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組互動模式是如今教學發(fā)展視域下的一種有效做法,近些年來它被廣泛應用于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在高中階段,很多學生表示化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難度較大,此時借助小組互動模式可有效避免這一問題,讓學生通過協(xié)作達到彼此共同的理論與實踐進步效果?,F(xiàn)基于這一認知,提出小組互動模式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及幾項要點內容。
關鍵詞:小組互動;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教師講與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必然缺少自主探索的機會與熱情,這將無益于學生思維的健康發(fā)展,而惟有讓積極的小組互動模式在課堂上發(fā)揮作用,才可改變這一弊端,全面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進步。為此,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多進行探索、嘗試,給學生更多互助、互利的機會。
一、組建學習小組是前提
在組建學習小組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別的全面與綜合評價,既考慮到學生的自我意愿,也考慮到學生的科目優(yōu)勢及學習能力等,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小組人數(shù)可視情況從4至8人不等。在教師指導下,小組成員將協(xié)同努力,充分發(fā)揮出自我與同伴學習優(yōu)勢,共同應對理論與實踐學習任務。
二、小組學習的一般流程
首先,小組成員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習任務加以明確,找準學習的基本內容與基本目標,并了解應當采取怎樣的評價標準等,從而使自我學習興趣得到引導和激發(fā),明白應當如何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
其次,當學習任務明確之后,小組成員則需要共同對學習目標加以分析,共同思考主攻方向與重點問題,同時基于不同組員的特點,做好分工合作前提下的探索交流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價值在于組間巡視及適時引導。
第三,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huán)是組內成員的深入交流學習,小組成員在自我探究后,分別闡述各自觀點,當出現(xiàn)疑問時則步入到集體研究階段,接下來再在全班更大范圍內匯報小組研究成果,對于依然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跨組分析。
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各小組學生將逐步統(tǒng)一認識,得出與理想狀態(tài)相接近的結論,然后由小組成員、組外成員共同完成評價和反饋。
三、小組互動模式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點
(一)需給學生創(chuàng)設互動問題環(huán)境
對于高中化學學科來講,知識類型眾多、知識結構復雜,學生極容易發(fā)生點混淆與細節(jié)遺忘的問題,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互動問題環(huán)境,讓學生在合理問題的引導下完成對知識點與各類細節(jié)的小組互動,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其加深理解。例如當接觸到有機物狀態(tài)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對一些問題展開思考,包括“大家平時所見到的油脂處于何種狀態(tài)?”,學生便可基于此問題展開思考與小組互動,對于油脂的液態(tài)與固態(tài)狀態(tài)進行分析,思考:為什么在常溫常壓狀態(tài)下,會出現(xiàn)狀態(tài)不同的油脂。然后基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明確植物油與豬油的區(qū)別:植物油脂不飽和程度較高,因此在常溫下是液態(tài),但動物油脂的飽和程度比較高,因此往往以固態(tài)形式存在于常溫常壓之中,明白了這樣的結論,再在小組內嘗試合作制作教材中所涉及的分子模型便會順利得多。
(二)需給學生增加互動體驗機會
小組互動模式可采納的形式很多,越是充分的互動體驗機會,越容易使學生在組內有效調動自我思維活力,和同伴完成互動互補交流。仍以上述有機物知識為例,教師可以在在黑板上繪制出有機物分子模型圖,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判斷各分析模型圖是對哪一種類別的標示,再使各小組先派代表依教材中的分子結構圖對黑板上教師所繪圖案加以判斷,寫下組內討論答案,這樣的體驗形式互動性很強,是值得倡導的做法。
(三)需讓學生進入課外互動狀態(tài)
高中化學知識內容眾多,而且呈現(xiàn)出顯著的多樣性特點,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在課內時間完成小組互動之外,還需要使小組互動模式加以延伸,自然由課內拓展至課外,以促成學生化學學科認知的深入。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內完成小組探討,分析芳香族化合物常會出現(xiàn)在哪些生活用品之中,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外對這些物品的形態(tài)、特點進行總結等,可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有機化合物所具有的普遍性與實用性。
總結:
化學是一門側重于實驗的自然學科,因此高中化學教師除了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理論知識指導之外,還應當讓學生擁有更多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機會,在現(xiàn)實中體會到化學知識的價值,而小組互動模式無疑是此目標下的一種理想教學模式,本文所探討的,正是小組互動模式常規(guī)流程,以及在實際操作中的注意要點,希望可以因此而增加學生知識儲備與實踐應用能力,拓展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視野與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文婧.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化學“合作學習小組”教學模式的探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8:12-13.
[2]姜巖.高中化學教學中同伴學習的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6.
[3]陳銀梁.“問題引導-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化學反應原理模塊的教學實踐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9,8:44-46.
作者簡介:陳萱(1987.07.-) 女? 籍貫:福建福安學歷:本科單位:福建省福安市第八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