的發(fā)生提供資源、環(huán)境、時間與空間。鄭艷(2016)從生態(tài)學視角審視英語課堂,結合生態(tài)課堂理論與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象、活動和環(huán)境等,探討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生態(tài)內(nèi)涵,實現(xiàn)英語課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育人功能。王玉萍,支煒華(2015)以建構主義理論以及MOOC理論與教學實踐為指導,構建了一個開放互動式,集外語教、學、研為一體的多維網(wǎng)絡平臺,并在理論上探討了該平臺的可行性。新型外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與構建,使得外語課堂更加靈活和有活力,改善傳統(tǒng)英語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解決傳統(tǒng)課堂所面對的教與學的問題。
2. 效度檢驗
基于翻轉課堂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確認其有效度的研究相繼出現(xiàn)。寧強(2018)基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構建了基于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結果表明該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實現(xiàn)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劉艷(2016)依托Moodle平臺構建大學英語詞匯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基于此進行教學實踐,得出結論此模型更適用于中、高水平的學習者。李芳軍,屈社明(2018)構建了翻轉課堂環(huán)境下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發(fā)展的“攝入、內(nèi)化、應用”動態(tài)交互模型。應用量表獲得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該模型具有積極作用。姜倩,陶友蘭(2018)將“翻轉課堂”應用在MTI翻譯理論課程教學中,并分析其效果,得出其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積極性。研究者們通過實驗探究外語翻轉課堂新型教學模式的有效度,結果均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
3. 理論研究
慕課為翻轉課堂提供高效的網(wǎng)絡學習平臺、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源。羅莎(2018)從師生感知的視角對基于慕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環(huán)境進行評價。戴朝暉和陳堅林(2016)提出了基于慕課理念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多元化的途徑和方式,更好地促進慕課理念與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深度融合。徐琳(2018)構建了基于負動機的“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習者重塑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信息化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賈凌玉,章國英和施稱(2016)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和微社區(qū)的醫(yī)學英語閱讀翻轉課堂的設計理念和實施方法,探討了翻轉課堂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以上三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外語翻轉課堂結合的研究較多,且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
4. 師生因素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對教師和學生都有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成洶涌(2016)基于翻轉課堂的特點,用實證方法探討中介作用在翻轉課堂上給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王聿良,吳美玉(2017)以理性行為理論為基本框架,構建了翻轉課堂學生學習行為影響因素模型。李穎(2015)探究了高校外語翻轉課堂中教師教學能力,認為翻轉課堂中教師的指導至關重要,其參與程度遠高于傳統(tǒng)課堂。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行為影響因素進行深入探究,能更好地完善翻轉課堂建設和滿足學生學習發(fā)展以及教師教學要求。
四、啟示與思考
2014至2018年間,國內(nèi)翻轉課堂研究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但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一)研究對象范圍狹窄
目前國內(nèi)外語翻轉課堂研究對象集中在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群體,鮮有研究涉及混合群體等其他類型的學生,對中小學生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中小學生課堂將成為一種革新的教育方式,另外,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學生身份各不相同的混合課堂,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今后的研究應擴大研究對象范圍,探討不同層次、類型學生的外語課堂模式,使研究更具有針對性,更加全面。
(二)研究視角廣度不足
目前國內(nèi)外語翻轉課堂研究角度大多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探究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對學生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但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為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對教師和學校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所以,增強這一方面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三)研究環(huán)境類型單一
近五年國內(nèi)外語翻轉課堂研究的研究環(huán)境皆為正式課堂,多為大學英語課堂和研究生外語課堂,非正式教學課堂環(huán)境中的研究幾乎沒有涉獵,應對此方面研究進行開拓,為各類培訓機構以及網(wǎng)絡課堂提供創(chuàng)新性建議。
(四)研究內(nèi)容學科背景單一
目前有關外語翻轉課堂的研究僅局限于外語這一學科中,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跨學科結合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探究外語翻轉課堂中的社會實踐意義。同時,將各種教學理論應用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探究更多種新型教學模型。
五、結束語
本研究通過對外語類14種核心期刊2014-2018年發(fā)表的52篇有關翻轉課堂研究的期刊進行分類和分析發(fā)現(xiàn),在目前英語教學研究中,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大學英語課堂模式的探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時,將MOOC,SPOC以及微信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結合,可以起到很好的促學效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研究中研究對象較為單一,研究對象更應該關注非大學生群體和混合課堂等。研究環(huán)境方面,可將正式課堂延伸到非正式課堂中。在今后有關翻轉課堂的研究中,可以將翻轉課堂更多的同其它理論相結合,創(chuàng)建出更多新型的教學模型,以期解決傳統(tǒng)課堂的更多問題。
注釋:
14本外語類核心期刊:外語界、外語教學與研究、現(xiàn)代外語、外國語、外語教學、外語學刊、外語與外語教學、中國外語、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電化教學、外語研究、外國語文、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山東外語教學(2018北圖最新中文外國語類核心期刊)
參考文獻:
[1]成洶涌.翻轉課堂模式觀照下的大學英語教師中介作用實施現(xiàn)狀調查[J].外語電化教學,2016(4):48-53.
[2]戴朝輝.陳堅林.基于慕課理念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影響因素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6(12):35-41.
[3]高一虹,李莉春,呂王君.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發(fā)展趨勢[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2):8-9.
[4]賈凌玉,章國英,施稱.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和微社區(qū)的醫(yī)學英語閱讀翻轉課程的設計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6(4):65-69.
[5]姜倩,陶友蘭.“翻轉課堂”在MTI翻譯理論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以MTI《翻譯概論》課教學為例[J].外語教學,2018(9):70-74.
[6]李芳軍,屈社明.翻轉課堂環(huán)境下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發(fā)展的動態(tài)交互模型及其實效性研究[J].外語教學,2018(9):75-80.
[7]李穎.高校外語翻轉課堂中的教師教學能力研究[J].中國外語,2015(11):19-26.
[8]劉艷.翻轉課堂詞匯教學模型構建及其有效性研究——基于三所高校的教學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6(2):43-49.
[9]羅莎.基于慕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環(huán)境評價[J].外語電化教學,2018(8):16-22.
[10]寧強.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外國語文,2018(3):145-151.
[11]徐琳.基于負動機的“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J].外語教學,2014(11):81-89.
[12]徐艷梅,李曉東.基于電子學檔的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研究——以《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為例[J].中國外語,2014(9):81-87.
[13]徐錦芬,曹忠凱.國內(nèi)外外語/二語課堂互動研究[J].外語界,2010(3):53-54.
[14]王娜,陳娟文,張丹丹.大學英語SPOC翻轉課堂:一種有效學習模式建構[J].外語電化教學,2016(6):52-57.
[15]王聿良,吳美玉.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學習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6(4):29-34.
[16]王玉萍,支煒華.開放互動式外語教、學、研多維網(wǎng)絡平臺構建——以MOOC理論與實踐為借鑒[J].外語電化教學,2015(5):36-40.
[17]張葦,陶友蘭.基于SPOC英語專業(yè)翻譯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7(4):27-32.
[18]鄭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生態(tài)的建構[J].外語學刊,2016(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