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利萍
摘要: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對其日后的學習與生活有重大影響。重視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把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原則,并運用恰當?shù)姆椒ǎY合幼兒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文章對此進行了淺略探索。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淺談
幼兒教育是一個人終身教育的起點,此階段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奠定了其終身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基礎。高效科學的教育活動能夠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幫助幼兒快樂成長,并在今后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幼兒教師必須注意方式方法并且不斷創(chuàng)新。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原則
(一)突出主體性
在以往的幼兒教育中,由于幼兒年齡過小,語言、智力、認知發(fā)展水平不高,部分幼兒教師習慣以長者的身份對其進行居高臨下的教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受到過度的限制、束縛,教師也忽視幼兒的真實想法和需要,不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全面、長遠發(fā)展。在如今教育新背景下,教師更應重視教育幼兒發(fā)展為一個全面的人,變長者為引導者、朋友的平等身份,與幼兒近距離并了解其真實想法,圍繞幼兒主體,把握幼兒的內心真實需求,從幼兒發(fā)展的角度來進行科學合理的正確引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二)堅持系統(tǒng)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整個幼兒教育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需要教師以系統(tǒng)的觀點,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動有效關聯(lián),避免將教育活動進行割裂或孤立化開展,才能讓幼兒接觸更多元的教育,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的全面和立體發(fā)展。
(三)把握發(fā)展性
幼兒從小班、中班到大班的整個教育過程中,語言能力、認知水平、智力發(fā)育都明顯不同。教師應以發(fā)展的眼光關注幼兒心理隨年齡變化的特點,根據(jù)幼兒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選擇和制定合適的教育方法,幫助幼兒解決心理困惑。同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對其終身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也影響深遠。因此,教師也應目光長遠,在設計和開展每一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都要考慮活動中各個因素對幼兒今后長遠發(fā)展可能造成的影響,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
(一)開展綜合化的教育活動
綜合化的教育活動主要包括教育環(huán)境、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三方面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1]。
1、在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的營造上,教師應當與其他的幼兒教育活動有效結合,比如區(qū)域游戲,戶外游戲中的游戲道具、場所等。為幼兒營造一個開放,積極,活躍,自由的環(huán)境,減少幼兒的心理壓力,也能讓幼兒借助熟悉的環(huán)境要素來增強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適應性。
2、在教育形式的選擇上,需要不斷豐富教學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幼兒對新鮮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應結合這一點,讓幼兒從表面、內在不同角度都能借助了解新鮮事物的過程增加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經(jīng)驗。幼兒的適應性增強,心理韌性得到發(fā)展,有助于打好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比如在學習“花朵”時,教師要讓幼兒感受自然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情感,讓其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和學習。就可配合多媒體課件展示涵蓋色彩、形象、動作、味道等豐富元素為一體的畫面、視頻、實物等元素,結合小組合作交流感受的方式來開展教學。讓幼兒能通過外部的多感官學習渠道豐富對某種花具體的信息感知,增強學習興趣,發(fā)展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也能借此幫助幼兒形成對事物更全面、客觀的認識,這種認識也有益于幼兒在面對心理問題時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培養(yǎng)。
3、教育內容方面,教師不應一味地向幼兒灌輸心理知識,尤其是一些與幼兒當下階段的認知水平、生活經(jīng)驗不匹配的概念。比如“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幼兒其實對于“堂堂正正”的含義、“男子漢”的標準并不明確。因此教師要結合教育目標和幼兒當前面臨的心理困惑,以及幼兒的生活經(jīng)歷、興趣愛好,將這些幼兒能明確理解和感知的要素融入到教育中,讓幼兒親身體驗以實現(xiàn)真正的內化,形成有效的熏陶和滲透,也能吸引幼兒主動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
(二)重視家校合作,關注幼兒家庭教育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身的。家長作為幼兒一開始并且現(xiàn)階段接觸最多的對象,其言行舉止以及家庭環(huán)境的營造,對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影響是無時無刻都在發(fā)生的。許多家長缺乏較高水平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素養(yǎng),家庭教育行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觀性和片面性。因此,為了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教師應在平時教學中多與幼兒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關注幼兒的心理狀況,并及時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時反饋給家長[2]。向家長了解有關幼兒近期的家庭生活狀況,與家長一同分析幼兒出現(xiàn)心理困惑的原因,并探尋有效的解決辦法。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家長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提供必要的幫助。比如不定期向家長推送有關家庭教育的干貨文章,或通過學校組織的家長參觀日活動、家長委員會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活動等途徑,努力提高家長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素養(yǎng)。
結語
簡言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教師應當突出幼兒主體地位,運用系統(tǒng)化的教育方法,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從教育環(huán)境、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等方面開展具體的教育活動。同時更要重視幼兒家庭教育情況,多與家長就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有效的溝通,并向家長提供必要的幫助,提高家長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通過家校合作,雙管齊下來,一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歡歡.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散文百家,2019(06):153.
2、楊春葉.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04):221.
山西省陽泉市陽煤集團升華實業(yè)分公司一中心幼兒園