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一江 李佳樂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影響潰瘍壞死型支氣管結核治療效果的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潰瘍壞死型支氣管結核病患者的資料,一共90例,收集全部患者的一般資料,具體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BMI、吸煙史、糖尿病史、初治與復治、療程、血清白蛋白指標、治療前痰涂片檢查結果。其次,記錄患者支氣管鏡檢查的結果,包括:氣管、支氣管病灶累及的具體位置與層數(shù)。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療效的因素。結果:與無效組對比,有效組無吸煙史病例明顯更多,療程>4周病例明顯更少,P<0.05。其他各項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吸煙史、療程>4周是影響潰瘍壞死型支氣管結核治療效果的因素,應當加強戒煙健康知識教育,加大力度向公眾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以便早診斷、早治療,為提高結核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奠定基礎。
【關鍵詞】潰瘍壞死型支氣管結核;治療效果;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5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0)12-033-02
支氣管結合屬于一種結核病,潰瘍壞死型是最為嚴重的分型。本研究通過分析影響潰瘍壞死型支氣管結核治療效果的因素,為潰瘍壞死型支氣管結核病的治療提供有價值的依據(jù)。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研究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潰瘍壞死型支氣管結核病患者的資料,一共90例,男患者35例,女患者55例,年齡范圍為15-80歲,平均為35.55+/-5.23歲。納入標準:均經(jīng)過支氣管鏡檢查確診為氣管病變;經(jīng)痰涂片檢查,發(fā)現(xiàn)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為陽性。根據(jù)《氣管支氣管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的分型標準,確診本次研究全部患者分型為潰瘍壞死型(II型)。排除標準:排除瘢痕狹窄型、管壁軟化型的患者,排除淋巴結瘺型的患者,排除藥物禁忌癥患者。
1.2方法
1.2.1收集資料方法
收集全部患者的一般資料,具體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BMI、吸煙史、糖尿病史、初治與復治、療程、血清白蛋白指標、治療前痰涂片檢查結果。其次,記錄患者支氣管鏡檢查的結果,包括:氣管、支氣管病灶累及的具體位置與層數(shù)。
1.2.2治療和隨訪方法
(1)抗結核治療
采用2HREZ/4HR化療方案。
(2)局部治療
使用生理鹽水對分泌物濃稠的位置進行反復沖洗,再經(jīng)支氣管鏡抽吸分泌物,注入以下藥物:異煙肼0.3g。當壞死組織消失時,則可停止局部治療方案。
隨訪患者3個月,記錄患者痰菌轉陰的情況。
1.3觀察指標
1.3.1療效判斷標準
療效可分為3個級別:(1)顯效:壞死物完全被清除,粘膜充血和水腫的癥狀消失,狹窄管腔恢復正常。(2)改善:壞死物清除率>1/2,粘膜充血和水腫的癥狀明顯獲得改善,僅僅為輕度,管腔的狹窄部位得到明顯的擴寬。(3)無效:壞死物無減少或惡化,粘膜充血和水腫的癥狀嚴重,管腔重度狹窄或者閉塞。
1.3.2影響療效的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療效的因素。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根據(jù)治療有效與無效進行分組,其中有效組包括顯效、有效的患者,共60例;無效組30例。
有效組n=60:男患者25例,女患者35例,年齡范圍為15-80歲,平均為35.83+/-5.55歲,BMI平均為23.55+/-1.23kg/m2,血清白蛋白38.55+/-3.32g/L,無吸煙史55例,糖尿病5例,初治51例,復治9例,療程>4周11例,治療前痰菌檢查陽性病例55例,治療后痰菌檢查陽性病例10例。
無效組n=30:男患者10例,女患者20例,年齡范圍為15-80歲,平均為35.65+/-5.65歲,BMI平均為23.65+/-1.35kg/m2,血清白蛋白38.63+/-3.35g/L,無吸煙史9例,糖尿病6例,初治28例,復治2例,療程>4周21例,治療前痰菌檢查陽性病例29例,治療后痰菌檢查陽性病例11例。
與無效組對比,有效組無吸煙史病例明顯更多,療程>4周病例明顯更少,P<0.05。其他各項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討論與結論
支氣管結合屬于結核病的一種,發(fā)病位置在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下層,其中最為嚴重的分型為潰瘍壞死型。該分型支氣管結核病可以通過支氣管鏡進行觀察,其特征表現(xiàn)為氣管和支氣管粘膜、下層的位置充血、水腫,伴隨著局部潰瘍面,其表面可見壞死物,呈為干酪樣。由于病變組織含大量結核分枝桿菌,破壞程度嚴重,因此治療難度大。本研究顯示,與無效組對比,有效組無吸煙史病例明顯更多,療程>4周病例明顯更少,P<0.05。其他各項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吸煙史、療程>4周是影響潰瘍壞死型支氣管結核治療效果的因素,應當加強戒煙健康知識教育,加大力度向公眾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以便早診斷、早治療,為提高結核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文婷,陳紅霞,楊妍.潰瘍壞死型支氣管結核不良轉歸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9,41(6):640-644.
[2]黃仕夫.克拉霉素下調IL-32表達對COPD大鼠糖皮質激素抵抗的影響及其機制[D].河南:鄭州大學,2015.
[3]戴志初.非中性粒細胞缺乏患者中侵襲性肺曲霉病的臨床分析:單中心10年的回顧性隊列研究[D].廣東: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
[4]劉福升,徐建華,蔡秀敏,等.電子支氣管鏡下冷凍治療支氣管結核102例分析[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4,12(10):881-883.
[5]林霏申,張向榮,于俊,等.支氣管結核纖維支氣管鏡下分型的臨床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2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