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前列腺"/>
宋洪明 楊偉
【摘要】 目的 分析影響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OAB)術后癥狀改善的影響因素。方法 120例BPH合并OAB患者, 均采取TURP進行治療, 并進行術后隨訪。觀察手術治療效果, 分析影響術后癥狀改善的單因素及多因素。結果 平均手術時間(51.2±7.59)min;平均出血量(47.24±4.42)ml。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是否合并泌尿系統(tǒng)感染、是否存在尿潴留對術后癥狀改善無明顯影響,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列腺體積、術前IPSS評分與殘余尿量為術后癥狀改善的影響因素,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前列腺體積、術前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量表(IPSS)評分與殘余尿量屬于影響患者術后癥狀改善的影響因素(P<0.05)。結論 對BPH合并OAB經TURP治療可取得一定的療效, 但是臨床療效在前列腺體積、術前IPSS評分與殘余尿量的患者中存在差異, 因此臨床中可將上述指標作為預測手術治療效果的一項重要手段。
【關鍵詞】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過度活動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31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疾病, 該疾病會給患者帶來排尿不暢及尿頻尿急等不適情況, 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1]。對BPH公認的治療方法是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 該術后方式具有較好的療效, 但對BPH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overactive bladder, OAB)的患者卻容易在術后發(fā)生尿失禁情況, 這影響患者康復, 所以需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防治[2]。本次研究中探討了行TURP治療BPH合并OAB術后的影響因素, 旨在為手術療效與術后并發(fā)癥預防提供有利參考,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泌尿外科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BPH合并OAB患者為研究對象, 患者年齡51~84歲, 平均年齡(65.2±6.3)歲;病程1~6年,?平均(3.2±1.0)年;術前IPSS評分為22~33分, 平均(27.2±1.9)分。納入標準:①經CT、彩超檢查確診為BPH, 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尿頻尿急、夜尿增多情況, 判定為OAB[3];②有良好手術指征;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者;②手術禁忌者;③合并精神障礙疾病者。
1. 2 方法 術前均給予患者常規(guī)檢查, 檢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及心電圖檢查等, 對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者進行相關治療, 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發(fā)生率。對患者均予TURP治療, 具體手術操作如下:入室為患者連接監(jiān)護系統(tǒng), 實時監(jiān)測患者心率、血壓等各各項生命體征, 給予患者連續(xù)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用F24尿道探子擴張尿道, 經尿道插入電切鏡觀察尿道長度與前列腺增生情況。在5點與7點位置電切前列腺組織, 電切長度自膀胱頸到精阜, 電切深度到達包膜層, 切除左右側前列腺增生組織。電切動作需迅速, 切除后修整膀胱頸尖部、頸口、膀胱腺窩, 修整后止血。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手術治療效果, 分析影響術后癥狀改善的單因素及多因素。術后對患者進行隨訪, 隨訪的時間為術后1個月, 具體的隨訪指標包括以下內容:年齡、前列腺體積、術前IPSS評分、殘余尿量、泌尿系統(tǒng)感染、尿潴留。通過隨訪上述指標評價患者經手術治療后的癥狀改善情況, 且探討各項指標同術后癥狀改善的關系。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取Logistic回歸分析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手術治療效果 本組選取的120例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 手術時間為34~74 min, 平均手術時間(51.24±7.59)min;術中出血量34~60 ml, 平均出血量(47.24±4.42)ml。術中未出現低體溫及低血壓情況。手術效果符合預期的標準。
2. 2 術后癥狀改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是否合并泌尿系統(tǒng)感染、是否存在尿潴留對術后癥狀改善無明顯影響,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列腺體積、術前IPSS評分與殘余尿量為術后癥狀改善的影響因素,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顯示:前列腺體積、術前IPSS評分與殘余尿量屬于影響患者術后癥狀改善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3 討論
