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菁
摘要:小學時期是學生正式接受系統(tǒng)教育的初始階段,這個階段是為學生打基礎的黃金時期。小學語文這門課程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還直接影響學生其他方面的學習與發(fā)展?;诖?,以下對如何有效滲透核心素養(yǎng)于語文教學實踐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語文教學;實踐
引言
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加強了各階段教育改革,語文教學也是改革中的一大重點,再加上素質教育的要求,意味著語文教學也需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各大階段的學生對于外界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這個特征來引導學生,融入相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也表示教師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對學生實施教育。
一、加強引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自主探究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就要從小抓起,小學是學生形成良好習慣與意識的最主要階段,這個階段學生所形成的習慣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自主學習意識,積極主動參與進語文知識的探究活動之中,以此提升自身語文學習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強化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比如,在教學《落花生》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通讀這篇文章,并可以利用查閱字典的形式認識文中所出現(xiàn)的生字與生詞。此外,我們可以通過微課前置預習方式,提前將花生生長的過程以及圖片以視頻的形式發(fā)送給學生讓其觀看,以此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課文以及自主探究落花生這篇文章之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堅實的基礎。當課堂講授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為學生布置與文章相關的探究性問題,如,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的事物生長過程也隱含了許多的道理,你能說出來嗎?由此引導學生課前與課后能夠主動學習與探究,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在小學時期就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語文學科教學特質,以語文教學為根本
語文教學不論經(jīng)過多久的演變和更新,其最本質的教學依舊是“字、詞、句、語、修、邏、文、思”,脫離語文教學本質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往往會讓教師和學生在語文教學和學習時迷失方向。抓住語文教學本質實質就是在課堂游戲或教學引導時,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中心,有時候教師為了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語文探究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或是開展游戲課堂或是增加實踐,但是往往容易變成做游戲而沒有語文內涵。因此,不論通過哪種方式進行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都需要先褪去其外殼抓住最本質的語文內容,再將這些內容加以包裝修飾,利用一些教學工具呈現(xiàn)給學生。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情感,有些教師增加了大量的語文文學素材,通過播放翻拍電影把這些素材播放給學生,這是一個很好的提升語文鑒賞能力的方式,但是缺少鑒賞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觀看了影片后不知道如何利用語文視角進行欣賞,變成了“佳片有約”。因此,在運用這些工具時要注重引導學生語文鑒賞,可以在事先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先觀察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再與文章描述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人物口吻體會人物情感。在觀看影片之后,進行文章閱讀進行對比。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抓住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本質。
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想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還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某種事物感興趣后,才能主動地融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再按照計劃實施教學,通過教學計劃將語文知識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在教學中結合多媒體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過來。另一方面,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視頻引導學生。在制作課前視頻時,教師要和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融入一些生活中存在的真實案例,讓學生意識到語文不僅存在于課堂上,還存在于自己身邊。通過視頻可以給學生全方位展現(xiàn)語文知識,把其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延伸,并交由學生自主討論得出結論,用生活小常識來吸引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四、設計課后作業(yè),提高思維品質
高效課堂不僅表現(xiàn)在課上,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也會使學生有所收獲。因此,課后作業(yè)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些教師只是機械地讓學生背誦、抄寫課文。這種傳統(tǒng)的課后作業(yè)模式會使學生產(chǎn)生敷衍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對課后作業(yè)進行精心設計。例如,在教學《一件好事》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身邊人做的一件好事或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好人,再在課上交流。這種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調查實踐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思維品質。
結束語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應當結合學生的生活和閱歷,不能脫離生活造成形而上學,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按照學生學習能力分層次設計培養(yǎng)方案,注重語文教學本質。我相信在廣大教師的不斷努力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會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喜斌,王會娟.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及其實現(xiàn)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8(12):81-83.
[2]王凱麗.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新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36):234-237.
[3]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