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利霞
【摘 要】目的:分析循證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及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情況。方法:選擇2018年6月~2019年5月時段到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3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方式干預,觀察組接受循證護理措施干預,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14%,明顯較對照組82.86%高(P<0.05)。結論: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予以循證護理干預,不僅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還能夠縮短住院時間,并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護理滿意度;循證護理;急性心肌梗死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effect on nursing satisfa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observe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1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2.86%) (P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ut also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 nursing satisfact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中圖分類號】R54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患者冠狀動脈出現持續(xù)性或者急性缺血缺氧導致心肌壞死,多是由于過度勞累、激動、寒冷刺激以及暴飲暴食等引發(fā)[1]。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呈現出逐年增長現象,且具有年輕化發(fā)展趨勢,但仍然多發(fā)生于老年人群;加之老年人群機體多項器官功能均處于衰退中,對人類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所以治療與護理工作更為棘手,應當予以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干預,最大程度幫助改善預后[2]?;谏鲜銮闆r,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開展應用循證護理干預相關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5月時段到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35例。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66.43±2.03)歲;觀察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6.46±2.01)歲。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組間各項基礎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軟件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照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方式干預,主要內容:對患者病情進行實時監(jiān)測,做好褥瘡預防工作,遵守醫(yī)囑予以藥物干預等。
觀察組接受循證護理措施干預,主要內容:首先組建循證護理小組,由臨床經驗不低于5年的護理人員共同組成,護士長擔任組長;(1)提出問題: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癥狀、以往護理工作等進行分析,找出在護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總結。(2)尋找詢證支持: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平臺查閱問題相關文獻,尋找到解決措施,制定出最為科學的護理計劃。(3)循證觀察以及應用:針對每位患者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干預,①疼痛干預:可結合患者疼痛實際情況予以合適劑量的杜冷丁肌內注射干預,并對疼痛持續(xù)時間、部位以及緩解程度等進行觀察,然后予以鼻導管吸氧干預,每分鐘約為2~5L,有利于對心肌缺血缺氧癥狀進行改善,減輕給心臟帶來的壓力,更好的控制心肌梗死現象。②心理干預: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發(fā)病驟急,且疼痛劇烈,并受到醫(yī)院陌生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而影響,內心極易出現悲觀、緊張、焦慮等多種負面情緒,增加交感神經興奮程度,以及增加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發(fā)生率,進而減少冠狀動脈供血,增加心肌壞死范圍;因此,護理人員需要耐心的與其交流,在疼痛劇烈時予以安慰,予以安全感等。③一般干預:發(fā)病<12h時,應當絕對臥床,并限制探視;在4~12h時,可予以流質飲食,結合機體實際漸漸過度到正常飲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則,確保大便通暢。④并發(fā)癥干預:對患者心率等多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jiān)測,能夠對不同心率失常情況進行準確判斷,從而科學用藥;主要是觀察尿道、腦內是否出血;皮膚黏膜顏色、有無出血等;有利于及時發(fā)現異常,并及時處理。⑤健康教育:在整個住院期間都應當對健康教育工作引起足夠重視,結合其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選擇合適的方式開展,使其明白不得過于激動、如何有效避免休克、出血等不良現象,心肌梗死先兆的相關表現;除此之外,還應當行康復指導,結合機體實際狀況制定出相應的運動計劃,幫助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延長存活時間。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進行觀察。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行醫(yī)院自制問卷進行調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2.1 住院時間等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14%,明顯較對照組82.86%高(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最為典型的一種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既往心臟疾病、不合理飲食、天氣變化、吸煙、血脂異常等均是導致其發(fā)生的原因。由于疾病是突然性發(fā)作,若持續(xù)時間>30min,心前區(qū)域會出現壓榨性的疼痛感,使其有瀕死感受,因此,為此類病患予以科學、積極的治療與護理措施干預尤為關鍵,不僅可幫助提升生存質量,還可有效改善預后[3]。
常規(guī)護理方式通常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與局限性、常規(guī)性,通常是針對于大部分患者、大部分情況等,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臨床中的一個細小表現等,只要能夠及時發(fā)現,都是極大可能會提升療效以及改善預后的,因此,為其予以科學的護理服務干預尤為關鍵[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將循證護理應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理想。循證護理方式是將客觀依據作為基礎,并結合在臨床中的經驗,然后尋找科學的證據進行支持,實現護理研究與實踐兩者的有效結合,極大彌補了常規(guī)護理方式中的主觀性以及盲目性,確保每一項護理服務都有證可循[5]。循證護理模式的應用,避免了以往護理人員憑自身經驗與直覺開展服務,實現“事先防范”,不僅節(jié)約了衛(wèi)生資源,還有效提升了護理質量。本次護理服務在開展過程中,嚴格遵循提出問題、循證支持以及制定措施并實施的原則,確保護理措施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并具有針對性的為每位患者服務,從而獲得降低并發(fā)癥、提升滿意度與療效的目的。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予以循證護理干預,不僅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還能夠縮短住院時間,并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艷. 循證護理干預對急性心?;颊咦≡涸缙诘陌Y狀及心理狀態(tài)改善作用分析[J]. 醫(yī)學信息, 2019, 32(15):179-181.
[2] 楊春宇. 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颊咧械膽眯Ч鸞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9, 17(22):243-244.
[3] 陳小軍.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心律失?;颊邔嵤┭C護理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8, 37(24):3358-3360.
[4] 任玉嬌, 周煥芳, 朱麗萍, 等. 集束化干預措施在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及對微小RNA指標影響[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9, 25(11):1713-1716.
[5] 黃柳. 基于時機理論的家庭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9, 25(16):2802-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