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紅
摘要:要想把語文教學上得生動有趣、學生樂學高效,要根據(jù)教材、學生、媒體的特點選擇最合適的多媒體媒體,巧妙把情、景、視、聽結合起來,使不可親歷的環(huán)境奇觀如臨其境,形成立體的、全方位的刺激,增強語言感知效果,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功效。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手段;語文教學;興趣;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29-193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fā)展?!彪S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多媒體以其形象而直觀的聲像、圖文和視聽,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引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原本難以說清的重、難點變得好學、好懂。教師也可以把語文教學課堂變成充滿歡笑、充滿智趣的學習樂園,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
一、營造動感課堂,激發(fā)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和方向盤,只有對所學課程產(chǎn)生興趣,他們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才能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師單憑一支粉筆一張嘴,很難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更談不上把教學變成藝術,成為一種美的享受。而多媒體手段在色彩、動畫及表現(xiàn)手段上比其它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立體感強,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般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只是一個不動的畫面,產(chǎn)生的視覺效果差,激發(fā)不了學生的興趣。而在多媒體手段參與下的教學則不然,它可以利用繪圖工具或三維動畫等軟件,制作成生動形象、動感性強的觀的畫面等,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良好的視像效果。例如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驕傲的孔雀》一文時,使用計算機進行動畫設計,在學生面前展示出一只昂首挺胸、正沿著湖邊散步的孔雀,學生通過栩栩如生的畫面可以直觀地看到孔雀那副驕傲的模樣;然后再通過“WINDOWS”中的聲音驅動程序,將喜鵲的有禮貌與孔雀的驕傲形成鮮明的對比,再次淋漓盡致地刻畫出孔雀的驕傲,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所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生動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二、創(chuàng)設真實環(huán)境,情感體驗
世間萬事,情最動人。古人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許多作品傳誦不衰,常讀常新就是因為作家飽含著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著心血和生命?!坝^文者披文以入情”,讀者的學習是“在他所創(chuàng)設的世界中直觀自己”。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鼓勵和引導學生發(fā)掘語文字中的情感,多媒體手段可以讓學生貼近生活,把課文中的描寫真實地再現(xiàn),帶著他們進入自然的懷抱,接觸真實的生活,讓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們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進一步深入理解表現(xiàn)情感的語言文字。
如《桂林山水》一課,制作精美的課件向學生展現(xiàn)桂林那如詩如畫的美景,讓學生感受蕩舟漓江的愜意,為他們營造出水美、山美、人美的情境,激發(fā)他們內心對美的追求?!恫菰芬徽n,當學生看到內蒙古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象是無邊綠毯上的朵朵白花,滿目翠綠,神情氣爽,自然會產(chǎn)生對草原深深的喜愛之情,這種教學效果與教師讓學生硬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能比的。這就是在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上的獨特作用。
三、化抽象為具體,提高認知
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傳統(tǒng)的詞語教學總是讓學生讀詞語解釋,然后死記硬背,這樣學生對詞語理解一知半解,不能靈活運用。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將詞語的含義與畫面相結合,活學活用。
如《題西林壁》這首詩,在理解“橫看成嶺側成峰”這句詩時,為了加強學生對“嶺”、“峰”的直觀現(xiàn)象,教師用課件出示兩張圖片,展示了廬山兩種不同的現(xiàn)象:從正面看,它是一道峭拔的險峰;從側面看,它是一堵逶迤的山嶺。學生從畫面具體形象的感受中,不僅明白了“嶺”、“峰”兩種不同的概念,而且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印象也不同。在講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句詩時,老師又適時出示一張圖片,展示出詩的情景,創(chuàng)設了詩的意境:因為“我”置身于廬山中間,處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不能不受到它的限制和影響,看到的都是些片面的、局部的東西,因而對于它的整體、全貌,反而無法弄清楚。一張具體形象的圖片,加深了學生對詩的內容的理解,進而領悟了詩人所提出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深刻的哲理。
四、改進評價方式,體驗成功快感
多媒體兼顧了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改善了過去的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通過學習獲得的成功快樂?!缎抡n標》也指出:“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應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獲得的成功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為語文課堂提供了新的評價方式。通過網(wǎng)絡,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解決了老師安排的問題;借助教學平臺,教師安排測試,檢測他們的學習結果,給予及時的評價與反饋。比如:學生答對一道問題,計算機就會恭喜你勝利了,里面的“你”會變得強大,進入下個一“關口”……反之,“你”就會倒下,變得瘦小,前進的“大門”緩緩關閉。學生要想挽救“自己”,必須過下一“關”……
如上所述,多媒體手段使語文教學變得靈活多樣,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它不僅可以模擬文章環(huán)境,使學生在聽到聲音的同時,看到相關的真實畫面,實現(xiàn)語畫同步,聲情并茂,它還能化抽象為具體,使教材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充分結合,邏輯性與直觀性并重,創(chuàng)造出豐富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富于聯(lián)想,樂于表現(xiàn),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得他們能更好的學會語文,能更加的喜愛語文。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必須適當運用多媒體手段。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