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
【摘 ?要】目的:于ICU患者中形成人工氣道內(nèi)痰痂的原因以及護理對策進行分析。方法:選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ICU治療的30例患者開展研究,雙盲法分為乙組同甲組,各15例。乙組以常規(guī)護理為主,甲組是在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臨場經(jīng)驗后,總結ICU人工氣道痰痂形成的原因,針對原因?qū)嵤┫鄳淖o理對策,對比兩組的ICU治療情況、人工氣道痰痂形成等情況。結果:不同護理干預實施后,甲組留置人工氣管時間、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人工氣道痰痂形成率等均優(yōu)于乙組(P<0.05)。結論:于ICU患者中,人工氣道內(nèi)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氣道出血、技術缺陷、誤吸以及氣道濕化不足等,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對策可減少人工氣道內(nèi)痰痂形成,并可縮短留置人工氣管時間、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
【關鍵詞】ICU;人工氣道內(nèi)痰痂;形成原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0227-01
ICU主要是收治危、急、重癥等患者,在這些患者的搶救中,常建立人工氣道,進行機械通氣。人工氣道建立會降低機體自然防御功能,使上呼吸道的正常濕化、加溫、咳嗽以及過濾等功能喪失,而在管內(nèi)壁形成痰痂,對管腔造成阻塞,致使患者呼吸困難、窒息[1]。而且氣囊周圍有分泌物積聚,且分泌物下行進入到呼吸道,導致肺內(nèi)滋生細菌,易發(fā)生肺部感染。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ICU治療的30例患者開展研究,雙盲法分為乙組同甲組,各15例。女性10例、男性20例。19-72歲,均值53.63歲。通過統(tǒng)計分析患者基線資料,兩組P>0.05,所以可開展本課題研究。
1.2 方法
乙組以常規(guī)護理為主,為:心理護理、觀察生命體征、環(huán)境干預、導管護理以及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甲組是在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臨場經(jīng)驗后,總結ICU人工氣道痰痂形成的原因,針對原因?qū)嵤┫鄳淖o理對策,為:(1)氣道濕化。每天氣道霧化吸入濕化液,250mL以上,溫度32-36℃,清洗消毒套管Q4h。間歇氣管滴藥,1.5%的碳酸氫鈉1-2ml,氣末轉(zhuǎn)吸氣時,滴至氣管中。每次1-2h,根據(jù)氣道的濕化情況,調(diào)整碳酸氫鈉用量。對形成痰痂者,經(jīng)2h1.5%的碳酸鈉稀釋、吸出痰液。如有必要向氣道沖入適量的氣道灌洗液后吸痰。(2)消化道出血干預。確保氣管切開術和氣囊壓迫操作的動作柔和,避免損傷粘膜、氣道出血、呼吸系統(tǒng)感染、痰痂形成。(3)技術缺陷的干預。吸痰、翻身和扣背等不當,無法有效排出痰液,在氣管套管壁積聚,形成痰痂。給予管床護士翻身、吸痰的時機和技巧、扣背力度和部位等培訓,確保及時有效的排出痰液。提高管床護士的責任意識,定期總結經(jīng)驗,良好掌握操作技能,對每個護理環(huán)節(jié)認真對待,判斷護理的時機,掌握護理技巧,保證護理到位。(4)誤吸干預。因種種原因?qū)е禄颊甙l(fā)生誤吸,而形成痰痂。所以在病情允許下,給予患者胃腸減壓,抬高鼻飼營養(yǎng)者床頭30°-45°,在營養(yǎng)支持前,先吸痰,輸注營養(yǎng)液后半小時內(nèi),禁止翻身、吸痰。定期清潔鼻腔、口腔,及時清理分泌物。
1.3 觀察指標
不同護理干預實施后,統(tǒng)計兩組的IUC治療情況(留置人工氣管時間、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以及人工氣道痰痂形成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課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23.0軟件,( )表示ICU治療情況,開展t檢驗,(%)表示人工氣道痰痂形成,開展x2檢驗,當P<0.05,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比較甲乙兩組的ICU治療情況
不同護理干預實施后,甲組留置人工氣管時間、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等均優(yōu)于乙組(P<0.05)。見表1。
2.2 比較甲乙兩組的人工氣道痰痂形成情況
不同護理干預實施后,甲組人工氣道痰痂形成率小于乙組(x2=4.6154,P=0.0317)。見表2。
3 討論
對于ICU來說,主要是對危急重癥患者進行觀察和救治的一個科室,患者的病情變化快,護理風險高,對于護理人員的要求比較高,同時護理流程不固定,很容易發(fā)生護理糾紛和投訴[2]。特別是對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來說,應保證輔助呼吸的效果,還要增加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依賴性。痰痂會對人工氣道治療的效果產(chǎn)生影響,還會影響到病情康復,甚至會發(fā)生窒息、呼吸道感染等[3]。在本課題的甲組中,是根據(jù)人工氣道痰痂形成的危險因素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向循證護理靠攏,保證護理的有效性和效果[4]。利于患者康復的同時,更利于改善護患關系,并確保護理操作具有規(guī)范性,并持續(xù)性改進,提高護理質(zhì)量。
總之,于ICU患者中,人工氣道內(nèi)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氣道出血、技術缺陷、誤吸以及氣道濕化不足等,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對策可減少人工氣道內(nèi)痰痂形成,并可縮短留置人工氣管時間、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鐘愛娟,韓嘉雯,鐘楊鋒, 等.ICU患者人工氣道內(nèi)痰痂形成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7,17(1):132-134.
[2] 陳蕾.集束化護理干預對PICU人工氣道患兒痰痂堵管及感染的影響[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9,51(6):442-444.
[3] 劉莎莎.ICU者人工氣道內(nèi)痰痂的形成機理及預防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0):72,75.
[4] 楊葉芳.神經(jīng)內(nèi)科患者人工氣道內(nèi)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及護理對策分析[J].飲食保健,2019,6(1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