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珂
【摘要】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如何讓幼兒成為表演游戲的主人,在游戲中獲得快樂,收獲成長,這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結合園部課題研究的推進,我們班級嘗試有效選擇繪本故事這一平臺,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表演游戲題材內容,打破室內空間和材料的局限性,有效利用戶外空間,滿足幼兒的發(fā)展和需要。在關注幼兒基本表演經(jīng)驗素養(yǎng)積累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每個幼兒都在獲得快樂的同時收獲成長和情感體驗。
【關鍵詞】繪本;戶外表演游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 (2020)24-0136-02
一、游戲前——行動
(一)打破空間限制,由內向外——從“室內表演區(qū)”向“戶外表演區(qū)”自然過渡 繪本故事一直深受孩子的喜愛,它在視覺上以言簡意賅、簡單易懂的文字和色彩明快、充滿童趣的圖片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在內容上涉及社會、科學、藝術等多個方面,對孩子有著極大的教育價值,是他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玩伴。最近,因為開開小朋友把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帶到了班級閱讀區(qū),班級里一度掀起了“恐龍熱潮”。不僅語言區(qū)放滿了有關恐龍的繪本圖書、美工區(qū)制作恐龍、科學區(qū)探究恐龍骨架等等,就連班級里的表演區(qū)也不例外,孩子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商量扮演著自己感興趣的角色,不斷重復演繹著自己熟悉的故事情節(jié),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著表演游戲帶來的快樂。
幼兒A:老師,霸王龍爸爸最后悄悄地離開小甲龍,偷偷藏在大樹后面哭泣,我把這面墻當大樹偷偷藏著,要是真的有大樹就好了。
幼兒B:老師,我們表演的怎么樣,我想讓大家都來看我的表演。
教師:因為我們表演區(qū)場地的限制,造成了這些問題,你們有什么建議?
面對問題,孩子總是會有許多出其不意的想法迸發(fā),他們想把表演區(qū)搬到戶外,在更寬闊、更自由的氛圍下,表達作品,體驗繪本的魅力?!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特別強調:“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既然是戶外,哪一片場地最適宜呢?孩子通過小組討論,以投票的方式確定了游戲場地——樹屋。它位于我們幼兒園南門口的空地,是一座兩層的小木屋,一棵挺立、粗壯的櫸樹從小屋中間拔立而出,像極了小屋的屋頂,名為“樹屋”。
(二)推翻常規(guī)限制,由此及彼——從“不是表演區(qū)”向“我心中的表演區(qū)”自然過渡
以前,園部的戶外“樹屋”場地主要以“萌娃小鎮(zhèn)”為主題,通過模仿再現(xiàn)生活中店鋪開張、商品買賣等生活體驗類的角色扮演游戲活動。如何改造“樹屋”呢?我們打破常規(guī),嘗試以“大劇院”概念的形式展開行動。同時,發(fā)動家長資源,通過上網(wǎng)查閱、實際參觀等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相關常識,重新布置樹屋區(qū)。經(jīng)過商量,孩子用畫筆畫下了心中的設計,初定樹屋一樓設置飲品店、禮品店、餐廳,二樓是創(chuàng)意設計室,包括海報的制作、服裝的設計等,樹屋的大草坪創(chuàng)設了后臺化妝區(qū)、舞臺表演區(qū)。
(三)打破材料束縛,按需自取——實現(xiàn)材料自助化、自主化
表演材料是幼兒有效開展表演游戲的重要物質條件。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幼兒表演游戲過程中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幼兒在表演中有新奇的想法。通過探討,孩子商量著自主戰(zhàn)隊,分成三個小組:劇本宣傳小組、道具制作小組、錄音與場景小組,大家彼此分工明確,相互合作。
二、游戲中——探究
(一)我的游戲我做主——劇本的產(chǎn)生
表演需要劇本,劇本從哪里來?我們覺得既然是幼兒的表演,劇本就交給他們來完成?!霸趺凑f,怎么演,什么動作,什么表情”都交給他們了。于是我們準備了一張大紙和孩子一起討論劇本的內容。幼兒一邊說,我們一邊記錄,就這樣,自制的劇本誕生了。
