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教學增添了許多色彩,使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更加靈活、多樣。由于音樂基礎與學習能力不同,學生在學習初中音樂時難免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導致學習差距逐漸增大。因此,如何促進全體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是教師研究的重要話題。本文就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設計微課視頻、設計電子練習、逆向應用微課、利用信息技術、設計補充教學進行探討,旨在通過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開展初中音樂分層教學,促進各層次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音樂;分層教學;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8-0090-02
引 言
分層教學的本質是因材施教,即教師按照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能力開展教學。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分層教學需要大量的人力與時間。而如果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則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降低分層教學的難度。教師在開展分層音樂教學時,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通過環(huán)境熏陶降低學生的音樂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其次可以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微課視頻,進行個案輔導,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再次可以通過設計電子練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靈活練習所學內容,促進學生音樂水平的提升;最后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升能力,最終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降低學習難度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學生在學習音樂時,不僅要掌握樂器、樂譜等相關理論知識,還要體會音樂中的情感與意境。在情感感知方面,有的學生比較敏感,有的學生則比較遲鈍,當學生難以深入體會音樂中的情感時,在表演過程中的情感表現力就會降低。為了增強全體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教師可以以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情緒。
以《渴望春天》為例。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曲時,除要感受歌曲中輕松、活潑的音樂特點,以及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外,還要感受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首音樂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制作春天生機勃勃的場景,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來。例如,教師收集小鳥枝頭歌唱、百花盛開、河水自由流動的場景后,結合音樂制作成視頻;或以動漫的形式制作更加鮮艷、活潑的春天畫面,展示給學生,使學生通過直觀的形象了解音樂中所表達的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如見到這樣的畫面心情是什么樣的,為什么。畫面展示與問題引導相結合的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入思考,使各層次的學生都體會到音樂中的情感與意境,還促進了學生音樂水平的提升。在學習完這首音樂后,學生需要通過練習掌握這首音樂的唱法,但是有的學生在表達時情感比較內斂,或難以融入情感。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觀看視頻邊練習,為學生營造春天歡快的氛圍,調動學生的情緒,促進學生情感的融入。教師以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又促進了各層次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從而達到了分層教學的目的。
二、設計微課視頻,進行個案輔導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微課視頻。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特長也不同,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設計針對性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另外,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教師設計微課視頻則可以有效進行教學補充,引導學生在課下查漏補缺,加強練習,最終促進各層次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1]。
以《鳳陽花鼓》為例。這首歌是安徽民歌,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時,需要運用鼓、鑼的音色伴奏,并感受音樂中蘊含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時光的含義。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首歌曲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本課的知識點設計微課。例如,有的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時掌握不好稱詞的演唱,教師可以設計微課視頻,在微課中一句一句地進行示范演唱,并講解每一句中的聲調高低,使學生在課下也能得到科學的指導,并進行系統(tǒng)的練習。有的學生對鑼、鼓等樂器比較感興趣,在課堂學習時較為積極、活躍,掌握得也比較好。教師可以設計微課視頻,專門講解關于鑼、鼓的知識,拓寬其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應用微課進行個案輔導時,教師可以建立音樂教學群,將微課視頻上傳到學習群中,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微課。教師利用微課開展個案輔導的方式更加靈活,也更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既有利于促進學生音樂水平的提升,同時也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三、設計電子練習,靈活設計練習內容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電子練習。雖然音樂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但學生還需要掌握部分音樂理論知識。在引導學生加強理論知識練習時,教師可以以電子練習的方式,靈活設計練習內容。另外,在設計電子練習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拓展延伸,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2]。
以《樂理知識》為例。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需要掌握音階、調式、調號、首調唱名法等理論知識。教師在設計課后練習時,可以以電子練習的形式靈活設計練習內容。例如,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設計的練習內容是引導學生結合學習過的歌曲或樂譜進行分析;針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則要求學生根據樂理知識創(chuàng)編已經學習過的歌曲或樂譜。教師在發(fā)布電子練習時,可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力選擇任意一種練習內容。這種方式不僅更具機動性,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同時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另外,在設計電子練習內容時,教師還可以設計選做練習,如一些實踐活動,或利用互聯網收集相關資料等。這部分練習可以拓寬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的學習范圍,有利于促進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音樂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設計電子練習,不僅使學生的練習內容更加靈活,同時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作欲望。這種分層練習的方式,既可以促進音樂水平比較差的學生夯實基礎,還可以促進音樂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更上一層樓,最終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四、逆向應用微課,反饋學習問題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不僅可以自己制作微課,還可以鼓勵學生制作微課,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往往會暴露一些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對癥下藥”,糾正學生的錯誤。此外,在制作微課時,學生也可以提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更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3]。
以京劇版《兒行千里母擔憂》為例。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需要通過演唱來體驗京劇唱腔,并感受老生演唱的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時,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微課,在微課中進行演唱,表現出老生的特點。學生在制作微課時各有不同,如有的學生直接選擇這一片段的相關影視片段,以配音的形式進行表現;有的學生深度挖掘了這一片段的思想內涵,配以同樣情感的場景,渲染氣氛;而有的學生則是直接化妝,并錄制自己的演唱視頻。同樣,微課中也暴露出學生的一些問題,像有的學生韻味不足,有的學生發(fā)音不標準,有的學生沒有準確掌握各個行當的特點,在收集資料時混入其他行當的片段。教師引導學生制作微課,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結合學生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教學,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京劇這一藝術的了解,同時達到了分層教學的目的。
五、利用信息技術,引導自主學習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音樂水平與學習能力進行科學分組,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音樂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以《加州旅館》為例。學生在學習這一課時需要了解老鷹樂隊的音樂風格和鄉(xiāng)村音樂的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和賞析這一首音樂。教師可根據每個小組的實際學習情況,使所布置的學習任務略有區(qū)別。如針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小組,教師要求學生收集老鷹樂隊的資料、鄉(xiāng)村音樂發(fā)展的資料,聆聽老鷹樂隊的歌曲,品味《加州旅館》這一歌曲的情感內涵。針對基礎比較好的小組,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除基礎的資料收集外,還要求學生總結鄉(xiāng)村音樂的特點,并嘗試自己改編或創(chuàng)作鄉(xiāng)村音樂。在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如在引導學生品味《加州旅館》的情感內涵時,可先尋找相關背景資料,然后感受其中的韻味。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根本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音樂水平的提升;而分層教學任務的設計,也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結 語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信息技術的特點和作用就如何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初中音樂分層教學進行了探索。新課程改革強調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教師在面對音樂學習中學生差異化明顯的問題時,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希望筆者的相關建議,可以為教育工作者的音樂教學提供思路,使教育工作者能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進而促進學生音樂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吳芬.賞出高度感至深處——談信息技術融入初中音樂欣賞課的實踐與思考[J].北方音樂,2019,39(16):117-118.
李新輝,農惠婷.初中音樂欣賞微視頻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J].教育觀察,2019,8(26):85-86.
陳喜紅.談信息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18):53.
作者簡介:周國曉(1968.7—),男,甘肅高臺人,高級教師,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音樂教育專業(yè),曾在甘肅省音樂優(yōu)質課評選中獲獎,論文《農村普通高中學生音樂素質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獲全國藝術論文評選三等獎、甘肅省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