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運
【關鍵詞】初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積極性。體育課堂中結合一些體育項目,比如拔河、球類運動,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與合作力,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精神,在競技的過程中能夠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加強交際能力。這種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初中生常見的體育心理問題
體育心理問題區(qū)別于其他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對待體育運動時的態(tài)度,以及體育考試時心理的狀態(tài)等,如果處理不好這些問題,將影響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身體素質的提高,嚴重影響學生的體育中考成績,更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運動意識的養(yǎng)成。而初中階段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隨意性強,缺乏團隊意識
初中階段低年級的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室外體育課的要求差異性大,主要表現(xiàn)在整隊集合的速度,熱身跑過程中整體意識:在整隊集合過程中,集合散漫,接受教師指令后的反應慢,喜歡動,易與周圍的學生討論;在熱身跑的過程,不能按教師要求整齊排隊,進行熱身跑,自己動作隨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動作,缺乏團隊意識,沒有融入班級整體中去。高年級的學生,部分學生越來越圓滑,把這部分學生稱為“油滑”,上述情況更加嚴重。
(二)怕熱、怕寒、怕出力,缺乏堅強的意志品質
體育課的特殊性在于課的實施是在室外進行,春夏秋冬,風霜雨露都會遇見,而遇到這種天氣,部分學生就會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對運動的熱情,心理擔憂,做動作拖拖拉拉,甚至不愿參與,特別是女生,這部分學生缺乏堅強的意志品質。
(三)心理承受能力差,導致體育考試心理波動大
部分學生,平時測試時成績優(yōu)異,但到大考時,如期末考試、體育中考涉及排名或升學的考試,心理起伏大而導致發(fā)揮失常,成績不理想。這種遇到大考容易緊張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
三、體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體育教學的措施
(一)科學開展合作活動,提升學生合作意識
初中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雖然意識及社會適應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心理素質方面還有很多的缺陷。比如有的學生不善于與他人交往,面對困難時也不懂得進行求助,不會傾訴而導致一些情緒壓在心中。長此以往,必然會打破心理的平衡狀態(tài),進而出現(xiàn)復雜的心理問題。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體育交流合作項目,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通過合作,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比如:我們可以設計“接力賽跑”活動,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男女混著分,之后再進行200米接力賽。比賽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需要拼盡全力,這樣才能夠取得比賽的勝利,最后對勝利的小組進行獎勵,對失敗的小組進行經驗總結,鼓勵學生下一次改進。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接力比賽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增進感情。此外,還可以組織多人合作活動:三人跳、打羽毛球、球賽等,在組織比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揮好引導作用,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進而選擇最佳的比賽項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人參與體育課堂中,提升體育的教學效率,加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磨煉學生的意志
眾所周知,人們在成熟穩(wěn)固的認知能力中,能夠順利完成各種活動和任務。體育活動中的自我控制能力與情感控制能力,這些積極成果都是可以通過體育運動來進行調動和培養(yǎng)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認識體育、認識自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和心理健康之間的聯(lián)系。此外,教師本身的行為、舉止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所以想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教師本身必須要具備堅強的意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技巧示范,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吸引學生參與運動,同時還需要創(chuàng)建一種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氛圍,緩解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恐懼和焦慮,為學生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同時,教師還要善于運用集體的力量和榜樣的作用,鼓勵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積極向前,不畏困難,激勵學生的斗志。對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勇敢行為以及個人能力很突出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表揚和鼓勵,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yǎng)起良好的集體意識和頑強的意志品質。
在體育活動中不但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和毅力,還要讓他們養(yǎng)成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良好習慣,要教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通過“練好身體,熱愛集體”的教育,達到增強學生的大局意識的目的。體育活動是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意志最好的方法,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和內容。
(三)組織體育競賽,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力
為了提升學生的對抗力、耐力,加深學生對真善美的了解,使學生真正感悟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初中體育課上教師必須做到科學地組織競賽,競賽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同時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以及能夠給學生的運動能力協(xié)調能力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在競賽過程中讓學生之間能夠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同時還要遵守規(guī)則、超越自我。因此在組織活動過程中需要結合真善美的尺度,加強學生對意識與規(guī)則的認識,進而使學生在競賽對抗?jié)M足精神需求的過程中感悟到生命的價值,同時滿足自己變強競爭以及發(fā)展的心理需求。此外,在組織體育競賽的過程中,成功與失敗都是不可避免的。在競賽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認識利弊,讓學生在經歷體育比賽的失敗與成功之后,能夠提高自我抗挫能力以及適應力。面對困難時要有不屈不撓的自信,進而不斷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此外,活動過程中因為有規(guī)則和競爭關系的存在,所以設計的競賽活動要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意識、公平意識以及團隊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初中生在學習生活當中都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而體育作為基礎教育中實踐性相對較強的科目,在面臨這心理層面教學改革的任務時,必須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對當前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要做到進行及時的分析和引導,進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時肩負起為學生排解心理問題,消除學習壓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應對力的重要責任??傊?,初中體育教師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能夠從心理生理以及身體健康等方面關注學生的變化,進而設計出更好的教學方案,不斷地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出現(xiàn)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