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天,經(jīng)濟發(fā)展所帶來的社會繁榮有目共睹,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給中國帶來空前繁榮的同時,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某些“負能量”的沖擊,客觀上造成部分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淡薄或缺失。通過對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淡薄及缺失的原因從學生主體和外部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歸因,進而精準施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當代青年的擔當精神,促進青年大學生在社會發(fā)展進步中實現(xiàn)個人價值。
關鍵詞:大學生;責任擔當;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09-0127-02
“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歷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關注的問題。與此相應的“課程思政”理念,應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各高校應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但是當代大學生中責任意識淡漠、社會責任感缺失等案例,卻屢屢見諸報端。青年大學生群體是國家的未來,他們在不久的將來要踏入社會,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承擔各自的責任與使命?;谶@種現(xiàn)實狀況,當代青年大學生群體的責任擔當意識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大學生樹立責任擔當意識的重要意義
責任擔當是倫理學的重要范疇。簡單地說,所謂責任擔當意識就是具有承擔能力的社會成員對于自己應做的事情、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的認可及努力程度。對于大學生來說,這種責任的認可和努力所指向的對象主要包括對自我本身、對家庭、對社會和他人,甚至還包括對于自然的責任和擔當。從一定意義上說,大學生樹立責任擔當意識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于青年大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yǎng),前提是明確大學生的責任所包括的內(nèi)容,毫無疑問,大學生所應承擔的責任首先應該包括對自己和家人的責任,此外,還包括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的責任,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確立,有利于促進青年大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秉持正確的價值標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然后把責任擔當意識轉(zhuǎn)化為自覺行動。
2.有利于個人的成長和未來發(fā)展。一般大學生認為用人單位最看重員工的專業(yè)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等。通過相關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用人單位在錄用新入職員工的過程中,首先考察的往往是責任心及擔當意識,因此,那些在大學時擔任過學生干部、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和公益活動的畢業(yè)生成為最受歡迎的對象。原因在于用人單位認為在校期間能夠積極為他人服務的學生,具有更強的責任擔當意識,而責任意識比較強的員工更能夠?qū)ζ髽I(yè)負責,能夠和企業(yè)共成長。因此,從這點上來說,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對于他們的個人成長和未來發(fā)展都極為重要。
3.有利于社會的文明進步。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不單單是生產(chǎn)力的提高,經(jīng)濟的發(fā)展,還包括社會的文明進步,其中一點就體現(xiàn)在社會成員責任擔當意識的提高。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主力軍,是高知識高能力的代表,當代大學生成長在新時代,他們個人的未來發(fā)展和國家的發(fā)展進步歷史地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必然肩負新時代所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在時代的發(fā)展進步中增強個人能力,并進而在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中發(fā)揮更重大作用。
二、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缺失的影響因素
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缺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長時間地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綜合影響而形成的,探討這一問題的影響因素,是找到解決青年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問題的重要前提。青年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缺失的原因,毫無疑問包括個人因素,此外,家庭教育、社會事件的負面影響和學校教育的不重視等方面也不容忽視。
1.家庭因素。今天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00后”,并且獨生子女所占比重較大,在家庭生活中,他們沒有和年齡相近的同伴一起生活、交往的經(jīng)歷,長輩們對他們的照顧無微不至,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對他們的關注無處不在,可獨生子女成長環(huán)境所養(yǎng)成的天然特征是只講自身需求的滿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家庭里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不需要履行任何義務。
另一方面,當今社會,高學歷、高文憑成為人們找到理想工作的敲門磚,家長期望孩子首先能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因此,在高考指揮棒的決定作用下,圍繞升學轉(zhuǎn)是許多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很多父母認為,只要把成績考好了其他的都可以放低要求,家庭道德責任教育出現(xiàn)嚴重缺失,導致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弱化,重視成才教育,忽視成人教育。
2.社會因素。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物質(zhì)財富極大豐富,社會上有人為了追逐物質(zhì)利益而不擇手段,造成社會公德意識滑坡,“重物質(zhì)、輕精神”現(xiàn)象泛濫,當代大學生在這種社會氛圍中成長,耳濡目染受到諸多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他們責任擔當意識不強。
