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豐
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作為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應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筆者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激發(fā)學習計算的興趣
(一)有效的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計算比較枯燥,因此,教學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將情境創(chuàng)設、游戲、比賽等融入課堂教學中,同時要注意題目的靈活性、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性,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能力。
(二)成立數學興趣小組。成立數學興趣小組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梢远ㄆ诨虿欢ㄆ谂e辦數學講座、速算、口算、巧算比賽,從而使學生達到算得準、算得快、算得巧的目的,增強計算情趣。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邁向成功的催化劑,使人終身受益。學生計算習慣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書寫習慣、驗算習慣。
(一)審題習慣。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因素,而運算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題的正確與否。審題是計算過程中關鍵的一步。審題可以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消除習慣性思維的干擾。例如,計算17-4+6=19,受“湊十法”這一思維定勢的影響,有很多學生算成17-(4+6)=17。學生一看到題目就做,沒有認真審題,沒有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結果這么簡單的一道計算題就算錯了。因此,良好審題習慣的培養(yǎng)任重道遠。
(二)書寫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書寫不規(guī)范也是計算出現錯誤的常見原因,學生在計算時,有時因為字跡潦草分辨不清而誤看。如:6和0、3和5;有的擦擦寫寫、潦潦草草、模糊不清;有的豎式書寫不規(guī)范,數位不對齊、小數點不對齊等,都可能使計算出現錯誤。因此,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guī)范,要督促學生把數字寫端正,寫清楚。
(三)檢查驗算的習慣。檢查和驗算不僅是保障計算正確的有效措施,也是促進學生理解計算過程和計算技能的手段,學生可以通過驗算進一步理解加和減、乘和除之間的逆運算關系。但小學生由于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往往不能自覺地檢查和驗算。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意教會學生驗算的方法。如:要求學生計算要做到“四查”:一查數字是否抄對了;二查符號是否準確;三查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四查計算結果是否算對和寫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付諸努力。
三、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優(yōu)化算法
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能有條不紊。如在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擺一擺,體會“湊十法”的過程,領悟“湊十法”的方法。在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可通過情境、問題,列出相應的算式:如煙鋪小學一年級有9名男同學,6名女同學,一年級一共有學生多少名?列出算式是9+6,有學生馬上匯報出了答案:老師,9+6=15。我說:你真聰明!還有多少小朋友也知道結果?知道的小朋友想辦法驗證一下你的結果是否正確;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借助學具幫助我們進行計算。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用學具分別表示9和6,按照各自不同的思路進行操作,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感悟加法進位的算理。匯報時我盡量讓學生敘述、補充,收集各種信息,展示多種算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現這些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過湊10來達到口算的目的,使學生懂得這種題目通過“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加幾”的方法口算,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yōu)化”,尋求簡潔、快速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在計算教學中重視口算訓練
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具備較高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口算,加強口算訓練。因為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筆算、珠算、估算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有著較廣泛的應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加強口算訓練,在每節(jié)數學課前,我都會利用2至3分鐘時間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如:(1)口算比賽,讓學生在書上口算練習題的后面直接寫得數,比賽后組織訂正、評價。并讓算得又對又快的學生說說自已的訣竅。(2)看口算卡片直接寫得數,可以將書上的口算題或重點口算式題寫在卡片上,學生依次寫出得數,最后出示口算題組織學生訂正、評價。(3)看口算題直接口答,讓學生自已先口算一遍后再指名回答。(4)聽算,教師念口算題,讓學生直接寫出口算題,聽算結束后出示口算題,組織學生校對,評價聽算結果。(5)找朋友:讓學生拿著口算卡片找到得數等。這種緊張有序的訓練形式,既能關注每一個學生,又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群體學生口算練習的質量。
五、加強錯題的整理和分析
要重視學生錯題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錯誤的思想根源。在平時的批改作業(yè)中,我準備一本記錄本,將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分類記錄下來,從中發(fā)現共性錯誤并找出典型錯例,便于教學中“對癥下藥”,特別是找出算理不清、方法不對、容易出錯的典型錯例,組織學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有目的的進行訓練。同時,也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本錯題本,要求學生進行“錯題整理”,把自己作業(yè)本、練習本、試卷里的錯誤及時記錄在錯題本里,找出錯誤原因,并及時訂正、歸類整理。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讓我們每個數學教師,攜起手來,堅持不懈,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