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中明確指出,閱讀屬于一種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充分重視并且尊重學生的理解與體驗。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狞c撥,要為學生提供閱讀實踐的機會,使其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也就是說,閱讀教學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提高閱讀效果。本文主要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閱讀體驗;個性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7-0131-02
【本文著錄格式】周霞.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20,19(27):131-132.
所謂的個性化閱讀教學,即為使得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引導學生真正地體驗與實踐閱讀。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科學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那么小學教師就要積極地開展個性化閱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優(yōu)化閱讀方法與閱讀模式,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獨立閱讀的機會,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一、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價值
(一)推動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充分重視個性化發(fā)展理念。在此狀況下,小學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學生,認識到每位同學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為了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就要積極地開展個性化閱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思考,可以和文本進行積極、科學的對話,全面關注作者的心聲,在此基礎上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
(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通過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與指導作用,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閱讀與自主學習。在實際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個人的目標進行朗讀、互動與交流,可以按照個人的思路對問題的答案進行尋找,沒有方法與內(nèi)容的約束。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大膽地表達個人的想法與見解,敢于質疑,可以提出不同的見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一)制定科學的閱讀目標
在指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以前,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些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提高閱讀的趣味性與有效性。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閱讀目標,設置針對性的閱讀問題,使得學生反復多次地對文章進行閱讀與分析,從而把握閱讀的技巧,了解閱讀的目的。例如,在為學生講解《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提前向學生進行提問:請同學們思考五位戰(zhàn)士為了掩護大部隊與民眾的轉移采取了哪些行動,做出哪些犧牲等。然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對文章進行閱讀,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加高效、優(yōu)質地完成閱讀活動,提高閱讀的整體效果。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育教學中,學生一直都是主體,教師承擔著引導者與指導者的任務,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自主思考,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究、主動提問、主動學習。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化閱讀。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一篇個人最為喜歡的文章,然后大聲地進行朗讀。在朗讀結束以后,講述其喜歡這段內(nèi)容的原因、文章大意與內(nèi)涵。通過此類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其充分體會到閱讀及學習的樂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小學語文教師要盡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條件與閱讀氛圍,使得學生可以閱讀更多的健康讀物,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定期組織開展閱讀課堂。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具有相同愛好的學生對同一本書進行閱讀,然后讓學生對這本書展開討論與研究,并且要結合學生的愛好興趣與能力,將同等水平的學生劃分成一個學習小組。在小組中,組員能夠進行共同閱讀、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以掌握更加科學的閱讀技巧。另外,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可以樹立良好的閱讀意識。而且教師要利用班費為學生購買比較健康、有價值的閱讀書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自愿捐獻圖書,這樣一來班級中就可以獲得大量的圖書資源,學生就能夠利用課余的時間對圖書進行主動閱讀,使得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不但是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增強學生語文技能的課程,另外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與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教師就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使得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通過個性化教學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結合文章的片段進行模擬,使得學生更加準確、深刻地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學生學習《夜鶯的歌聲》這篇文章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的扮演,以情景對話的方式對文章進行閱讀,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與閱讀效果。
(五)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在小學閱讀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設計更多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多向思維,進行個性化的思考,使得學生可以發(fā)揮大膽的想象與聯(lián)想,敢于質疑,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生敢于批判并且學會批判以后,才可以充分展現(xiàn)出其個性特點。在敢于批判方面,其不僅要對課文內(nèi)容及觀點進行批判,另外也要提出批判的原因與道理,要敢于向教師提出質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導與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不要盲目對文本以及教師迷信,而是要進行自主思考,進行深入的探索,進行互動與討論,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進行理解與分析,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六)優(yōu)化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就要轉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要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反復多次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并且要進行圈點勾畫,使得學生在閱讀筆記上將個人的閱讀體驗與評價等內(nèi)容寫出來。而且在完成自主閱讀過程以后,在學生彼此交流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質疑,使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內(nèi)容。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發(fā)揮個人的指導與引導作用,另外也要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啟發(fā),要鼓勵學生進行多向思維,鼓勵學生得出多元化的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習慣。另外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采用逆向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求異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對學生存在的錯誤思維等進行及時的糾正,從而使得學生獨立、自主地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與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七)采用個性化的評價方式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要使其可以對自己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客觀地了解個人的閱讀成果,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與優(yōu)勢,從而改正不足,發(fā)揚優(yōu)勢,提升個人的閱讀能力。其次,采用延續(xù)性評價。因為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導致學生在思維過程的后半段才會產(chǎn)生有創(chuàng)意以及新穎的見解。所以,在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中,教師不要太早對學生做出總結性的評價,避免導致其產(chǎn)生思維定式。而是要充分遵循延續(xù)性評價的基本原則,給學生留下較為充裕的時間,使其在更加和諧、寬松的氛圍中發(fā)表個人的觀點,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的靈感,促進其個性思維的發(fā)展。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深挖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緩解其學習壓力,使其更加快樂、輕松地完成閱讀任務,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袁再明.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好家長,2018(24).
[2]劉華山.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研究思考[J].中華少年,2018(4).
[3]馬顯龍.探究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讀天下(綜合),2019(2).
[4]張娟.個性閱讀將學生作為主體——論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意義[J].信息周刊,2019(11).
作者簡介:周霞,女,1992年生,江蘇省淮安市,本科,小學語文老師,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