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大學英語教育帶了新的變革。在使用互聯網技術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教師也可以積極通過互聯網挖掘創(chuàng)新性英語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高效、趣味的英語學習內容。本文結合具體教學經驗,詳細分析如何在“互聯網+”時代開發(fā)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并對互聯網教學資源的利用提出建議。希望本文能夠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和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英語? 教學資源? 開發(fā)? 利用
現如今,互聯網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大學教育當中,給大學教育帶來了變革機遇和一定的挑戰(zhàn)。對于大學英語教學而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大學生們擁有了更多選擇學習方式、學習途徑以及學習資源的空間,這對于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那么,大學教育工作者應當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發(fā)新型英語教學資源,并將這些教學資源高效運用于日常教育過程當中,成為了亟需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往往是依靠黑板、粉筆、幻燈片、投影儀、書本、紙張等進行傳播的。學生在利用這些傳統教學資源時會出現很多問題,如傳統教學資源互動性較差、利用率較低,而且還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些問題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變得更加高效、便捷,并充滿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
(一)英語教育資源互動性和靈活性增強
傳統大學英語教育資源對于教師的實時引導以及大學生自身的主動性有很高的要求。因為學生多是通過書本學習英語知識,或是將提前錄制好的音頻、視頻資料下載到移動多媒體設備上私下進行反復觀看。但是,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只能通過與身邊的同學進行討論或者向老師提問才能夠解決問題。這不僅造成了時間上的延誤,還會因為身邊的同學、老師無法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而使問題的解決被陳積下來。
在“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的互動性和靈活性被大大提升。例如學生如果想矯正自己的語音語調,那么可以通過騰訊會議、微信視頻、釘釘課堂等平臺,尋找到口語練習伙伴。大家可以通過網絡用英語進行交流,交流過程還可以被錄制下來,以供學生今后進一步觀察、反饋。如果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學習存在疑問,他不僅可以借助互聯網社交軟件及時向自己身邊的老師進行提問,還可以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專家學者進行信息傳遞。這就大大拓展了英語教學資源的互動性和靈活性,也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多自主探索、學習新知和查漏補缺的渠道。
(二)英語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顯著提高
“互聯網+”時代的教學資源給予了學生們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他們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學習方式、英語能力等選擇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激發(fā)。除此之外,學生通過智能設備和無線網絡,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英語,這樣以來,同一種英語學習資源就可以被反復利用,學生也能夠充分掌控好自己的“碎片時間”,在業(yè)余時間也有機會、有能力獲得專業(yè)的英語學習資源的輔助。除此之外,很多名校、名師都會在MOOC、網易公開課、騰訊視頻、B站等網絡平臺發(fā)布英語優(yōu)質公開課視頻,教師可以積極搜集、篩選這些高質量的公開課視頻,引導學生學會利用這些寶貴的高校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一位名師制作出的英語學習視頻可以供全國所有大學生觀看、學習,學生也可以在視頻評論區(qū)說出自己對課程內容、授課方式的建議,這就大大提升了英語學習資源的利用效率,并逐步實現了“平臺、教師、學習者和學習資源的深度互動”。
(三)推動大學英語教育朝著“以學生為中心”轉變
“互聯網+”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將具有更明顯的個性、碎片化、趣味化和時代化特征。這些教學資源為學生們提供了反復觀看、深度思考、頻繁互動交流的空間,有效避免了學生們處于“被動輸入”的尷尬境地,將傳統的機械記憶性學習方式轉變?yōu)橹鲃犹剿鞯姆绞?。特別是在那些移動互聯網覆蓋率較高的大學校園當中,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習資源既能夠滿足學生主動提升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需求,還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強他們對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人民文化的理解能力,這推動我國大學英語教育走出“應試教育”的壁壘,朝著國家化、應用化、時代化的方向快速前進,也使傳統的“教師中心”教育模式專項“學生中心”教育模式,讓學生自身真正成為英語教育過程中的“掌控者”。
二、“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一)利用互聯網平臺挖掘“項目式”英語實踐教育資源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了。高校英語教育工作者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積極尋求“合作者”,共同開發(fā)實踐性較強的教學資源,并通過構建“共同項目”來提升學習資源的多元化和應用化。
