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冬梅
摘 要:小學品德與社會是小學教學活動開展中的重要科目,教學活動開展中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生活化教學存在一些問題,文章主要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重點提出了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希望可以對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幫助,加快教學活動的進行。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活動開展中需要從生活入手,更好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然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化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教學活動的進行。如何更好的開展生活化教學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深入了解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調整,才能更好的開展生活化教學。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化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生活化教學不夠重視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對生活化不夠重視,這樣就為生活化教學帶來了很多的阻礙。對生活化教學不夠重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師的觀念有待完善,小學教師的學歷水平比較低,認識不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在生活化教學中投入的精力比較小,只是單純的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并對學生大量的練習工作,增強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情況下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生活化教學工作無法順利的進行下去。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中缺乏相應設備的支持,很多小學的設備數(shù)量比較小,甚至很多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化教學中并沒有設備,為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很多的阻礙。
(二)學生對課堂興趣不高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包括學生興趣不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配合教師的工作,影響到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在課堂中出現(xiàn)走思的行為,學生的學習效率比較低下。影響學生對課堂興趣的因素是多樣的,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師的原因。學生原因方面,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學習精力主要集中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上,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的投入精力比較小。在教師方面,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學方法單一,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做好筆記,并對知識進行反思,師生互動交流比較少,課堂的整體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參與程度比較低。
(三)生活元素在教學中的應用比較少
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學內容需要與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教學中應用更多的生活元素,提升教學效果。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中生活元素應用的比較少,生活化元素在使用時具有一定的弊端,具體而言就是具有盲目性。生活化元素采用時沒有了解學生的需求,也沒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只是從自身出發(fā),這樣就使得雖然使用了生活元素,但是效果不佳,生活化教學中面臨著很多的阻礙。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中應廣泛的使用不同的生活元素,滿足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需求,促進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增強對生活化教學的重視
教學活動重視程度對于生活化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越重視生活化教學越能夠為生活化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因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活動開展中需要增強對生活化教學的重視,增強對生活化教學的重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提升教師的素質。教師在業(yè)余時間需要學習有關生活化教學的相關知識,提升自己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只有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才能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其次要購買相應的設備,生活化教學活動課開展中需要使用一些道具,因此教學活動中需要購買相應的設備,為生活化教學活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設備購買時需要選擇合適的種類及數(shù)量,減少資金的浪費。設備購買后還需要做好維護工作,減少對設備的損害。
(二)增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
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升教學效率,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提升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可以保證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增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如關于老人扶不扶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虛擬相應的場景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增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開展一些娛樂活動,舉辦一些趣味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學活動開展中可以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由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加教學中的生活場景,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最后教師需要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到品德與社會學習的重要性,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為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三)教學活動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
最后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提升教學效果。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不僅需要傳授學生相應的知識,同時需要增強學生的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融入生活元素時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要滿足教學內容的需求。采用生活化元素是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即生活化元素是教學手段,教學手段需要服務于教學目的,只有從教學內容出發(fā),才能保證元素使用的合理。教學內容不同選擇的生活元素也不同,教師需要在課下做好內容總結,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第二,要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成長,生活元素采用時只有滿足學生的需求才能增強學生的興趣。
總結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生活教學活動開展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制約著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對生活化教學不夠重視、學生對課堂興趣不高以及生活元素在教學中的應用比較少,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中需要增強對生活化教學的重視、增強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以及教學活動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通過這些措施能夠更好的開展生活化教學,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誠.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08):90.
[2]羅麗珍,“生活化”教育模式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34(0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