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敏潔
摘要: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相比較以往教材,更加注重學生古詩詞的積累與感悟。本文在搜集整理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詞的教學內容和已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目前詞作教學設計的整體趨向和不足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今后可以探索的詞作教學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詞 部編版 教學研究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詞興盛于唐宋時期,在宋代之后,原本作為歌詞的詞與音樂逐漸相分離,便形成了一種具有特殊格律的詩體。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相比較以往教材,更加注重學生古詩詞的積累與感悟。本文在搜集整理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詞的教學內容和已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對目前詞作教學設計的整體趨向和不足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今后可以探索的詞作教學研究的方向。
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詞的教學內容編排
部編版教材中詞的教學內容編排如下:(1)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日積月累《憶江南》。(2)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1課中《清平樂·村居》、語文園地一日積月累《卜算子·詠梅》。(3)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課中《長相思》、語文園地七日積月累《漁歌子》。(4)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3課中《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5)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中《8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9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10清平樂·春歸何處》。整個部編版教材中共出現(xiàn)9篇詞,其中3篇為課文,3篇為日積月累,3篇為最后的古詩詞誦讀?!肚迤綐贰ご寰印贰堕L相思》《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需精讀,其余則重在誦讀積累。
綜觀整套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除去最后六年級下冊的古詩詞誦讀部分,前六首詞的編排,內容上,與其所在的單元主題相關,聯(lián)系單元的語文要素,詞的選擇也體現(xiàn)了教科書編寫者的用心。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課中《長相思》和語文園地七日積月累《漁歌子》,其所在的單元主題是“四時景物皆成趣”,單元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所選的兩首詞,詞作的景物描寫確有獨特之處??梢?,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詞的教學,既要充分考慮課程標準中對于各個學段古詩詞教學的要求,同時,有意識引導學生從詞中學習語文要素,提升核心素養(yǎng),這是部編版教材區(qū)別于以往以及其他教材的重要之處。
二、部編版詞的已有重要課例和教學論文
由于2019年開始全國統(tǒng)一使用部編版教材,已有的重要課例和教學論文,涉及的絕大部分是人教版、蘇教版等其他版本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針對部編版教材中詞的教學研究還很少,筆者比較了各版本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發(fā)現(xiàn),同一首詞不同教材的課后練習關注的要點大致相同,而課后練習是教師設計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因此,這些課例和教學論文,對研究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詞的教學具有一定意義。
筆者從兩方面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搜集與整理,一方面是系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研究,一方面是每首詞作的已有課例和教學研究。古詩詞教學研究方面,已有研究較為全面,且呈現(xiàn)出較一致的目標訴求,即學生的古詩詞文化熏陶。重要的研究論文有:趙方紅《以層級閱讀促理解能力提升——小學高年級古詩詞閱讀教學探索》、張新華《小學高年級古詩詞教學目標的制定》、王斌《“四式·四點”:小學古詩詞教學誤區(qū)及應對策略》等。
每首詞作的研究,分重要課例和教學研究論文兩部分?!稇浗稀贰肚迤綐贰ご寰印贰堕L相思》《卜算子·詠梅》《漁歌子》有較多名師經典課例,教學研究論文也較多。盧謙的《淺吟低唱皆因情 萬紫千紅總是春——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魏星教學對比賞析》一文選取了兩位名師的八個教學片斷,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對比鑒賞,兩位名師在同一篇詞作的教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各自的教學主張、教學風格和語文追求。施萍一的《力量助生長——<清平樂 村居>教學設計》分板塊進行了教學設計,“誦讀、想象、聯(lián)想、體驗,再現(xiàn)詞的敘事原型,讓課堂成為真實的生活”,“讓課堂歸還兒童的生長時空”,同時“發(fā)現(xiàn)文體特點,豐富畫面,品味語言”,“讓課堂帶給兒童往上走的生長力量”。彭才華的《意象:詩詞教學的入口——以<清平樂 村居>教學為例》以意象為教學入口,提出了“聯(lián)結生活、溯源比較、因聲求氣”等教學策略。王從華、施旭暉的《以學情分析為中心 整合閱讀教學內容——<長相思>名課研習》從“學習起點”“學習狀態(tài)”“學習結果”三個維度分析課例,《古詩詞教學:植入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藝術與原理解析》則是王榮生教授的現(xiàn)場評講,從“加入知識元素,引導學生朗讀”“營造畫面,讓學生內心與詩詞相通”兩個方面指導教師怎樣從名師的課堂中學習“有效地把中華文化基因植入學生腦?!薄4送膺€有諸向陽執(zhí)教《卜算子·詠梅》,趙志祥執(zhí)教的《漁歌子》等重要課例。
