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要】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公益培訓項目也逐漸進入人類事業(yè)。公益培訓主要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但是公益培訓在精準對接群眾文化發(fā)揮作用的同時,它在開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多問題。本文對于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在我國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進行詳細闡述,希望對公益培訓事業(yè)的發(fā)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公益培訓? 群眾文化? 探索實踐
所有的事物都是在發(fā)展的,人民們的思想也是這樣,剛開始的時候人們追求的是豐衣足食,現在人民所追求的與之前已經完全不同,現在是精神文化的發(fā)展。于是,我國提出了建設精神文明社會。很多單位開始重視對人民群眾進行公益培訓,為了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要,也為了我國精神文明社會有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更體現出我國始終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一、公益培訓在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對國家、人民和基層單位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我經濟迅速發(fā)展,但是人民的精神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可以彌補這些不足,不僅可以開闊人們的視野啊,還可以使人們的精神生活得到極大的提高,對于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促進作用。
(二)有利于調動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公益培訓屬于公益活動,我國人民群眾在參與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中,人民群眾就是主體,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能夠精準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并且人民群眾參與社會事業(yè)的積極性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對以后人民行使權利有很大的幫助,對祖國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是優(yōu)化文化館管理結構的重要措施
進入新時代,我國人民對文化生活的管理越來越重視。然而過去的文化館的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文化需求。因此,文化館舉辦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是文化館在發(fā)展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二、實現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中的注意事項
(一)做到適度性原則
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但是相應的壓力要不斷增大。人們在享受公益培訓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部門在公益培訓的過程中一定要適度,用最短的時間把最精華的東西推送給群眾,不要給群眾帶來額外的壓力。
(二)做到適時性原則
公益培訓具有普及和宣傳的作用,因此化知識時開展公益培訓,才能使公益培訓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培訓者要把握培訓的內容,對于文化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新的、積極向上的文化知識傳授給人民群眾。讓公益培訓精準對接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真正的實現,而不是只走走過場。
(三)做到目標導向性原則
在公益培訓的時間過程中,相關的培訓人員需要實地考察從人民的生活中充分了解人民群眾需要什么文化,只有當培訓的目標明確科學合理時,才能使公益培訓的意義發(fā)揮出來,也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層面的文化要。
三、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在我國的現狀
(一)觀念不深
我國很多機構在開展公益培訓的過程中有嚴重的問題。這些機構沒有正確的認識觀念,他們往往是為了敷衍國家的檢查和相關要求,這是嚴重的一種形式主義,沒有切實的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顯得公益培訓毫無價值。
(二)經費不足
當今社會經濟發(fā)展,任何事情都需要足夠的資金。因此在組織公益培訓,精準對接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時候資金往往成了壓死螞蟻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思想局限
當今我國仍然屬于農業(yè)大國,農民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不能真正的理解公益培訓的目的和意義,只覺得這活動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長此以往就喪失了參與公益培訓的熱情。
四、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具體實施方法
(一)公益培訓單位要落實培訓員的素質,培訓員要把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在公益培訓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要的實踐過程中,各個部門和單位的培訓人員要有正確的認識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人民群眾為中,講人民群眾所關心的事、想了解的事,讓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而不僅僅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而虛張聲勢。比如:培訓人員的三觀要正,在培訓開始之前,要深入了解群眾的生活,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培訓內容,想要做到使自己的培訓內容對人民群眾來說通俗易懂。各部門要做好相應的接應準備,使人民群眾開開心心的來,開開心心的走,不給人民群眾帶來任何心理和經濟負擔。只有當人民群眾知道了之前一直想要知道了,了解之前一直想要了解的,明白了以前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才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二)基層文化館積極籌備經費使得活動正常運轉,并組織人民群眾開展相關學習活動
若是各部門由于經費的原因而不能的確保培訓內容精準對接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廣大人民群眾就會喪失了參加公益培訓的積極性,使公益培訓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在開展公益培訓活動時要確保經費充足。比如:基層文化館在開展公益培訓的時候,不僅要向上級提交撥款申請,還應該積極的在部門內部調動閑置資金,也可以與企業(yè)合作,讓企業(yè)對公益培訓活動進行贊助。另外,大部分人民接觸的文化都屬于基層文化,所以在公益培訓時,可以從基層文化館里開展相應的學習和討論活動,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以此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三)完善相關部門的溝通機制,提高員工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在組織開展公益培訓精準對接廣大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時候,各個組織部門之間要完善溝通機制,相互聯系。只有這樣才可以及時準確的了解參與活動的群眾們的管理需求以及服務要求,并且根據群眾的建議可以及時的更正和豐富講述內容。另外,要提高基層文化館中工作人員的素質以及相應的水平,比如:在管理方面聘請專業(yè)的管理人才,在演講時要聘請專業(yè)的演講人員,對文化館中的工作人員要積極培訓,以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素質。
五、結語
總之,我國各部門在組織公益培訓精準對接廣大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過程中,既要把人民群眾放在第一位,使人民群眾真正的接受和吸收所講述的內容,還應正視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法,使以后的公益培訓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