(二)發(fā)揮同伴作用——角色的分配
劇本確定后,大家開始角色分配。“小甲龍”是繪本故事的主人,當然成了熱門角色,大家都想當一回。面對這一情景,筆者并沒有急著去介入,而是學著觀察和等待,等待小組中的“權威”來化解這一矛盾。你會發(fā)現(xiàn),“權威”的方法并不輸教師的想法。
(三)關注材料、語言、動作的媒介作用——提升角色意識
在最初,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幼兒的表演游戲非常的混亂,常常會出現(xiàn)各玩各的,有些時候雖然表面慢慢融合了,但是沒過多久部分孩子就開始游離于游戲之外,有的不知所措、有的擔心忘記對白、還有的不愿意表達和表現(xiàn)。面對這些問題,發(fā)揮繪本本身的價值,一方面在表演區(qū)投放幼兒自制的劇本,另一方面通過觀看視頻,啟發(fā)幼兒集體討論、問題反饋,針對存在的問題,再次明確自己的角色任務,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幼兒成了積極主動的“自我指導的學習者”,他們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再次被充分調動,幼兒享受與表演的干擾因素也慢慢減少乃至消失。
(四)提供“留白區(qū)”——關注幼兒游戲的深度
戶外繪本表演游戲的過程,其實也是幼兒對繪本作品本身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因此,隨著幼兒對繪本故事的一次次演繹,筆者創(chuàng)設了“留白區(qū)”,不僅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大量的低結構材料和舊物品,筆者還特意開辟了一個獨特的游戲區(qū),幫助幼兒樹立“代替”和“創(chuàng)造”的概念。你會看到,孩子把椅子到扣在草地上,當成是“高山”小心翼翼地跨過去。
三、游戲后——思考
(一)幼兒方面:以需要為導向,自我不斷提升
一個繪本故事在戶外區(qū)域的自由研究,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在這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主動和熱情,伴隨著他們對繪本表演的興趣,經(jīng)歷了從“在什么地方演”到“怎么在樹屋演”再到“我該怎么演”,到最后的“我會這樣演”的過程。依附于繪本本身、材料環(huán)節(jié)的作用,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創(chuàng)造想象力不斷被點燃的許多瞬間。在他們看來繪本演繹的過程,更像是游戲,幼兒在開放的、多方位的、動態(tài)的環(huán)境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享受著表演和創(chuàng)造帶來的樂趣。
(二)教師方面:關注幼兒本位,以問題為線索,持續(xù)觀察
回顧整個繪本表演游戲的過程,我們教師的角色是多樣的,既是陪伴幼兒共同探究的“無知者”,也是和孩子一起積極探究表演過程的“參與者”,更是理性觀察與及時反思的“研究者”。戶外繪本表演游戲的實踐過程,更像是教師和幼兒共同“試誤”的過程,追隨幼兒的問題,與幼兒共同面對挑戰(zhàn),以解鎖問題為線索,鼓勵幼兒自己說出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梳理原因,共同探討有效改進的策略。
四、結語
幼兒園戶外表演游戲,在繪本的助力下能夠給予幼兒更寬廣的游戲空間,更加豐富的戶外表演材料,也更能夠調動和激發(fā)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著班級繪本的不斷有效運用,關注幼兒本位,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會得到不斷的提升,讓孩子的一百種想法都能在戶外繪本表演游戲中被肯定、被解讀、被表達。
參考文獻:
[1]王惠玲.談表演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3(59).
[2]吳海燕.尋找繪本的另一種價值[J].江蘇教育研究,2014(19).
[3]袁雪琴.幼兒繪本與自主性游戲有效整合的教學研究和實踐[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10).
[4]余麗娟.幼兒繪本表演“游戲化”的演變[J].家教世界·現(xiàn)代幼教,2020(03).
[5]張彩麗.基于繪本的幼兒表演游戲的研究[J].科教導刊一電子版(中旬),2019(06).
[6]莫群,劉南威.探索幼兒園表演游戲中繪本的選擇和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0).
(責編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