例如高??梢圆扇 靶F蠛献鳌钡姆绞?,結合企業(yè)的發(fā)展需求來設計一些具體化的英語口語訓練模式、口語交流材料等。另外,還可以與當地的中小型企業(yè)合作,組織學生為這些企業(yè)翻譯一些文件、廣告和宣傳語等;又如在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qū),可以與當地的旅游局合作,共同根據當地的旅游資源來提煉、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旅游英語、社交英語、游客接待英語教學內容,通過組織學生課后討論、研發(fā)、訓練,在當地旅游旺季時帶領學生參與到景點的外國游客服務當中,服務過程可以用視頻、文字、圖片、GIF動圖的形式記錄下來,并編輯到學校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上作為教學案例進行推廣,讓這種“教學做”相結合的立體教學模式得到進一步推廣和優(yōu)化。
(二)通過信息化技術打造“互動化”英語交流教育資源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大學英語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加頻繁、方便。利用互聯網在社交方面和信息傳遞方面的優(yōu)勢,高校英語教育工作者們可以積極為學生搭建互動交流平臺,從而挖掘出更多有益的英語交流教育資源。
現在很多大學都在通過互聯網技術打造出一個更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泛在學習”環(huán)境。所謂的“泛在學習”是指無縫學習、普適學習、無處不在的學習。處于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中的大學生,可以在任何地任何時刻獲得有效的英語學習資源。例如,很多高校教師充分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設計出了各種各樣的微課視頻,并將這些微課視頻上傳至大學生們常用的短視頻平臺上。每個微課都言簡意賅地講解了某個英語學習方法,也介紹了很多具有針對性的英語知識,成為了大學生在課后進行“碎片化”學習的重要途徑。另外,“泛在學習”環(huán)境還有極強的互動性、持續(xù)性和可訪性,學生能夠在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自主安排學習環(huán)境,進行學習測評,并通過聊天、留言、語音交流平臺積極參與到教學互動中,讓教師也能夠及時得到學生的學習反饋,為教師今后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供了很便利的條件。
(三)融合多元網絡手段構建“趣味性”英語學習教學資源
語言環(huán)境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是極為重要的。中國大學生口語能力、聽力能力、表達能力交差,很大的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所以學生針對英語的學習大多集中在背單詞、做試題等機械成面,久而久之,很多大學生雖然接受了數年英語教育,卻還是沒有掌握運用英語自由交流的能力。在“互聯網+”時代,高校英語學習缺乏語言環(huán)境的問題也將的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開發(fā)更多適合大學生的學習資源,并用這些教學資源組建一個人人可及、人人可用的“語言環(huán)境”。
各個高校之間可以對本校的英語母語學生信息進行整合,并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建立大學生語言交流網絡中心;該交流中心需要進行實名注冊才可以登陸。注冊者包括將英語作為母語的學生和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根據大數據的智能匹配,為每個學生都匹配到相應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可以共同完成一些線上學習任務、學習游戲,來實現語言的互動交流。其次,高校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讓中國學生制作一些用英語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節(jié)日、藝術的視頻資料、文字圖片資料,并將這些成果進行展示,讓學生在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鍛煉自己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能力。這樣不但有利于增強中國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心,也可以讓外國留學生、外國游客更真切的感受到中國大學生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重要的是這也可以作為一種文化輸出的方式,讓中國文化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和推廣。
三、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的潮流滾滾向前,大學英語教育也應當僅僅抓住時代機遇,努力進行革新,為學生們開發(fā)更多創(chuàng)新性強、時代性濃厚、民族特色鮮明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高校英語教育工作們在提升個人信息化水平的同時,也應當充分考慮到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和心理,依托互聯網尋找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的教學資源,為我國大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提供更加良好的學習條件,這對于我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落實將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潘華方.“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改革探索[J].英語廣場,2019(12).
[2]左亞娟.“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
[3]李敏.“互聯網+”視角下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法研究[J].內江科技,2019(11).
作者簡介:張芳芳(1981-),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及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