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婧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優(yōu)化,以大學教學為重點的改革也在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改變固有的教學內(nèi)容和常規(guī)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勢在必行。閱讀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相應地進行調(diào)整,以求適應現(xiàn)階段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要求。本文對認知語言學理論進行分析,通過該理論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相結合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大學英語教學順利開展。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大學英語;閱讀教學
一、引言
認知語言學是多種認知理論的統(tǒng)稱,它代表的是一種研究范式,要求人們從語言的角度去研究人腦中的概念,并將人們的日常經(jīng)驗作為語言使用的基礎。因此,認知語言學強調(diào)的是語言與認知能力的關系。閱讀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復雜性尤為突出,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需要將大腦中貯存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結合,并且對新輸入的語言信息進行驗證、分析和推斷。在當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可以深度挖掘閱讀的本質(zhì),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認知語言學理論
“認知”是指人通過感知世界來形成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概念,從而形成認識世界的經(jīng)驗。認知語言學就是在此基礎上對語言進行研究。認知語言學理論(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ory,簡稱CLT)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教授蘭格克(Langacker)最早提出,他認為該理論是自然語言理解以及產(chǎn)生相關過程的實際研究理論。1990年,國際認知語言學協(xié)會成立。2000年,英國學者費爾曼更新了認知語言學理論,他認為“認知語言具有一定的框架性,通過語言框架構架起學者對于自然語言的最初認識”。不同于傳統(tǒng)語言學,認知語言學以哲學體驗為研究基礎,以研究語義關系為核心內(nèi)容,強調(diào)的是人的認知體驗,關注的是認知方式與語言習得的關系。因此,認知語言學理論可以使人們更深入地分析語言現(xiàn)象,從而了解語言本質(zhì)??v觀國內(nèi),20世紀90年代初,學者將認知語言學理論引入國內(nèi)。隨著該理論的研究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從認知的角度研究語言。如今,認知語言學已經(jīng)成為語言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三、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
根據(jù)筆者教授大學英語課程的經(jīng)歷以及在各校的調(diào)查情況來看,當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首先,隨著教學的改革,當前大學英語逐漸轉(zhuǎn)向?qū)嵱糜⒄Z教學,即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因此,目前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以及表達流利程度的訓練。而且,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評價一節(jié)“好課”要看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是否踴躍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似乎達到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目的,殊不知,學生對于閱讀技能的掌握少之又少,這不利于學生閱讀成績的提高。此外,通常由于受到實際教學時數(shù)的限制,閱讀教學往往更加注重學生對于閱讀材料中單詞、短語、句子含義的掌握情況,很少或者幾乎忽略閱讀技巧的講解。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難以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其次,學生對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英語閱讀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是大學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的效果與大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緊密相關。然而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沒有專門的英語閱讀課程,導致其對大學閱讀教學的認識遠遠不夠。部分大學英語教學過度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夸大閱讀在應試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部分學生基礎不扎實,詞匯量累積不夠,在閱讀考試中總是無從下手,但他們又必須面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所以教師不得不在課堂中花大量時間去給學生講解重點詞匯和分析句子的含義。這種延續(xù)了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會直接影響學習英語水平的提升。
再次,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傳統(tǒng)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被視為一種簡單的機械行為,是對書面符號的辨認,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單一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即要求學生掌握詞匯的發(fā)音和詞義,接著通過分析文章中的語法關系來理解句子,最后總結全文。這種教學模式強調(diào)給學生灌輸大量文本信息,忽略了閱讀方式和技巧的傳授。殊不知,當前的大學生認知思維和思辨能力已趨于成熟,單純的記憶詞匯和文本信息已經(jīng)不可能滿足他們的發(fā)展需求。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效率低,難以通過閱讀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四、認知語言學理論融入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應用研究
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入認知語言學理論,能夠提升閱讀活動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在閱讀時的認知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因此能夠更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認知語言學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閱讀材料方面
1.理解性
大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的開展是以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基礎的,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要有針對地選擇閱讀材料。在選擇閱讀材料時首要考慮的是學生對所選材料的理解能力,這是基于認知語言學理論進行閱讀材料選擇的基礎原則之一。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已有語言水平、表達能力等因素。在選擇材料時,教師要適當控制材料的難度,既不能過于困難,這樣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過于簡單,這樣不能提高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
2.關聯(lián)性
關聯(lián)性也是基于認知語言學理論進行閱讀材料選擇的基礎原則之一。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材料的選擇要與教師制訂的教學計劃緊密相關。進行閱讀教學之前,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安排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如初期階段的教學目的是增加學生的詞匯量、中期階段是加深學生對于句子的理解、后期階段是使學生能夠自如地轉(zhuǎn)換句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自身設定的閱讀計劃去選擇對應的閱讀材料。這樣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也有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發(fā)展。
3.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能長久堅持做一件事情的動力源泉。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學乏味枯燥,自主能力較強的大學生長時間也會難以適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趣味性較高的材料,選取學生比較關注和感興趣的材料,或者貼近學生生活并和他們生活緊密相關的一些材料。這也是基于認知語言學理論進行閱讀材料選擇的基礎原則之一。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加閱讀教學的課堂趣味性,可以更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訓練方面
1.閱讀前應用
根據(jù)認知語言學的理論要求,在開展閱讀教學和形成有效閱讀之前,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確定其合理性。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預測閱讀材料,指導學生快速瀏覽閱讀材料,從整體上把握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其次,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教師要最大限度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掌握閱讀材料。再次,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整體把握材料的基礎上關注材料中的個別細節(jié)信息,尤其需要關注段落大意和中心大意。
2.閱讀中應用
認知語言學理論要求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實現(xiàn)自我調(diào)節(jié)與自我監(jiān)控。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所呈現(xiàn)的能力和對材料的掌握情況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實際閱讀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當任務完成后,學生可獲得更多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3.閱讀后應用
認知語言學理論要求教師在閱讀后指導學生進行自我閱讀的完整評估和有效監(jiān)控。第一步,認知語言學理論能夠強化自我監(jiān)控。教師有效指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求學生在閱讀后記錄下不理解的內(nèi)容,并最大限度調(diào)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尋找相關資料,以加深理解。第二步,閱讀完畢后,需要學生對自我能力,包括自己的閱讀水平和喜好進行評估,實現(xiàn)精準把握自身閱讀水平,從而有效提高自身閱讀水平。
五、結語
對于教師來說,將語言學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可以為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新的視角和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入認知語言學理論,能夠很好地促進閱讀活動的有效提升,閱讀活動中存在的認知心理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因而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英語閱讀,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馬菁.認知語言學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研探索,2019(38):220.
[2]沈曉.認知語言學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272-273.
[3]夏珊娜.淺析認知語言學與語用學、大學英語教學間的聯(lián)系[J].經(jīng)濟與文化,2011(2):168-169.
[4]趙征,段文靜.認知語言學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跨界者,2019(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