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娟
摘要:本文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從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社會責任四個方面闡述了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一、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各門學科對核心素養(yǎng)的獨特貢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生命觀念:包括對生命世界現象及其運作規(guī)律的理解和認識,是科學世界觀的組成部分;
科學思維:是認識物質世界、爭取獲得高質量結果的思維方式和習慣;
科學探究:是了解和認識生命世界、回答科學問題、揭示自然規(guī)律的實踐方法;
社會責任:是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以及回應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意愿和行為。
二、生物課堂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淺析
1.以思維導圖為工具實施概念教學,助力學生形成生命觀念
大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成為三級概念體系,引導教師和學生將相關的生物學內容有結構、有聯系地組織起來,避免知識的片段化和割裂。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學習內容的范圍和深度,更易于明確學習目標。應該圍繞大概念和重要概念展開教學活動,依據重要概念精選恰當的教學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教學策略既可以是講解、演示、討論,也可以是基于學生動手活動或對資料的分析和探究,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建立、理解和應用。經過實踐,我在教學中,以思維導圖為教學工具,培養(yǎng)學生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理解各章節(jié)之間,以及章內節(jié)各知識內容之間的關系,以關鍵詞和圖形圖畫,形成知識網絡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
2.以實驗教學和探究活動為突破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實踐
實驗教學是促成學生達成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支撐,實驗設計應該多樣化;在重視定性實驗的同時,也應重視定量實驗,讓學生在量的變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質。并且非常注意實驗安全教育。探究學習是生物學課程中具有標志性的主動學習方式。組織以探究為特點的主動學習是落實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茖W探究讓學生參與到對真實現象的真實研究中,并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他們的智力技能。科學探究讓學生成為獨立的思考者、主動的學習者。
組織以探究為特點的主動學習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要為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并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注意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課內、外結合;重視探究性學習報告的完成和交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
3.以解決問題為抓手,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獲得正確信念或結論的藝術;從實踐的視角看,科學思維是對所思問題獲得明智答案的途徑。在教學中,我以解決問題為抓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
以下是我“細胞的增殖”一節(jié)的教學案例:
把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設計成問題鏈,以問題鏈為線貫穿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尋找證據,從事實中抽象出概念,形成生命觀念;引導學生用圖形、曲線等數學模型,解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姐妹染色單體等各種數量關系的變化,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教學活動中,同時安排“觀察植物和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分組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問題鏈如下:
問題1:細胞通過什么方式增殖?
問題2:什么叫做細胞周期?
問題3:細胞周期中各時期的核心事件是什么?對細胞增殖的調控研究有什么意義?
問題4:如何制作有絲分裂臨時裝片?通過觀察,比較一下不同分裂時間染色體行為有何異同?
問題5: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是怎樣的?它有什么生物學意義?
問題6:細胞的無絲分裂有什么特點?
通過問題串,使學生基于觀察細胞分裂過程中獲得的事實,能運用歸納與概括、模型與建模等思維方法,選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說明細胞周期的基本過程和細胞分裂中各種變化之間的關系,審視通過抑制有絲分裂過程來治療癌癥的可行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思維。
4.以落實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系為主題,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品格、能力外顯的途徑,是生物學科與社會、與生活建立聯系的連接點,是核心素養(yǎng)在社會生活中外顯的銜接點。在教學中,以落實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系主題,通過具體事例幫助學生認識生物學與社會發(fā)展的緊密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建立“有心、有才、有行、有未來”是培養(yǎng)社會責任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所必需的途徑。
在生物學課程中,社會責任既是高中生的一種態(tài)度和意愿,又是他們依賴學習過程所獲得的綜合能力,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貫穿全課程的努力和培養(yǎng)。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著重發(fā)展學生與社會責任相關的學習成果,包括:將生物學的概念和原理作為觀察和思考社會性科學議題的視角和立場;用生物學的觀念和規(guī)律對問題或議題進行判斷,依據證據和信息作出決策;能將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探討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方法和準繩;樂于采納其他學科有證據的研究結果。
三、結論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币灰慌喔?/p>
在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的支撐下,運用多咱策略,讓學生學會知識,讓學生會用知識,提升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而有個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