三、部編版詞作教學設計的趨向和不足
綜觀各首詞的已有的重要教學設計,整體趨向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由側重“知識的掌握”逐漸轉變?yōu)閭戎亍澳芰Φ恼莆铡?其次,在教學的內容上,由“就詞論詞”逐漸轉變?yōu)樯钊氲健霸娮鞅澈蟆被蛳嚓P詞作的拓展;第三,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從原本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榫C合運用多種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知識的掌握”漸漸退居其次,教師更加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注重朗讀的訓練。不僅要求學生讀準確,讀流利,讀出節(jié)奏,更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韻味,讀出畫面,讀出情感,有的課例中還以古法吟誦為目標。第二,關注學生對語言的想象。新課標對不同學段的詩詞教學提出了不同要求,小學的三個學段都要求對詩詞展開想象,第三學段更是要求“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隨著課標的更新變化,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對想象更加關注,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插圖、聯(lián)系生活等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對詞作進行想象,從而加深理解、補白畫面、感悟情感。第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表達。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詞作的情境和情感。這種教學目標的設定,超越了以往單純“輸入”,更關注“輸出”,關注學生的體驗。這三方面,都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為目標的。
其次,在教學內容上,結合部編版教材整體的教學內容方向,教師在設計時,越來越多地開始深挖詞作背后的內涵以及拓展相關詞作,以一篇帶整體,以期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語言積累。比如,拓展同一詞作者的詞,拓展同一主題的詞,拓展同一詞牌名的詞,進行異同比較,聯(lián)系詞人背景,對文本進行更深的解讀,從而使得學生理解詞作里的豐富內涵,借一首詞了解一個詞人,了解一個時代。
第三,在教學方法上,突破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同屏、動畫、批注等方式,來更好地促進課堂生成。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個別課例中,多媒體喧賓奪主,直觀形象的呈現(xiàn)反而減少了學生學習詞作時的個性體驗。
四、部編版詞作教學研究的方向
部編版教材中詞作比其他教材更為豐富,且在編排時注重了語文要素的銜接,因而,有很多的研究方向值得我們去探討。
首先,古詩詞,尤其是詞,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關鍵。對于這一較生疏的體裁、較難理解的文本,在教師本身富有個人魅力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以往的研究在這一方面關注較少。
其次,對于目前研究相對較空白的詞作,比如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的《西江月》,針對單篇詞作進行教材的研究、教學設計的研究,從而為教師進行該詞作的教學提供借鑒和指導。同時,在有的版本教材中,這首詞是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與已有的初中該首詞的教學進行比較研究,探討小初語文銜接教學,是有意思的研究方向。
第三,對于僅僅要求鑒賞的教學內容,研究如何上好詞作鑒賞課。比如六年級下冊最后的三篇詞作《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清平樂·春歸何處》,是作為誦讀積累的教學內容,而且已有的小學教學研究幾乎空白。對于這部分教學內容,應該設定怎樣的教學目標,采用怎樣的教學形式,小初詞作教學如何銜接,是值得研究的方向。開設詞作鑒賞課,引導學生愛上古詩詞,為學生打開中華古典詩詞這一藝術殿堂,為中學的語文學習做好銜接。
第四,大部分詞作,教學設計已較多,但針對教學設計的研究論文和針對詞作本身的研究論文卻很少。詞作本身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理解教材。對教學設計進行研究,則有助于教師在比較中優(yōu)化設計,提升課堂效果。同時,結合部編版語文要素的編排,從語文要素的角度優(yōu)化教學目標的設定,并可以關注教學目標的層級遞進。
第五,已有的詞作教學研究,學情研究相對空白。所謂“學情研究”,就是對學生的基本特征和學習基礎進行了解與分析。教材變化、地區(qū)差異,都是關乎學情的重要因素。張家港于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全面啟用部編版,各個年級、城鄉(xiāng)之間的學情差異較大。另外,很多教師對于學情研究的方法缺少了解。以學習起點、學習狀態(tài)、學習結果為框架,對學情進行動態(tài)性關注,才是更為有效的學情研究。在“學習起點”方面,可從“已知”“未知”“需知”“想知”“能知”等方面進行。學情研究是教學的起點,因而,這一方面的研究值得重視。
第六,部編版教材詞作課后練習研究。《清平樂·村居》《長相思》《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三首詞作含有課后練習,其中,均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后兩首還要求“默寫”?!肚迤綐贰ご寰印芬笳f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中的情景;《長相思》要求“借助注釋,理解《長相思》的意思,試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學交流?!薄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要求“與《宿建德江》比較表達的情感的不一樣”。三篇閱讀教學課文,課后練習的難度結合學段特點呈現(xiàn)遞進趨勢。新課標對小學語文詞作課后練習的要求、部編版小學語文詞作課后練習的設計理念、課后練習對于教學目標設定的意義、部編版小學語文詞作與其他版本教材在課后練習上的設計比較、部編版教材詞作課后練習的優(yōu)點與不足……
總而言之,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詞的研究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路徑,有待我們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