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永紅
【摘要】眾所周知,教學是一個過程,由多個環(huán)節(jié)構成,且不同環(huán)節(jié)都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對學生有著不同的要求, 且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關系緊密,層層推進,前者打牢基礎后者才能健康發(fā)展,正是因為如此,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到位,一個因素不合格就會讓教學工作出問題,犯錯誤,合情合理,值得原諒,但不能原諒的是部分教師明知道自己犯下了錯誤,出現(xiàn)了問題,卻選擇逃避問題,忽視錯誤,隱藏失敗,致使問題逐漸發(fā)展、壯大,給自己以及教學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傷害,亟待改善。基于此, 本文以小學語文課程為例,嘗試探究學科教學困境以及改善途徑,以期能為教育教學事業(yè)做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困境;改善途徑
要想解決問題,改善當下教學環(huán)境,教師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到問題,明確問題的所在,這樣就能找到改善的方向,學會正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履行自身職責。筆者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因此有所收獲:學生基礎差, 眼界高,學習效率低;教師教法不當,思想落后,手段單一, 根本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致;教學大環(huán)境差,應試教育思想盛行,師生功利心明顯;重視語文課程的工具性,相對就忽視了學科的人文性,與教學總目標相去甚遠等等,種種問題聚集到一起爆發(fā)出了巨大的“威力”,讓學科教學工作陷入了困境。既然知道了問題所在,筆者也就有了探究的方向, 思考的依據(jù),進行了積極地改善,具體如下所示:
一、夯實基礎,養(yǎng)正習慣
語文課程涉及諸多內(nèi)容,如生字詞、好詞好句、口語表達、閱讀理解、寫作教學等等,基礎性較強,雖說對學生要求不高,但分散了學生的精力,且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合格就會影響整體學習效率,令教師十分頭痛,此外,小學正是學生養(yǎng)正習慣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好好引導,多加關注,用好習慣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如,在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這一課內(nèi)容時,朗讀文本,捕捉文章主旨是本課的教學任務之一,但在完成這一任務之前,學生必須先認讀并學會書寫“晨、絨、球、漢、艷、服、裝、讀、影”等生字,這樣才有能力、有基礎閱讀文本, 于是筆者依次帶領學生進入了“卡片識讀游戲”,講故事大賽、隨文識字等活動中,耐心教授學生基礎知識,一遍遍糾正大家存在的問題,旨在提升大家的記憶水平,夯實了基礎。之所以要進行上述活動,是因為學生沒有進行預習工作,白白浪費了課下時間,還延誤了教學進度,為此筆者批評了大家的行為,還建立了監(jiān)督機制,讓學生家長發(fā)揮自身力量, 幫助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
二、更新理念,創(chuàng)新教法
教學理念是教師對教學工作持有的觀點與看法,對教學活動具有指導價值,但教學理念還具備時代屬性,需要與時俱進,隨時而變,這一要求迫使教師們不得不關注教育教學新動態(tài),主動學習借鑒一些新穎、有趣的新事物,用新裝飾自己,點亮課堂,而不是被時代所淘汰。
如,在學習《守株待兔》這篇文章時,筆者用一個情景劇表演活動活躍了課堂氣氛,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學到《荷花》這篇文章時,筆者特意增設了一個實踐活動, 帶領學生參觀了附近的荷花,讓學生近距離地觀賞了荷花, 對學習對象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學到《惠崇春江晚景》這首古詩時,理解并背誦全文是本課的教學任務之一,為此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筆者設計了游戲?qū)氕h(huán)節(jié),學生只需要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繪制出一幅惠崇春江晚景圖即可,既能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滿足學生愛玩的天性,還能增加課堂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值得肯定。筆者之所以能使用上述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是因為筆者主動更新了知識體系,提升了教學素養(yǎng), 且敢于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用實踐檢驗自己新學的成果, 雖然可能會遭遇失敗,但更多的是成功,為之后的教學活動積累了成功的經(jīng)驗,值得肯定。
三、重視人文,回歸本質(zhì)
語文課程除了能達到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開拓學生眼界的目的外,更為重要的是它能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塑造高尚人格,傳承民族精神,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屬性,但實際情況卻是,大部分教師重視前一個屬性,強調(diào)學生的記憶、背誦與應用,相對就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情緒、道德與品質(zhì)的培育,結(jié)果就造就了一批“高分值,低素質(zhì)”的人才, 根本無法滿足社會、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基于這一問題,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兼顧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屬性,增強人文教育,重視素養(yǎng)提升,回歸學科教學本質(zhì)。
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這篇文章時,了解故事情節(jié), 把握文章主旨,學習鐵罐謙虛、謹慎、友善的良好品質(zhì)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從目標上可以看出,筆者既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還關注學生的素質(zhì)提升,兼顧了語文課程的工具與人文屬性,值得肯定。學到《守株待兔》這則文章時,筆者更為看重學生從寓言故事中習得的人生智慧。當然,除了課上有限的時間外,筆者認為人文教育更多的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 如學生尊重師長,團結(jié)同學,具備感恩情懷,養(yǎng)成謙虛性格。有些內(nèi)容是教材中涉及的,有的則是筆者自己增添的,目的是讓學生盡可能接受全面的人文教育。
綜上,語文課程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其地位與價值不容置疑,但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成為了教師們熱議的話題,而筆者認為只要解決教學問題,改善教學環(huán)境,掃除前進路上的障礙,師生才能大步向前,為此筆者提出了上述幾條建議,以期能為教師同仁們提供借鑒。當然,本文只涉及了一部分問題,還有很多問題等待著教師們?nèi)ネ诰?、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
參考文獻:
[1]于春玲 , 李玉賢 . 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24).
[2]黃家明 . 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J].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17(30).
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qū)桂興鎮(zhèn)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