BPH是中老年常見的一種疾病, 近年來該病的發(fā)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4]。關于BPH疾病的病機研究較多, 但是具體病因尚未闡明, 其中常見的影響因素為上皮、間質細胞增殖平衡受破壞, 其他的影響因素則包括雄激素及雄激素同雌激素相互作用、生長因子、炎癥細胞、遺傳因素等, 目前已知BPH的發(fā)生必須具備有功能的睪丸、年齡增長兩個基本條件[5]。BPH在臨床表現上主要是早期因代償使得癥狀并不典型, 然而隨著下尿路梗阻情況的進一步加重則會出現典型的癥狀, 如尿頻、尿急、夜尿增多、排尿躊躇、排尿困難、尿不盡等, 這些癥狀均會對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巨大影響[6, 7]。此外BPH患者也容易合并其他同泌尿系統(tǒng)相關的并發(fā)癥, 其中比較常見的是OAB, BPH合并OAB導致疾病進展加快, 所以在確診疾病后及時的進行治療非常關鍵[8]。針對BPH合并OAB提倡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 具體的治療方式是使用TURP, 該手術方式的技術比較成熟并且臨床經驗也比較豐富, 采取這一方式具有很好的效果且安全性也比較高。然而BPH合并OAB的手術治療效果也容易受諸多因素的影響, 因此為進一步探討術前指標同癥狀改善的關系, 本文就120例患者手術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是否合并泌尿系統(tǒng)感染、是否存在尿潴留對術后癥狀改善無明顯影響,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前列腺體積、術前IPSS評分與殘余尿量為術后癥狀改善的影響因素,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前列腺體積、術前IPSS評分與殘余尿量屬于影響患者術后癥狀改善的影響因素(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前列腺體積比較大的患者, 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在操作過程中常常不能掌握切除范圍大小, 這樣可引起較大創(chuàng)傷且可能使得增生切除不完整, 這影響術后癥狀的改善。術前IPSS評分是評估前列腺增生癥嚴重程度的關鍵指標, 評分<8分的患者損傷程度高, 即便是采取TURP手術治療患者在術后也容易出現癥狀改善不明顯的情況[9]。術前殘余尿量較高的患者意味著膀胱排尿功能代償不全, 且殘余尿量的多少也與下尿路梗阻程度成正比, 采取TURP手術治療多數患者無法解除梗阻情況, 這樣對癥狀改善不理想[10]。通過影響因素的分析提示在臨床中行TURP手術治療BPH合并OAB時, 對影響療效的因素應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干預, 如對前列腺體積較大者需在術前準確評估增生部位, 并且在術中做到合理切除;對術前IPSS評分較低者則可考慮擇期手術, 待評分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再進行手術;對術前殘余尿量較高者也可考慮通過擇期手術或者輔助尿量排空的方式[11]。通過科學的處理以保證手術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對BPH合并OAB采取TURP的手術方式治療中應用前列腺體積、術前IPSS評分與殘余尿量對評估患者的預后有重要幫助, 保障手術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建龍, 陳毅來, 王蕾蕾, 等. 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綠激光氣化切除術后儲尿期癥狀改善的多因素分析.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 2019, 38(2):196-200.
[2] 母健君, 王小平, 吳佳麗. 同期經尿道手術治療淺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療效分析.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8, 15(1):32-34.
[3] 孫婧.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與預防措施.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9, 6(15):25-27.
[4] 章尹崗, 劉文. 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與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性生活質量觀察. 中國性科學, 2019, 33(7):27-30.
[5] 李濤, 傅崇德, 陳廣瑜, 等.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發(fā)生附睪炎的危險因素分析. 國際外科學雜志, 2018, 45(9):588-591.
[6] 石富華, 郭硯波. 分析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并發(fā)精神障礙的原因及護理對策.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9, 25(2):102.
[7] 錢凡, 樊彩斌. TUVP聯合TURP對高齡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療效及術后發(fā)生膀胱頸攣縮相關因素分析. 廣東醫(yī)學, 2019, 18(11):1637-1639.
[8] 陳芳, 金曉武. 膀胱沖洗液溫度對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和出血的影響研究.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9, 25(5):114-116.
[9] 魯向陽, 李文亮, 李春明.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激光氣化術后并發(fā)尿路感染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 2019, 35(4):89-90.
[10] 畢慧鋒, 馮中文, 寧新榮, 等.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體積與經尿道鈥激光前列腺剜除術后壓力性尿失禁關系研究.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19, 42(10):896-899.
[11] 史力, 吳小鵬, 左立, 等. 內分泌治療聯合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化發(fā)展及預后的影響分析. 健康之路, 2018, 28(6):75-77.
[收稿日期: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