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虹
【摘 要】 目的:探討綜合性護理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療中的作用。方法:對我院在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進行研究,根據(jù)入院前后順序分成各為43例的對照和觀察組。對照組用常規(guī)護理,予以觀察組綜合性護理,進行兩組疾病治療效果和炎癥因子水平的對比。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疾病治療總共有效率對比差異明顯(93.02%VS74.42%),(P<0.05);觀察組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和C反應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37.68±3.56)ng/mLVS(55.12±4.28)ng/mL,(49.32±1.52)ng/mLVS(67.16±3.24)ng/mL,(44.27±10.15)mg/mLVS(57.68±12.72)mg/l],(P<0.05)。結論: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中實施綜合性護理方式,可促進疾病治療效果的提升,也利于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推廣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 綜合性護理;肺部感染;臨床療效;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 R543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7-032-0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Methods:86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July 2017 were studied and divided into 43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before and after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disease treatment in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93.02% VS74.42%),(P <0.05),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7.68±3.56) ng/mLVS (55.12±4.28) ng/mL,(49.32±1.52) ng/mLVS (67.16±3.24) ng/mL,(44.27±10.15) mg/mLVS (57.68±12.72) mg/l ],(P <0.05). Conclusion: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disease, and also help to reduc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High value.
肺部感染是常見的肺實質炎癥病變,以咳嗽。咳痰、胸悶、發(fā)熱為主要表現(xiàn),發(fā)病過程中可同時伴隨胸腔積液、肺外感染和復發(fā)性肺炎等并發(fā)癥,可使患者出現(xiàn)胸悶氣短、呼吸衰竭等異常情況,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抗感染、解熱鎮(zhèn)痛是肺部感染的治療原則[1]。與青壯年群體相比,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存在明顯不足,因此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也需做好護理工作。在此背景下,我院以部分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綜合性護理的作用進行如下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研究對象為86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研究時間為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將入組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分成各為43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4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60-80歲,平均(71.24±1.15)歲,發(fā)病時長2-10d,平均(7.08±0.54)d。觀察組21例男,22例女,年齡和發(fā)病時長為62-78歲和1-12d,平均(71.18±1.090歲和(7.12±0.56)d,組間基線數(shù)據(jù)對比無差異(P>0.05),可予以對比。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治療、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結果選擇抗生素類藥物。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guī)流程展開護理工作,注重對患者病情變化的實時觀察,做好異常情況的防范與處理措施。予以觀察組患者綜合護理,具體措施為:
1.2.1 知識講解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綜合考慮具體病情和理解能力進行肺部感染健康知識的講解,使得患者從發(fā)病原因、癥狀表現(xiàn)、護理診斷和日常保健等方面了解自身疾病,進而積極主動采集有利于病情好轉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促進患者依從性和配合度的提升。
1.2.2 呼吸道護理 護理人員應及時幫助患者排痰,及時為患者清除呼吸道和口腔內的分泌物,以降低誤吸風險;經(jīng)口呼吸者,可將紗布沾水敷于唇部,以免口腔水分被過量蒸發(fā);確?;颊呷诊嬎坎坏陀?.5L,促進痰液外排。
1.2.3 日常生活護理 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口味清淡的飲食,對辛辣油膩性食物的攝取予以嚴格控制,避免患者痰液濃度增加;同時也要戒除煙酒,降低尼古丁和酒精對血液粘稠度的影響;鼓勵患者適當增加新鮮果蔬的攝取量,如蘋果、西紅柿、銀耳、蘿卜等,確保體內維生素含量充足,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治療效果的對比 判定依據(jù)[2]:經(jīng)治療,患者咳嗽、咳痰、胸痛,發(fā)熱和肺部濕啰音等癥狀表現(xiàn)基本消失,胸部X線片檢查結果顯示肺部陰影消失為顯效;與治療前相比,患者各項癥狀表現(xiàn)得到控制,肺部陰影面積縮小為有效;臨床療效未及上述標準,或病情惡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1-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腫瘤壞死因子-α(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白細胞介素-6(雙抗體夾心法)和C反應蛋白(速率散射濁度法)。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在軟件SPSS22.0中置入肺部感染患者的研究數(shù)據(jù),臨床療效經(jīng)百分數(shù)(%)和x2表示檢驗,炎癥因子水平由x±s和t表示檢驗,P值在0.05以內提示數(shù)據(jù)有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疾病治療情況對比 對照組和觀察組疾病治療效果的對比上有統(tǒng)計學差異存在(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觀察組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和C反應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有數(shù)據(jù)差異產生(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肺部感染既是呼吸內科常見的疾病類型,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該疾病多由感染所致,也與免疫、理化和藥物因素存在明顯相關性,病情嚴重時可對患者呼吸功能造成極大威脅。老年群體氣道屏障功能存在明顯不足,細胞免疫力和特異性抗體與產生能力明顯下降,多合并慢性疾病,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大,起病隱匿,癥狀典型性不足,首發(fā)癥狀多為消化系統(tǒng)癥狀,誤診、漏診率比較高,發(fā)展快,可同時伴隨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酸堿失衡等并發(fā)癥,進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3]。為此必須重視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護理治療工作的開展,以控制疾病發(fā)展進程。
綜合性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形成的護理方式,其核心為護理核心,圍繞護理程序展開職責劃分、護理計劃制定與執(zhí)行、表格填寫和質量控制工作,確保各項護理工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協(xié)調一致,在此基礎上促進護理服務水平與治質量的提升。文中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炎癥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充分體現(xiàn)了綜合性護理在老年肺部感染治療中的作用。
總之,綜合性護理可提高老年肺部感染治療效果的提升,對炎癥因子有明顯的調節(jié)作用,推廣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氣管肺泡灌洗病原體檢測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7, 40(08):578-583.
[2] 張恩俊. 清開靈顆粒聯(lián)合美羅培南治療肺部感染的臨床研究[J]. 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 2019, 34(9):2664-2667.
[3] 晁岳蓮, 劉浩, 穆曉靜, 等. 老年肺部感染致多臟器功能衰竭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8, 24(23):3609-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