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珠
摘 要: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落細、走心入腦,要主動適應新形勢下大學生認知行為模式變化,以理解導向為出發(fā)點,以反饋輸出為落腳點,不斷探索“三全育人”機制下的融合式思政教育模式,通過互融微通,加強師生情感互動;強化主旋律思想引領,實現師生話語融合;多陣地同向同行,促進師生認知一體化;見微知行、以行促知,構建師生實踐共同體。引導青年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自覺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師生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的時代要求與群體特征,形成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生機體”。
做好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積極探索融合式一體化思政教育模式,實現從情感到話語再到認知的互通互融,以理解導向為出發(fā)點,以反饋輸出為落腳點,引導青年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自覺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頂層設計,不斷探索“三全育人”機制下的融合式思政教育模式,實現師生情感、話語、認知、行為的互融互通。
勾勒學生的立體畫像,加強師生情感互動
“00后”已成為大學生的主力軍,根據《中國青年報》與騰訊QQ聯合發(fā)布的《00后畫像報告》,這一群體更喜歡用開放、自信、獨立、自我、熱血等詞匯形容自己。[1]他們往往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更愿意以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與家長、教師進行溝通,達成情感上的共鳴,建立互信交流機制。師生情感共同體類似于心理學上的“共情”,教育者要主動探索受教育者內在的主觀世界,自內而外、自發(fā)自覺地解構受教育者的認知體系與行為偏好,最終形成每一個獨立個體的立體畫像。教師不再是一個外部的觀察矯治者,而是內部的交流巡查員,引導學生從已有的認知契合主流價值觀。
基于構建師生情感共同體的需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堅持互融微通,注重思想交流的親和度,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入學引航、培養(yǎng)導航、畢業(yè)起航全過程。通過“心之約”工程,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聯系學生制度,學校黨委班子及中層領導干部每人對接一個新生班級或學生社團,真正深入學生群體了解群體特質,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頂層設計的親和力與針對性,自2017級起,每一個班級都有專屬“心之約”導師。推進“領導干部上講臺”,為學生講述國情、社情,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通過主題班團活動,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讓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真正走入學生的心坎兒。校領導帶頭、班主任和輔導員共同參與“午間食刻交流”活動,每周五午間一小時與學生零距離情感溝通和思想交流,解答學業(yè)發(fā)展、職業(yè)規(guī)劃、出國深造及與在校生活相關的各類問題。每年年末開展學生思想動態(tài)與發(fā)展?jié)L動調研,繪制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群體圖像,并進行縱向比對,分析學生的發(fā)展變化,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檢驗指標與決策依據。
強化主旋律思想引領,實現師生話語融合
師生建立了情感共同體之后,學生更愿意將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是一個教育者也是一個受教育者,學習學生的表達方式,然后將這些表達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讓學生找到話語的共鳴?!熬W絡語言亞文化與青年學生熱情敏感的心理特質及善于接受和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獨有特征交織在一起,已然成為一種對社會生活諸多領域產生深刻而持久影響的獨特文化景觀”。[2] “奧力給”“尬聊”“打call”等詞匯成為近期大學生的流行話語,他們所使用的語言風格變化多樣、更新速度迅速,甚至更喜歡原創(chuàng)一些詞匯來表達個人的情緒、評價外部世界。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接受、容納他們的話語體系,通過彼此碎片化的詞匯交融,謀求雙方價值認同的契合點,通過挖掘符號要素中所蘊含的主流價值觀,強化主旋律思想引領。
根據調研,86%的學生在看到學校的各類學術講座、學生活動的標題中有自己熟悉的詞匯時,會選擇打開鏈接仔細查看,話語的共同性開啟了學生向主流價值體系靠攏的第一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語體系講述微言大義,強調理論宣講的學生主導性。學校連續(xù)舉辦四屆“雙語微黨課”,學生以身邊的小事情描繪大理論,用多語種講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感悟,用常見的熟悉的事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得明白、講得透徹,讓廣大青年學生們愿意聽、聽得進、能理解,打造政治理論學習與外語專業(yè)知識學習相融合的“微陣地”。學校在開展主題教育過程中,也注意用學生的話語教育引導學生,“山竹人”“厲害了”“優(yōu)秀”“佛系”等學生喜歡用的詞匯都曾出現在校領導開學、畢業(yè)的寄語中,與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個人的價值追求。
多陣地同向同行,促進師生認知一體化
高校要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大力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深度挖掘各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頭腦,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
