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色體古
摘要:會示語是一種較為獨特的應用文體,旨在于公共場所向公眾公示須知的內容。在棄族聚居區(qū)的城市里,會示語的漢彝翻譯涉及到彝族同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彝族同胞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漢語公示語彝語翻譯的現(xiàn)狀卻有待改善。本文擬從公示語的語言特點和對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的漢彝翻譯的調查資料入手,結合相關翻譯理論,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以期改善城市公示語漢彝翻譯的質量。
關鍵詞:公示語;漢棄翻譯;現(xiàn)狀;成因;對策
公示語是一個城市語言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城市民族文化、旅游文化建設的側面體現(xiàn)。在城市或公眾集散區(qū)設立公示語,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彝族聚居區(qū)的城市,通過各有關方面的努力,已設立了漢彝文對照的公示語,這無疑方便了彝族同胞的生活和學習。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涼山州政府及有關單位在這方面做了大量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優(yōu)秀的方面不再贅述。
一、公示語的語言特點
公示語就是公眾在公共場合看的語言文字,是一種給特定人群觀看,以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特殊文體。其應用范圍幾乎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廣告牌、街道名稱、商店招牌、旅游景點的簡介、單位名稱、宣傳語等等。公示語作為一種交際用語,有著其自身的語言特點和信息狀態(tài)。只有了解公示語的語言特點,漢彝翻譯人員才能在翻譯中選擇恰當的語匯和語氣,使譯語達到公示語翻譯功能對等的目的。
1.風格上:具有簡潔性。
公示語廣泛地應用于公共設施、公共交通、辦事機構等的場所。在特殊的場合、特殊的情景下,特定的受眾要在有限的時間里了解、明白一個信息,客觀上就要求公示語簡單明確。如:車站的“出口/”“入口/”。這樣簡潔明確的公示語,受眾一看就知道哪里是出口,哪里是入口。有時為了使公示語更具體形象化,還配有簡單的圖示,使得公示語圖文并茂。
2.功能上: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強制性。
指示性公示語體現(xiàn)的是周到的信息服務,告訴公眾這是什么,沒有任何限制、強制的意義,其功能在于指示服務的內容。如:“廁所/”“售票處/”。提示性公示語向公眾提醒一個事實或現(xiàn)象,僅起提示的作用。如:“小心掉水/”“油漆未干/”。限制性公示語以相對委婉但明確、直接的語氣向公眾提出要求,含有限制、約束受眾之意。如:“賓客止步/”“非請莫入/”。強制性公示語是語氣最為強硬的一種,它要求公眾“必須”采取這樣那樣的行動。如:“禁止喧嘩/”“禁止吸煙/”。
二、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漢彝翻譯的現(xiàn)狀
彝族聚居區(qū)的城市是彝族同胞的主要集散地,其城市公示語漢彝翻譯質量的不足,會給彝族同胞帶來學習和生活上或多或少的不便,也會給城市的語言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筆者通過對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的實地調查,認為在公示語漢彝翻譯中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改善。
1.翻譯錯誤。
當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時候,如果翻譯不準確或不妥當的話,很有可能鬧出笑話的。姐店鋪門牌“中國香鞋”被翻譯成“(中國好吃的鞋店)”;“甜品店”被翻譯為“(吃屎的地方)”。此類現(xiàn)象數不勝數。
2.譯語詞匯不統(tǒng)一。
一個漢語詞匯被譯成若干個彝語詞匯的現(xiàn)象在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中比較常見。如:“酒店”一詞就譯成“”“”“”“”四種:“超市”一詞有譯成“”的,也有譯成“”的;“政務服務中心”中的“政務”,被譯成“”“”“”三種,等等。彝族聚居區(qū)城市的漢彝公示語中,諸如此類的譯語詞匯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不僅不減少,反而有逐年遞增的跡象。
3.錯別字多。
在簡短的公示語譯語中出現(xiàn)錯別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監(jiān)管不力和翻譯人員不負責任的翻譯態(tài)度。如:“秤店/”中的 ”,被錯誤的寫成了 ”;“超市/”中的“”,被錯誤的寫成了“”;“太極大藥房/”中的“”,被錯誤的寫成“”;諸如此類的錯別字在商店商城的招牌中比比皆是,使得商店商城的招牌的譯語中錯別字時有出現(xiàn)。商店商城的招牌具有廣告的公能,不但能使商店商城的信息得到有效的宣傳,而且是商店商城形象的有利塑造工具之一,一個成功的商店商城的招牌翻譯,可以加深顧客對它的印象,進而引起光顧或再次光顧的念頭。所以,商店商城招牌彝語翻譯要求譯者不僅要有負責的態(tài)度,還要對漢彝兩個民族的文化、審美、語用習慣等有廣博的知識。
4.全音譯的泛濫。
在公示語的漢彝翻譯過程中遇到的漢語詞匯,如果在彝語詞匯里有相對應的詞匯,翻譯人員就不應該完全音譯,應選用彝語里與之對應的詞匯。許多單位名稱、商店招牌卻往往全部音譯,甚至有泛濫之象。如:“泰康人壽保險”完全音譯為“”;“鑫鑫通訊”音譯為“”;“東方眼鏡”音譯為“”。這種全音譯的譯語,讓彝語受眾感到生疏,甚至不知所云。這樣完全音譯的方法使譯文的效果或作用與原文的效果或作用之間產生了較大的不等值,顯然是不成功的翻譯。
5.譯者對文化差異把握不夠。
