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軍
摘? 要: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的本科生管理實行“3+1”的培養(yǎng)模式,即本科生在國內接受三年教育,在國外接受一年訪學教育。海外訪學學生管理是確保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保證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關鍵手段。本文運用案例研究法,以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2019年赴埃及亞歷山大大學留學的學生為例,探析海外訪學學生管理機制,以期為國內高校外國語學院的管理機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海外訪學學生;管理機制;培養(yǎng)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0)44-0155-03
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是全國高校阿拉伯語教學整建制二級學院,也是一所集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決策咨詢于一體的國際化教學研究型學院。該學院圍繞自身的定位,以社會需求為基礎,全面探索“3+1”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不斷加強阿拉伯語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力度。
該學院借助“一省一?!表椖俊伊魧W基金委、教育廳項目,先后派出數(shù)百名本科生出國訪學,合作的高校包括埃及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以及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學、約旦大學、阿爾及爾第二大學、蘇丹喀土穆國際阿拉伯語學院等10余所高校;學院與合作院校就人才培養(yǎng)、學分互認、科學研究、學者互訪、圖書資源共享、聯(lián)合建立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心等方面開展了實質性合作,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高層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機制。
2019年,該學院共有30名赴埃及亞歷山大大學訪學本科生,其中男生10名,女生20名;寧夏籍生源18人,區(qū)外生源12人;經(jīng)學院選拔、開展行前培訓、簽訂安全協(xié)議后,于2019年9月22日啟程,赴埃及亞歷山大大學語言中心學習。
一、海外訪學對外國語語言學生的意義
拓寬學生視野。學院組織師生深入埃及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進行訪談調研,整理訪談資料數(shù)萬字,以這些一手調研資料為基礎所撰寫并提交的相關實證調研專報,得到中聯(lián)部、外交部的充分肯定。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中國政府網(wǎng)等國家主流媒體也做了專題報道。
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教育、服務能力增強。通過訪學項目的開展,學生口語和聽力成績普遍提高,對阿拉伯國家社會有了直觀深入體驗,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深造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 [1]。
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通過訪學,學院多名學生考取了阿拉伯國家和國內一流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如:埃及亞歷山大大學、開羅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國內外高校;近30%的畢業(yè)生在我國各省區(qū)的大中城市,以及阿聯(lián)酋、蘇丹、沙特等國家的知名企業(yè)就業(yè);近20%的畢業(yè)生被我國安全機構、武警部隊、金融機構、學校等政府機構、軍隊及事業(yè)單位錄取。
二、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訪學學生管理情況
(一)制定學生海外訪學制度,嚴格評選程序
為保障學生訪學工作有序開展,該學院制定了《阿拉伯學院訪學工作管理辦法》《阿拉伯學院國外訪學學生行前安全教育培訓方案》《海外訪學學生黨小組工作制度》《阿拉伯學院訪學學生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預案》等制度,經(jīng)個人申請、量化打分、材料核實、上會審核、公示上報等程序,評選出30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二)加強海外訪學學生黨團組織建設
該學院成立了訪學學生黨小組、團支部、班委會,黨小組每天匯報,團支部、班委會“周”匯報;黨團負責人組織同學們定期開展各級各類活動,舉辦了“平安留學”系列活動,得到了中國駐亞歷山大領事館的認可;學生黨小組負責人組織黨員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活動,并拍攝相關活動照片、視頻,定期進行總結匯報。
(三)開展針對性強的行前培訓方案,確保平安留學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出國訪學事宜,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在學生行前組織專場主題培訓,邀請寧夏外事辦、安全廳、民委、統(tǒng)戰(zhàn)部、寧夏大學對外合作交流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及阿拉伯學院領導、老師和往屆優(yōu)秀訪學生,開展涉及國外風俗習慣、生活適應、心理調適、教學管理、意識形態(tài)、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體系、黨團組織建設管理、信息匯報反饋機制等相關培訓,針對性較強。