學校積極推進教學改革與研究,讓課堂“實”起來。依托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擇優(yōu)資助團隊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示范點,打造精品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同“校園網BB教學”平臺對接,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同時重點抓好“網絡教學培訓、教學創(chuàng)新研討、思政微課比賽”,構建了學校的思想政治課堂三位一體的格局。注重運用網絡新媒體手段,讓課堂“活”起來。學校積極探索“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出國留學學生教學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網絡公開課為基本教學內容、以“星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專題網站”為傳播交流途徑,以“校園網BB教學”為互動平臺,通過網絡實現對海外留學生同步教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朋輩教學,讓課堂“動”起來。學校在制定教學大綱時將每門課平均1/4的學時專門用于課內外教學實踐,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專門的實踐主題。組織學生前往井岡山、延安、梁家河、長汀等地開展紅色革命教育,實踐完成后讓“志愿之星”走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堂、讓社會實踐先進團隊走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堂、讓赴海外留學生走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堂進行十分鐘分享,與教學內容交織融創(chuàng),取得良好反響,實現了從實踐教育到理論學習的朋輩傳遞。
見微知行、以行促知,構建師生實踐共同體
實踐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生的行為輸出是檢驗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否符合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否與黨和國家的需要同向同行的重要指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借助關鍵時間節(jié)點、重大國家事件、重要國際會議賽事等活動,挖掘內涵的思政教育元素,讓學生在服務家國中增加國家認同,在社會大課堂中建構理想信念,注重儀式教育對學生的感染力與引導力。[3]
見微知行,提升教育與行為一致性。學校設立“梧桐獎章”,校長在新生入學時發(fā)起挑戰(zhàn),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強健體魄,上課早到十分鐘、每天鍛煉一小時、每周借閱一本書,堅持一個學年不松懈者,可獲得“梧桐獎章”。在學期中,計金標校長與學生進行單詞PK、五公里長跑,真正發(fā)揮垂范引領作用,成為學生心中的網紅校長“標哥”。以行促知,將論文書寫在中華大地。全力推進“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工程,打造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chuàng)意策劃大賽、全國紅色旅游教育聯盟和全國紅色旅游課程體系,立足紅色旅游資源打造“課程思政”典范,將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轉移到基層社會治理與改革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與獲得感。服務國家發(fā)展,使學生在國際志愿服務中成長為國家形象的代言者、國情社情的親歷者、國家建設的創(chuàng)造者。學校積極開展中外文化交流領域的志愿活動,參與“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APEC峰會、中非論壇等百余項國際高規(guī)格志愿服務,累計達到4.5萬人次,累計服務時間62萬余小時,得到了中宣部、全國友協、團市委等的高度認可和海內外相關方的一致好評。新冠肺炎疫情是對高校學生管理的一次挑戰(zhàn),也是檢驗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的機遇。33名學校師生第一時間響應國家號召,前往首都新國展擔任多語種志愿者,用所學知識服務國家需要,用青春力量守護好國門防護線。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著眼于“大思政”格局,也要聚焦到“小思政”主題,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構建富有感染力的思政話語體系,通過情感的互融互通勾勒學生的立體畫像了解學生,用學生的話語體系挖掘主流價值的符號要素引導學生,以認知的多點串聯形成共同的目標導向,最終轉化為師生一體的行為輸出。由傳統的讓學生向學??繑n,改變?yōu)橹鲃映鰮簟㈦p向靠攏,讓學生的主體意識顯現在個人成長過程價值引領中,真正讓學生成長為兼具“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人才,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本文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20年黨建思政(德育)專項研究項目工作室平臺計劃“翔‘語微視頻黨建工作室”(項目編號:1117106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國青年報與騰訊QQ聯合發(fā)布的《00后畫像報告》[EB/OL].(2018-05-04)[2020-07-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500749210444542&wfr=spider&for=pc.
[2]王穎,侯廣斌. 主體間性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38(1):83-89.
[3]陳寧.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重維度[N].光明日報,2019-01-08(6).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學生工作部)
[責任編輯: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