不同的民族都存在文化的差異,不同文化的人們在社會背景、生活習俗、思維方式上存在差異,在語言表達上也存在差異,這些差異也都充分地體現(xiàn)在公示語中。譯者如果沒有掌握好漢彝文化差異和漢語與彝語的習慣用語,也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從原語到譯入語的轉換。如:有的地方的“廁所”被譯成“”,實際上“”是漢語“茅廁”在方言中讀“茅斯”時的音譯。彝族人對“解手”這一事象,一般都說“”,所以,這里的“廁所”應該譯為“”。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漢彝翻譯中存在的不足不僅僅是翻譯技巧的問題,譯者把握好漢彝文化差異和漢語與彝語的表達習慣也在公示語的漢彝翻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翻譯公示語時,譯者要考慮譯入語文化和讀者的接受習慣等因素,應該運用交際翻譯的策略,將譯文受眾的文化習慣和習慣用語放在第一位,才能得到準確無誤的譯文,達到公示語漢彝翻譯的目的。
6.有實無名。
部分宣傳語、地名、單位名稱、商店招牌等沒有彝文譯語。這顯然與彝族聚居區(qū)的城市不相符合,也有損城市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建設的形象。如:宣傳語“世界級湖濱度假勝地”,單位名稱“XX人才市場中心”,地名“XX坊”,招牌“康帆電腦維修部”等,都沒有彝文譯語。這有實無名的情況,無疑會給只懂彝文不懂漢文的彝族同胞帶來生活、學習、辦事上的諸多不便。
三、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漢彝翻譯問題的成因
1.漢民族與彝民族語言文化的差異
由于漢民族和彝民族之間存在著歷史、文化、社會和風俗等方面的差異,漢語和彝語的差異就不言而喻了。不少漢語公示語很難以找到對等的彝語。于是,很多譯者就不能很好地意識到漢語對翻譯的干擾而忽視了譯語讀者的語言習慣和接受能力,把漢語公示語機械僵硬地翻譯成彝語,從而影響了彝語讀者對彝文公示語的理解。
2.漢彝翻譯者專業(yè)水平有限
很多進行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漢彝翻譯的人員都不是專業(yè)的翻譯工作者,甚至有的僅僅是懂一些彝文字和彝語而已,他們往往不具備足夠的翻譯知識,難以勝任公示語的漢彝翻譯。這些非專業(yè)譯者的漢語和彝語知識參差不齊,譯法混亂,翻譯出來的公示語必然影響譯語的質量。
3.重視程度不夠
上至政府管理部門下到普通彝族民眾,都對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漢彝翻譯的必要性普遍認同,但對其重要性和規(guī)范性的認識還不到位,有關部門、社會媒體、彝族民眾對此大都關注較少,這樣就難以依靠群體的力量糾正公示語彝語翻譯和譯語使用中的錯誤。
4.公示語標牌制作者工作疏漏
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標牌制作者往往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體力勞動者,他們不僅不懂漢彝翻譯,而且有的還不認識彝文字,所以不僅未能發(fā)現(xiàn)并糾正公示語翻譯中的錯誤,還經常因為粗心大意、不負責任等原因造成漏掉字或漏掉偏旁部首的情況發(fā)生。這直接放任和加深了誤譯的公示語的使用,致使?jié)h語公示語彝語翻譯的錯誤越積越多。
四、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漢彝翻譯的對策
當前,社會還沒有足夠意識到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漢彝翻譯的重要性,這樣的認識狀態(tài)直接造成了相關部門對公示語的漢彝翻譯不重視、監(jiān)管不力,翻譯人員不認真對待公示語的漢彝翻譯,不保譯文質量,受眾對錯誤的彝文公示語也只是“一笑而過”。針對這一狀況,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對策,以便參考。
1.宏觀管理方面。
彝族聚居區(qū)城市的相關部門應該設立專門機構或部門負責公示語的漢彝翻譯工作,譯文通過審定后方可使用,并逐漸形成明文規(guī)定的城市公示語漢彝翻譯的原則與標準。設立彝文譯文公示語濫用、誤用的有獎舉報電話,發(fā)動群眾參與。強化主體責任,對濫用、誤用彝文譯文公示語的給予一定的行政或經濟懲罰。
2.具體的翻譯策略。
彝族聚居區(qū)城市公示語的漢彝翻譯應結合公示語的語體特色,遵循公示語的翻譯原則,以功能翻譯理論等為指導,應用語義翻譯、對等翻譯、交際翻譯和歸化翻譯等策略來進行翻譯。在城市公示語的漢彝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首先要了解公示語的語言特點,然后按照準確原則、簡潔原則、統(tǒng)一原則、易懂原則,把漢語的公示語翻譯成準確、簡潔、統(tǒng)一、易懂的彝文譯語。譯語的精確性、可接受性都應從譯文讀者一一彝族同胞一一的角度考慮,避免出現(xiàn)一些敏感的、容易引起問題的譯語,力求使譯文為讀者所喜聞樂見,從而達到語用交際的目的。公示語翻譯的重點是根據目的語的語言、文化和語用方式傳遞信息,而不是忠實地復制原文的文字,原文形式僅為譯者考慮的部分因素,譯者在翻譯中有較大的自由度去解釋原文。所以,在公示語的漢彝翻譯中,可以綜合使用借譯、仿譯、簡譯、零譯、創(chuàng)譯等翻譯手法,力求使公示語的彝文譯語既能表達出原文的涵義,又能符合彝族同胞的文化習俗和習慣用語。
參考文獻:
[1]華錦木.淺析漢文店鋪名稱的維譯及其有待商榷的幾個問題[J].語言與翻譯,2001(4).
[2]傅志愛,官潔瑜,等.再談城市街道商店和單位名稱的翻譯[J].中國翻譯,2005(4).
[3]沙瑪拉毅.漢彝翻譯技巧探微[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4]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5]陳???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6]楊芳.北京公示語漢英翻譯錯誤研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6(5).
[7]楊全紅.漢英詞語翻譯探微[M].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