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孝敏
摘要:閱讀是小學生拓展學習、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需要重點培養(yǎng)的一種能力。然而,目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情況并不樂觀。本文從小學生語文的閱讀內(nèi)容與方法、閱讀態(tài)度與習慣存在的問題入手,在教師、家長以及社會三個方面提出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
閱讀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本途徑。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學習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過程。小學第三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的關鍵時期,可以為他以后更好的閱讀奠定基礎。因此,要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小學生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內(nèi)容與方法方面
1.閱讀內(nèi)容單一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如下: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實際上大部分學生閱讀以課本為主,很少讀課外書籍,閱讀量很難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大部分家長也只是給孩子買一些課本推薦的中小學生必讀書目來讀,而放棄了其他類型的書目。這導致學生閱讀內(nèi)容單一,進而使視野狹窄,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2.閱讀方法不當
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部分老師在教學中只教給學生默讀和朗讀的方法,沒有對這些閱讀方法進行深入的解釋,從而導致學生閱讀的隨意,使學生不能深入地把握文章的重難點,體會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態(tài)度與習慣方面
1.學生主動閱讀的意識不強
學生要學會積極主動地閱讀,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但大部分學生只是在老師或家長的要求下被動閱讀,主動閱讀意識不強,因而提不起閱讀興趣。
2.學生閱讀功利化傾向突出
閱讀面窄導致考試時閱讀題失分比值大,學生會因此而否定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打擊閱讀的積極性,甚至有些學生干脆放棄閱讀。
3.學生閱讀習慣尚未養(yǎng)成
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時只停留在讀的層面,沒有養(yǎng)成圈點勾畫做批注或主動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很少請教老師。這對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巨大的阻礙。
二、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的策略
(一)教師方面
1.要加強閱讀素養(yǎng)的自我提升
閱讀素養(yǎng)不僅包含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及文化能力等, 還包含人的全面發(fā)展所需要的素養(yǎng)。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閱讀素養(yǎng),才能夠影響學生,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首先,教師要有計劃地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更新自己的閱讀教學觀念。其次,教師自己要有獨立分析文本的意識,不能一味依靠教學參考書以及其他輔助資料,要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最后,教師要將自己的閱讀素養(yǎng)綜合落實到實踐過程中,開展閱讀教學以及對學生進行個別化閱讀指導,與學生共同進步。
2.要制定恰當?shù)慕虒W目標
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是判斷教學有效的重要依據(jù)。教師在設置閱讀教學目標時,應該結合學生的當前閱讀水平和教材特點,勇于出新,制定出適應學生發(fā)展需求的三維目標。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實現(xiàn),更要注重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即通過語文教學,學生掌握了哪些閱讀的能力,通過哪種方法理解文章結構以及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形成了什么樣的價值觀念。總而言之,教師要把三維目標結合在一起,切忌忽視任意一個目標的設定。
3.要采取多文本閱讀的教學方式
多文本閱讀教學是以議題為引領,圍繞一個議題進行多個文本的探究。通過多文本閱讀方式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熱情,進而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符合學生學習和閱讀特點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低年級的課本中對于課型區(qū)分還不夠明顯,三年級之后課文的類型就逐漸顯現(xiàn)出極大的差異。部編教材在課型的區(qū)分上進行了更多探索,提出了對于不同文體閱讀方法的要求,因此教師應該針對不同文體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精讀課教學中可以安排學生提前預習,在課上準備有趣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將教學的重點放在閱讀方法上;略讀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學會“放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獨立閱讀,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精讀課上學習到的閱讀方法。
(二)家長方面
1.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
家長要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注重孩子閱讀內(nèi)容的多樣性,不能把眼光僅僅局限在語文書以及中小學生必讀書目上,要根據(jù)孩子的閱讀興趣,選擇適合孩子的書籍。
2.要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家長要意識到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巨大影響,嚴于律己、以身示范。家長要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多做筆記并進行摘錄,堅持長期閱讀,善于溝通交流,與孩子一起體會閱讀的樂趣。這樣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對孩子的榜樣示范作用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財富。
3.在生活中激發(fā)閱讀興趣
家長在生活中可以巧妙運用故事懸念,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利用故事的趣味性將孩子帶入一個有趣、驚險、奇特、懸念的情感世界,讓孩子們期待著故事結局的揭曉,激發(fā)孩子強烈的閱讀欲望;有計劃、有目的地鼓勵孩子收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對其進行評點、賞析;講一些通過讀書而獲得成功的名人故事,與不讀書的下場進行對比,喚起學生對因讀書而成功之人的敬佩之情,以及對閱讀的渴望,培養(yǎng)孩子與書為友的強烈傾向。這樣,孩子就會在生活中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三)社會方面
1. 營造素質教育環(huán)境
良好的素質教育環(huán)境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有利條件。素質教育環(huán)境的營造需要家長、學校管理部門以及政府相關部門通力合作,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改變以分數(shù)評判學生的觀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把全民閱讀提上重要的日程,從小學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2. 適度調控手機、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
科技是把雙刃劍,其在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對生活有消極的影響。家長要嚴格監(jiān)督電子產(chǎn)品運行環(huán)境,消除其中的不良因素。同時,要把控學生對于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時間,避免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在上面,引導其合理使用電子產(chǎn)品。
閱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也尤為重視,提出了相關要求。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生以后適應社會提供充分的支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改善學生閱讀狀況,以期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袁艷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J].考試周刊,2013(59):43-44.
[2]李雙寅.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8(17):73-74.
[3]張雷.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情感讀本,2018(11):59.
[4]岑志旭.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課外語文,2018(4):66.
[5]夏玉芬.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東西南北(教育),2018(1):186.
[6]任春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8(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