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婦幼保健院(528200)張密娥 劉小菊 李霞
基金項目:佛山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AB000872)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人們的性生活觀念越來越開放,但避孕知識缺乏,導致我國流產率居高不下。人工流產對女性傷害極大,可能會引起感染、盆腔黏連,甚至導致不孕不育。年輕女性流產時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導致有生育需要的時候,無法懷孕,容易造成患者焦慮抑郁,還可能產生家庭問題。故如何避免患者重復流產,保護生殖系統成為臨床工作重點[1]。因此,本研究探討流產后關愛(PAC)服務對高危人工流產術后的影響,旨在為減少重復流產率,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供參考。具體信息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人工流產術的患者8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43例。觀察組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31.25±4.6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中專21例,大專及以上13例;孕周5~12周,平均孕周(8.26±2.33)周;流產方式:藥物流產18例、鉗刮人工流產11例、負壓吸引人工流產14例。對照組年齡17~43歲,平均年齡(30.42±5.2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中專19例,大專及以上14例;孕周5~12周,平均孕周(8.06±1.93)周;流產方式:藥物流產19例、鉗刮人工流產11例、負壓吸引人工流產13例。統計學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附表 兩組避孕效果比較[n(%)]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年齡16~45歲;經B超或HCG檢查診斷為早孕;符合人工流產指征;生命體征平穩(wěn),患者意識清晰;患者知曉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婦科疾病;患有免疫系統疾病;患有心臟??;存在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礙;入組前3個月已參加其他相關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流產服務,主要包括術前準備、完善術前檢查、告知術后注意事項及術后生活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PAC服務,主要內容包括:①一對一咨詢:通過避孕關愛門診及開通熱線電話與患者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告知患者流產危害、手術風險、術后并發(fā)癥及術后避孕措施等,指導患者選擇終止妊娠的方法及避孕方法。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術后可預約康復治療時間,加快患者恢復。②集體宣教:通過評估、發(fā)放問卷調查等方式調查患者及家屬對避孕知識及人工流產知識的了解情況,整理歸納。制作成易懂的宣傳手冊及幻燈片課件供患者及家屬觀看學習。觀看結束后,通過談話、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及家屬對于宣傳手冊及幻燈片課件的學習情況。開展避孕課堂,教會患者及家屬認識避孕藥具及使用方法。講解生殖健康知識,保護生育能力。如每天使用清水清洗外陰,沒有疾病的情況下,不要使用陰道栓劑或陰道沖洗;不要穿非棉質的內褲,內褲外褲不宜過緊,經常更換內褲等。③避孕措施:包括宮內節(jié)育環(huán)和口服避孕藥。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安置節(jié)育環(huán)(IUD),可指導患者口服短期避孕藥物(COC)。④術后隨訪:出院后建立微信或QQ群,方便隨訪工作的進行。出院后2周門診復查,術后1、3、6、12月進行電話或微信、QQ隨訪。了解術后恢復情況、評估避孕方法的使用情況,重復流產情況等。
1.4 觀察指標 ①通過隨訪比較兩組避孕措施包括IUD和COC的使用情況及一年內重復流產率情況。②采用生殖系統知識調查問卷評估兩組生殖系統知識掌握程度,總分為100分。85分及以上為優(yōu)秀;60~84分為良好;60分以下為一般。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避孕效果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避孕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兩組生殖系統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觀察組生殖系統知識掌握程度95.35%優(yōu)于對照組69.7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我國流產率不斷增長與我國的國情有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未婚同居現象越發(fā)普遍,也增加了未婚先孕的風險。但是未婚先孕通常不被大眾接受,故人工流產成為解決辦法。由于人們對性教育知識的缺乏,導致女性自我保護意識薄弱,重復流產率增加[2][3]。同時對流產女性帶來極大危害,婦科疾病的發(fā)生,甚至造成不孕,故如何增加人工流產術后女性生殖系統知識、降低重復流產率成為臨床工作重點。 因此探究PAC服務在高危人工流產術后的應用價值。
常規(guī)護理服務旨在終止妊娠,盡量恢復未孕狀態(tài),忽視對患者及家屬的性教育,導致重復流產率的增加,加重患者痛苦。本研究中,觀察組避孕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生殖系統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說明PAC服務可降低避孕失敗及重復流產的幾率,增加患者對生殖系統相關知識的認知。PAC服務是關愛流產女性的服務模式,旨在減輕患者痛苦,保護生育功能,因人工流產給女性帶來巨大傷害,無論哪一種人工流產方式,都會給生育功能帶來損傷。人工流產會破壞子宮正常防御機制,損傷子宮內膜,宮血逆流,導致盆腔黏連,子宮內膜異位癥,內分泌紊亂,從而造成異常妊娠,復發(fā)流產,甚至不孕,故告知患者流產的危害[4][5]。而流產后患者可能再次妊娠,流產2周后即可恢復排卵,因此流產后應立即采取避孕措施,避免重復流產。避孕失敗可能因為不了解避孕藥物及避孕工具的使用,通過開展課程,增加患者避孕信息,減少避孕失敗的幾率。同時向患者宣講生殖系統知識,保護好生殖系統。避孕方法的選擇尤為重要,根據不同的生育要求,選擇不同的避孕措施,如已孕女性可采用IUD來降低重復流產率;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采用COC避孕,對生育功能具有保護作用,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IUD能修復內膜,預防宮腔粘連和異位妊娠的發(fā)生,規(guī)律月經。此外,出院后的隨訪工作可降低重復流產的發(fā)生,督促患者正確實施避孕措施,并為患者提供避孕知識,解決患者遇到的問題,保護患者生殖健康。
綜上所述,PAC服務在高危人工流產術后患者中應用顯著,可提高避孕措施的使用率,增加生殖系統知識,降低重復流產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