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漢語拼音學習是小學生進行小學語文學習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進行識字寫字、作文寫作的重要工具,為小學各個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相對于語文其他板塊的學習來說,漢語拼音的學習比較簡單,但是作為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工具,在語文教學中教好拼音,實現(xiàn)一年級的學生真正掌握并會運用漢語拼音這個目標,還需要語文教師進行大量的研究,努力完善漢語拼音的課堂教學策略,創(chuàng)建漢語拼音教學的高效課堂。本文基于漢語拼音對學生的重要意義簡單探討了如何提高漢語拼音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策略
作為學習語文的開始,漢語拼音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只有良好掌握了漢語拼音發(fā)音以及拼讀規(guī)則,才能為以后的各科學習掃清障礙,使學生學起語文更加得心應手,從而初步激發(fā)對漢語言學習熱情和自信心。但是很多語文教師反映,學生的拼音教學工作往往很難展開,因為相比于幼兒園來說,小學系統(tǒng)化的課堂學習比較枯燥,內容變得更加復雜抽象,孩子學習起來感到吃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個性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上,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努力探索適合學生的漢語拼音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豐富內容,從而給學生良好的學習認知和體驗。
一、漢語拼音的重要性
(一)為學生識字鋪路
漢語拼音之所以成為語文學習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因為它是學生進行漢字識字的唯一工具,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生只有良好掌握了漢語拼音的拼讀規(guī)則,才能通過拼音對漢字進行自主的認知拼讀。很多學生在步入小學前都進行過識字教學,有一定程度的識字基礎,但是漢字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種自動化的、沒有規(guī)則的記憶符號。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需要掌握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漢字,單瓶簡單的機械記憶,很難進行漢字的學習。因此在小學一年級對學生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提高學生識字效率,學生通過拼音注釋掌握漢字的讀法,去認識漢字,了解漢字,從而加深對漢字的學習和記憶,從而激發(fā)識字熱情,為以后的語文學習乃至其他方面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為學生寫作奠基
寫作教學也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學生就開始進行簡單的寫作練習,培養(yǎng)寫作能力。盡管低年級的作文寫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很多時候都是一句話,但是由于他們漢字積累量有限,往往會在寫作過程中遇到漢字不會寫的問題。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拼音注釋進行標注。這樣方式保障學生寫作順利表達、激發(fā)寫作熱情的同時,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漢語拼音的工具性,以及在語文學習中的意,從而激發(fā)對漢語拼音的肯定和學習熱情。
二、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加強教師引導
筆者發(fā)現(xiàn),小學低年級的拼音學習教材中穿插了很多色彩鮮明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增強了語文課本的趣味性和科學性,更是一對小學生進行拼音學習的引導,在很大程度上增進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備課時,一定要充分研讀教材,結合課本上的插畫對學生的拼音學習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更了解教材的同時,促進想象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a、o、e”三個單韻母的教學時,我們可以看到教材上有一幅關于a、o、e的插圖:一個小女孩在“啊啊”的唱歌,一只公雞在“喔喔”地啼叫,一只大白鵝飄在水上,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觀察書上的圖片,采用編兒歌、編故事的形式輔助學生讀會這三個拼音的發(fā)音。首次課對學生進行引導后,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書本上的插花都是拼音組形成的,這樣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他們就會主動觀察課本插圖,尋找課上要學習的漢語拼音。比如在進行“i、u、ü”學習時,學生會在上課伊始就會自己觀察:烏龜?shù)臍は瘛皍”,魚兒吐出來兩個泡泡像“ü”……由此可見,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讓其發(fā)揮最大的輔助作用,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促進自主學習。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教學
剛步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的環(huán)境、同學、老師以及未來的學習充滿了好奇,他們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師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規(guī)律,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對漢語拼音學習的興趣。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涌進小學教學課堂中,其中多媒體教學法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地凸顯出來。首先,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導入。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充分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視頻、圖片等導入方法,動靜結合、圖文并茂,鮮艷的色彩和生動的聲音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b、p、m、f”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圖片導入的方法,上課伊始,教師出示大佛的圖片,引導學生:今天爸爸帶小明去看什么呀?對,這就是“f”,然后出示山坡的圖片,引導學生:要想看大佛,必須得爬上一段什么呀?對,這就是山坡的“p”,小明看到大佛很好奇就要用手去摸——“m”,這時突然響起廣播——“b”等,通過圖片展示的方式,連貫成小故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進行拼音的發(fā)音學習。
其次,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良好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保持一種輕松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增強學生的學習記憶。比如教師在進行拼音教學前,在多媒體上播放段小火車的動畫視頻,并引導學生:小朋友們,你看小火車已經(jīng)嗚嗚開起來啦,今天老師就是一名小導游,帶著小朋友們坐上小火車去字母王國看一看吧!然后展示火車開到單韻母王國、單聲母王國等,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一方面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和興趣水平,另一方面又給了學生一條記憶線索,加深學生學習的情景記憶。
最后,利用多媒體還可以突破教學難點。拼讀教學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b”和“a”“交朋友”形成“ba”的過程,圖文并茂的展示促進學生輕松理解并掌握拼讀技巧。
三、總結
綜上可以看到,小學拼音教學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增強學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拼音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俞月天.讓漢語拼音成為快樂的音符——小學低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策略[J].教育觀察,2019,8(42):47+64.
[2]王麗花. 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拼音教學[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大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