另外,當今世界,多元文化信息撲面而來,多元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沖擊,尤其是以西方價值觀為主導的文化,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影響悄然蔓延。開放的網(wǎng)絡空間給思想活躍的青年大學生提供了海量信息,導致他們的思想意識受到不良信息文化的影響。如不及時對大學生進行辯證地引導或引導不當,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3.學校因素。高校思政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課堂和主陣地,政治性比較強,且多采取說教的教育方式,灌輸特征明顯,課堂教學內(nèi)容又較為單一乏味,不易被思想活躍自主意識強的青年大學生所接受。
責任擔當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內(nèi)容,應當采用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這種意識教育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在責任道德教育過程中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摒棄以往的強制灌輸方式,強調(diào)應該在讓學生感到輕松的氛圍中,注重個體對道德的尊重和認同,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內(nèi)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4.自身因素。大學生從表面上看已經(jīng)是成人,但是處于生理上成熟、心理上尚不成熟的階段,他們具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一些自認為不對的觀點,不管別人如何勸說他們都難以接受。另外,他們生活于大學校園這樣一個思想活躍,多元思想意識聚集和交匯的中心,容易受到眾多外來不良文化的沖擊。
大學生心理上的不成熟加上生活環(huán)境的復雜性,導致他們責任擔當不積極主動。有的大學生在意識到自己責任的同時,卻做不到將它升華為自覺的內(nèi)心認同,常常容易受到社會上的偶發(fā)事件的負面影響,不能堅持正確的思想認識,不能秉持正確的價值判斷,在責任擔當?shù)木唧w行動過程中出現(xiàn)動搖不定的現(xiàn)象。
三、解決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缺失的對策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責任擔當意識對國家未來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探索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缺失的對策勢在必行。
1.從根源著手,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當前,整個世界面臨著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東西方思想文化價值觀念都在爭取輿論戰(zhàn)場的主導權(quán)。面對日益開放的世界范圍內(nèi)思想文化的較量,我們必須從根源著手,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們對社會的美好未來的表述,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一定要在整個社會中大力弘揚。只有這樣,整個社會才能風清氣正,優(yōu)良的社會風氣才可能蔚然成風,在先進的模范和榜樣的耳濡目染下,才能對培養(yǎng)和提高青年大學生群體的社會責任意識起到巨大的示范及引領作用,進而這一群體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和提高才能效果更加明顯。
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效。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身體上已經(jīng)成熟,但是思想觀念并不完全成熟,對于生命、生存、生活的認識不深刻,因此,要引導他們珍惜生命,正確認識生存的意義,樹立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及社會責任感,著重對他們進行忠心獻給祖國、孝心獻給父母、愛心獻給社會、誠心獻給他人、信心留給自己的“五心教育”。首先,選拔一支思想政治素質(zhì)合格過硬、責任意識強的德育師資隊伍,摒棄那種唯職稱、資歷的標準,真正把立場堅定、思想先進的師資隊伍建設好。其次,必須改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變“一言堂”的僵化教學模式。將“我講你聽”的僵化講課模式轉(zhuǎn)變?yōu)檗q論式、問題式等思想交流、交鋒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切實給學生的思想“解渴”,給學生的問題“解惑”,著力將學生的思想意識引導到對社會負責、為人民服務的高度上來。
3.形成政府、社會、學校教育合力,提高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政府、社會和學校要形成合力,高度重視、關心、支持青年大學生提升德育素質(zhì),政府方面要提供政策支持,對于優(yōu)秀典型要給予鼓勵和嘉獎,并且要加大宣傳力度;社會上要大力營造責任擔當?shù)姆諊?,加強大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教學根本任務,教師自覺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強化社會責任教育,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政府、社會、學校三方聯(lián)動,共同發(fā)力,提升大學生責任擔當意識。
四、結(jié)語
今天,我們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代。青年大學生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杰出代表,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中,青年大學生要成為正能量的弘揚者和樹新風的實踐者,承擔起時代所賦予的責任與使命,并將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落實到自身的自覺行動之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張鵬飛.大學生責任擔當教育與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J].智庫時代,2020(2).
[2]張潔,溫程芳.新時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擔當意識培育的理論遵循與實踐探索[J].高教論壇,2019(11).
[3]田燕佳.大學生思想、情感和行為對社會責任擔當影響的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6).
收稿日期:2020-05-09
基金項目:海南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2015年院級課題“校企一體化視域下的高職大學生責任擔當素養(yǎng)教育探索”( hnjm2015104)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侯軍英(1982-),女,河南商丘人,副教授,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