(四)加強與使領館、訪學學生所在學校、學生家長及安全部門的信息溝通,建立聯(lián)動機制
訪學學生到達訪學學校后,學院第一時間安排黨小組負責人將每位訪學生信息上報使領館,并組織學生積極參加使領館組織的各項活動;為保障海外訪學工作安排妥善落實,各項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序開展,加強訪學生的有效管理,建立學院訪學學生及家長群,定期召開線上會議,聽取黨團組織負責人工作匯報和同學的建議,研究解決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做好學院、學生和家長的溝通。
(五)開展海外訪學項目中期評估工作
為保障海外訪學工作安排得到妥善落實,該學院成立了海外訪學項目中期評估團,對訪學工作的各方面進行評估和監(jiān)督,通過聽取公開課、教師以及學生座談等活動,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
三、訪學生開展活動情況
埃及亞歷山大大學語言中心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語言中心為訪學生安排了語言伙伴,使同學們能夠更方便地進行口語練習;安排書法、舞蹈、音樂等課外興趣課程,豐富同學們的業(yè)余生活。同時,2019年,訪學學生們自發(fā)組織錄制祝福祖國母親華誕的視頻。此外,埃及亞歷山大大學語言中心為學生制定了研學計劃,使其能更好地了解埃及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環(huán)境,促進學生和當?shù)厝私涣?,學到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看到更真實的阿拉伯世界。
四、訪學生學習情況
阿拉伯學院高度重視與埃及亞歷山大大學阿拉伯語人才國際化培養(yǎng)項目的執(zhí)行,確保最大化進行有效人才培養(yǎng)。赴埃及亞歷山大大學做訪學交流是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本科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重要的一項,這種“3+1”的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式,能有效提升學院學子在實際中運用阿拉伯語的能力。同時,海外訪學還將提高學生后期在就業(yè)方面的競爭力,為就業(yè)打下良好基礎。在課程設計上,阿拉伯學院反復與亞歷山大大學溝通,使學生們參與學習基礎阿拉伯語、阿拉伯歷史、埃及方言、英語等課程,讓同學們在學習阿拉伯語的同時,也對其社會文化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對專業(yè)課程的內涵和外延有更為深入的認知。
五、海外訪學學生管理模式的優(yōu)化建議
(一)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研究生國外訪學有助于擴寬國際學術視野,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3],同理,本科生進行國外訪學也具有擴寬國際化視野的正面作用。在本科生國外訪學階段,學院應與訪學對象學校溝通商議,在完成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安排訪學學生進行一些戶外研學活動,如參觀博物館、名勝古跡等。
(二)以學生就業(yè)為目標,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能力
“學生對海外訪學的教育期待與海外訪學的教育目標越接近,學生的收獲就越大;反之,如果海外訪學的教育目的與學生的教育期待不吻合,對學生而言,海外訪學就有可能是無意義的” [4]。因此,學院應以學生就業(yè)為目標導向 [5],在學生出國訪學前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收集訪學學生對出國留學的教育期待。在對訪學生們的教育期待整理歸納后,與訪學學校對接人取得聯(lián)系,設計出可有效增強學生專業(yè)水平的具體教學規(guī)劃。
(三)安排專門負責人,加強國外訪學生黨團活動的開展
思政教育在我國高校學生的學科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國外語類高校具有光榮的馬克思理論教育傳統(tǒng),也注重學生國際化的特色培養(yǎng)” [6]。學院在學生訪學前,可選派學習成績優(yōu)異、工作認真負責的學生黨員為海外訪學學生團體的負責人,負責訪學學生在國外開展黨團活動的具體活動,在每期活動結束后將相關材料反饋至學院負責人處。同時,還可進一步加強、明確學生訪學期間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學校和派出單位的溝通協(xié)調及應急管理機制 [7]。
參考文獻:
[1] 趙曉萌,劉鐵軍,劉柳,張海玲. “3+1”教學模式下實習基地學生黨員管理機制的探索與實踐——以北京農(nóng)學院為例[J]. 北京教育(德育),2018(02):90-92.
[2] 沈佳君. 高校短期訪學交流現(xiàn)狀淺析[J]. 新西部(理論版),2016(15):131+126.
[3] 劉揚,馮秀娟,邵延峰,陳珺. 博士生短期出國訪學效果評價研究——基于國際能力理論的視角[J]. 教育學術月刊,2018(08):90.
[4] 高巖. 大學生對海外訪學的教育期待[J]. 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37(12):165.
[5] 何天香,楊惠良,范新亞,辛廣勤,劉靜. 當前形勢下大學生教育管理新機制的初步探索[J]. 福建茶葉,2020,42(03):161.
[6] 崔艷紅. 外語類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國際化培養(yǎng)路徑探索[J].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4):61.
[7] 王娟. 普通高校大學生出國交流活動管理模式的重構[J]. 江蘇高教,2017(01):40-42.
(薦稿人:崔杰,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