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玲
摘要:部編本的自讀課文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名著導讀為課外閱讀提供了抓手,課外閱讀讓語文閱讀策略學以致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擬以《蟬》和《昆蟲記》為例,探討三者的有效組合教學,結合速讀、精讀,從文藝性說明文的知識性和文學性兩大板塊組織教學,切實踐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理念。
關鍵詞:自讀課文;名著導讀;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28-298
引言
從2017年9月份開始,由北京大學中文系溫儒敏教授主編的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至九年級)的部編本在全國推廣使用。這套教材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由“教讀課文”“自讀課文”“課外閱讀”組成的“三位一體”是其特色。課外閱讀是“強調整本書閱讀”“由課內到課外的拓展閱讀”“是教學的有機延伸和有效補充”。
一、閱讀教學分析
部編本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圍繞說明文進行編排,其中包括標準的說明文《中國石拱橋》,散文化的說明文《蘇州園林》,文藝性說明文《蟬》《夢回繁華》。必讀名著推薦是紀實作品《紅星照耀中國》和文藝性說明文《昆蟲記》。學生對《蟬》這篇文章的學習是建立在其對說明文的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說明順序、說明結構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的基礎之上,那么學生到底應該從這篇文章中學會什么呢?
通過對比閱讀不難發(fā)現(xiàn),《蟬》這篇說明文與課外閱讀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独ハx記》是八年級上冊推薦的閱讀書目之一,要求“讀整本的書”?!断s》作為《昆蟲記》中的一篇文章,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掌握閱讀《昆蟲記》以及這一類的文藝性說明文的方法。
文學性是文藝性說明文區(qū)別于平實性說明文的一大特征。同時文藝性說明文有著說明的功用,學生同樣需要讀懂介紹對象的特征、習性。這兩點,可作為文藝性說明文教學的兩大組成板塊。
2、速讀掌握知識性——了解蟬的習性和規(guī)律
自讀課文要求“由老師帶著學生,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或閱讀方案,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達成相應的閱讀目標,目的是學法”。長篇的《昆蟲記》的閱讀需要較快的閱讀速度。速讀,在七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中就有訓練,“力爭每分鐘不少于400字”“尋找關鍵詞以帶動整體閱讀,提高閱讀速度”。同時,在《蟬》的閱讀提示中又說到:“更要關注作者是如何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客觀記錄蟬的習性與成長規(guī)律的?!币虼?,速讀可作為抓手去解決知識性的板塊。
學習活動一:快速瀏覽全文,結合旁批和閱讀提示,勾畫關鍵信息(注意表時間、地點的詞句),梳理全文內容,了解蟬的生活習性。
“蟬的地穴”
介紹蟬的洞口——( )——蟬是怎樣利用隧道來生存——( )
“蟬的卵”
產(chǎn)卵的經(jīng)過——( )——( )——介紹蟬隱藏進土穴
助學系統(tǒng)中的單元提示、(預習)閱讀提示、旁批,不僅僅運用在教讀課文中,自讀課文教學中也應該發(fā)揮其作用。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包含閱讀方法、內容介紹、精神品質等等,能有力指導學生閱讀;旁批是學生獨立閱讀、自主學習的幫手;關鍵詞句很重要,如在本篇文章中,第一部分“蟬的地穴”中“洞口“”隧道“”穴道”是關鍵詞。。
三、精讀品味文學性——體味《蟬》的語言表達
了解蟬的習性和規(guī)律后,應細細品讀文中的句子。比較閱讀往往有訓練的深度和寬度。因此,與百度百科中對蟬進行介紹的語句做對比,結合本文句子,便能清晰明了地了解文藝性說明文的另一個特征——文學性。
學習活動二:對比“百度百科”介紹蟬的語句,說說與本文在表達上有何不同。請結合具體段落、句子進行分析,體會文學性的表達。
(精讀)承接學習活動一的內容梳理,梳理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說明順序——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寫作順序是其文學性表現(xiàn)之一。同時,通過認識到第一部分是介紹幼蟲到成蟲的生長過程,第二部分是介紹蟬卵到幼蟲的生長過程,提出問題:《昆蟲記》和選文排列的順序都是先寫“蟬的地穴”,為何不是按照成長的先后順序,先介紹蟬的卵再寫地穴?從而去了解文學性的另一表現(xiàn)——文章飽含情感。如: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歌聲,因為它掘土四年,現(xiàn)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什么樣的鈸聲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得來不易的剎那歡愉呢?
同時,多種修辭手法的使用,以及多種表達方式的融合,尤其是描寫性語言的多次使用也是文學性的表現(xiàn)。
四、自讀課文、名著導讀、課外閱讀優(yōu)化
鏈接以知識性和文學性組織活動后,將自讀課文和名著導讀結合。《蟬》這篇自讀課文,引領著《昆蟲記》整本書的閱讀,同時,在選讀課文和課外閱讀的知識鏈接中,我們可以拓寬思路,探尋自讀課文與名著導讀相結合,自讀課文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名著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
(一)自讀課文與名著導讀相結合
挖掘教材的名著導讀,合理利用資源。借用名著導讀中的“你們是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我是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走進文本,體會法布爾對生命的尊重。
(二)自讀課文與課外名著相結合
為了理解作者在“探究生命“”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xiàn)”,為了體會法布爾三十年如一日的求實精神,可以借助課外名著閱讀達到情感升華。以
《蟬》一文學習的策略為抓手,讀懂《昆蟲記》的知識性和文學性,將速讀、精讀相結合,品味領悟法布爾為科學獻身、敢于探索、尊重生命的精神。
(三)課外名著與名著導讀相結合
部編本教材開設的名著導讀分為三大板塊:總述、讀書方法的指導和專題探究。讀書方法針對題材、內容有明確性指導,并制定了相應的閱讀目標。專題探究可以滲透在平時的閱讀任務中,如“跟法布爾學觀察“”跟法布爾學探究“”跟法布爾學寫作”各個板塊,再具體劃分為幾個小塊,則又可以作為平時閱讀名著的導向性目標。
總之,部編本教材設計新穎,材料選取精當。讓教材資源整合,真正踐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理念,這樣“教讀課文”“自讀課文”“課外閱讀”組成的“三位一體”才能真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五、結束語
本文在進行闡述的時候,將自讀課文、名著導讀、課外閱讀有效的組合起來。通過自讀課文,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通過名著導讀來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相應的控制。在后續(xù)的課外閱讀中,將其中所學到的語文閱讀策略結合實際閱讀學以致用,對于初中的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施媛媛."微課"引領下的初中語文名著教學——以部編版必讀書目《西游記》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0,000(015):3-4.
[2]劉軍.淺談初中語文部編本教材的教學策略及心得[J].語文課內外,2018,000(019):121.
[3]陳嬌蓉.淺談初中語文的開放性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